曾珊
摘 要:情境教學法是指依據課程標準,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設計具有情緒色彩的、生動形象為主體的活動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進而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探索獲取新的知識,同時也能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分析了情境化模式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景化課堂;識字教學;農村
情境化教學的核心是激發學生的情感,通過創設情境給學生帶來豐富的情感體驗,促使兒童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從而引起兒童的自我學習、自我活動的過程。
一、創設情境
情境教學法,通俗來說就是以案例或情境為載體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創設情境的途徑有以下幾種:
(一)生活展現情境法
教學貼近生活,教學源于生活。在教學生識字的過程中,經常給學生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例子,把生字融入現實場景中,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比如,筆者在教學生學習“買”和“賣”這兩個字時,筆者會給學生講:“你們逛過集市嗎?”學生答:“逛過”“你們有誰在集市上拿著錢換東西嗎?”“有”“拿著錢換取東西就是‘買的基本含義,拿錢換東西的過程就是‘買的過程,同學們懂了嗎?”“懂了?!蔽医又f:“集市上的攤主用東西換你們的錢的過程就是‘賣的過程,‘賣的含義就是用東西換錢,買和賣是反義詞,同學們能理解嗎?”就這樣,學生就很容易地認識、理解了“買”和“賣”兩個字,事半功倍,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二)實物演示情境法
在識字教學中,實物演示情境法是最常用也是最簡便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教學生認識漢字時,配合現實生活中的實物演示,達到讓學生理解漢字的目的。最簡單的例子,在教學生認識“桃”“梨”“花”“貓”“狗”等常見詞時,在課堂上提供相應的實物讓學生認識,營造歡快活潑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樂學、好學、愛學,從而取得優良的教學效果。
(三)圖畫再現情境法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都安排了意境優美、色彩鮮艷的情景圖,配有教學掛圖。它們作為直觀教材,比較形象的語言更具有說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學生獲得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為具體,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學生可以結合圖畫來了解書上的知識,更加簡潔明了、通俗易懂。筆者通常都是在上課前都會打印一些圖畫,和教科書上的配圖配合使用,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教學生認識“日”“月”“星”“?!薄吧健钡纫恍┟~時,就給他們觀察圖畫,讓他們找出各自的特征,通過圖畫的特征來認識新的漢字。筆者還經常用的一個方法是讓學生自己動手畫畫,通過學生自己動手畫畫,調動學生的感官,不僅加深了對新學漢字的記憶,還培養了學生對繪畫的興趣。
(四)表演體會情境法
課堂教學中通過角色扮演來進行表演體驗,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漢字的含義。不如在學習“哥哥”“姐姐”等字詞的時候,讓班上的同學合作扮演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角色;或學習“家”字的時候,讓整個班集體都參與到角色扮演中,這樣一來,學生學到的知識不在課本上,而就是自己的同學或者班集體,如此學生必然對所學知識產生親切感,加深了內心體驗,加強了學習效果。
(五)語言描述情境法
語言描述是最基礎的情境教學法,任何一種情境教學法都要配合語言描述才能達到預想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語言描述法對學生的認知活動起著一定的導向作用,語言描述增強了情境的鮮活性,豐富情境的感情。學生會因感情得到豐富,感受得到強化,從而激發自己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提高教學效率。
二、情境教學的意義
筆者通過一段時間的親身體驗,發現在課堂上運用情境教學法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有著非常顯著的效果,并對教學工作有著積極的意義。
1.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利于學生對所學新內容、新知識進行理解,形成一系列教學連鎖反應,在教學設計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2.通過創設情境,可以起到過渡作用,幫助學生回憶舊知識,探索新知識,形成前后學習的聯系,便于學生進行思維的跨越與聯想,將知識連成一個整體,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查漏補缺,達到有效教學目的。
3.情境教學照顧到學生的心理和主觀感受,在師生平等的基礎上共同探索學習的新方法、新門路,張揚學生的個性,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
4.教學情境還能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比較強烈的情感共鳴,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學習情境把抽象的知識轉變成有血有肉的生活事件,而生活事件中均包含或強烈、或含蓄的情感因素。因此,創設、呈現教學情境,有利于克服純粹認知活動的缺陷,使學習成為一種包括情感體驗在內的綜合性活動,對于提高學習效率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陳月琴.小學語文問題情境教學方法初探[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
[2]嵇娜.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的實施方法[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