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義容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影響,對小學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要從傳統教學模式上解脫出來,教師需要運用全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才能更好地影響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與道德情操。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品德與社會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新思路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幾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新思路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已經成為新時期下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要做好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與基本的社會技能,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需求。
一、開展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意義
一般來說,人之根本就是品德,一個人的良好品德直接影響了這個人的靈魂。因此,我國作為禮儀之邦,一個人的品德高低不僅代表著這個人,同時也可以展現出這個人家庭中的品德,甚至是這個國家中的品德。所以也就充分證明了思想品德教育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做好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為了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高尚道德的綜合型人才,就要做好小學品德與社會教育工作,正確地引導學生,摒棄傳統教學中的錯誤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內容,適當地融入品德與社會課程,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其次,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讓學生受到這種環境的影響來主動掌握思想品德知識,從而樹立起正確的思想品德觀念,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二、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新思路
1.做好教材的研究工作,及時關注好學生
對于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來說,它是建立在小學生社會生活中實際事件以及情感體驗基礎上的,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品德意識,從而實現長遠的發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明確教材只能為課堂教學提供一些教學上的素材,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就要保證教學環節與教學目標隨著學生的特點以及事件的變化等方面出發,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教學質量。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要分析好教學大綱,同時還要研讀好課本,以此來分析出準確的教學內容,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提煉出重點與難點,從而保證教學過程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果。通過對學生進行品德與社會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從而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
2.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情操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不斷提升自己、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獲得情感體驗,從而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去,提升自身的情操。如,學生在學習《家人的愛》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提煉出教學內容的主題“愛”,以此來通過課堂再現生活中的實際事件,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父母的愛。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父母的愛,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母雞保護小雞的游戲,以此來讓學生受到感染,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3.從現實生活內容出發做好品德教育工作
教師在開展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從實際生活出發,做好品德教學工作。(1)要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優化好教學內容。對于教材來說,是幫助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要從社會生活入手,選擇好教學內容,保證教學與學生實際之間的聯系,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2)教師要做好生活教學工作。在開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不僅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感悟與反思,從而促進學生實現良好的品德發展。此外,教師還要強化學生的品德意識,做課外指導與教學工作,不斷擴展學生學習的深度與廣度,讓學生可以將所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滿足發展的需求。
綜上所述,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就要求教師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保證教學思路的準確性,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高峽,趙亞夫.探索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新思路[J].中國教育學刊,2003(4):31-33.
[2]胡曉秋.擺脫枯燥、漸入佳境:探索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新思路[J].成才之路,2012(4):11.
[3]陳健榮.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新思路[J].新課程(小學),20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