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2-000-01
摘 要 近年來受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下調、勞動合同法等政策調整、原材料成本飛漲等綜合因素影響,紡織行業生產成本普遍上漲了10%以上。宜興的整個紡織業都面臨著市場萎縮、融資困難、效益下滑等一系列問題,新形勢的到來對我市紡織業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機遇,如果企業能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調整企業的思維方式和發展方向,則可以及時抓住機遇,增強企業實力,帶領企業走向發展的道路。本文將從宜興紡織業發展的現狀、遇到的問題出發,對新形勢下宜興紡織業的發展提出新的思路探討,以此希望為宜興紡織業發展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 新形勢 宜興紡織業 發展新思路
江蘇一直是國家的紡織大省,對于宜興來說紡織業也是我市的傳統支柱產業。但近些年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市的紡織業發展嚴重受挫,陷入了困境,大中型企業大量虧損,小企業倒閉的也是非常多,最近幾年整個行業都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如何讓我市紡織業擺脫這個困境,在新形勢下能及時把握住機遇,再創新紀,為我市工業發展再立新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宜興紡織業的現狀及問題
(一)企業零散,規模小,不成體系
宜興全市有近千家紡織工業企業,其中大型企業僅78家,其余的全是小型企業,數量上遠大于中大企業,而從投入產出水平來看,小型企業則遠遠低于中型企業。據統計,宜興的小型企業平均每家企業工業增加值、產品銷售收入、資產總計、利潤總額、利稅情況等僅僅只相當于大型企業的3-5.5%,相當于企業的14-20%。但從利潤來看,銷售利稅率數據:大中型企業8.5%,小型企業為6.7%,小型企業要低1.8個百分點。總的來看,我市的紡織業普遍存在規模小、集中度低、缺乏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弱的情況,普遍還沒有形成“小批量、多品種、快交貨、高品質”的反應機制。
(二)產品創新能力不足,產品附加值低
由于主要都是小的零散的企業,導致我市紡織產品科技含量低,2015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市規模以上紡織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中,新產品產值率僅7.64%,比平均水平低了4.8個百分點。而且我市無論大、中、小企業普遍無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低,在紡織、紡機領域的自主知識產權嚴重缺乏,產品的質量、檔次、品種都沒有什么國際競爭力。在出口產品中,也都是一些低附加值的產品,也沒有拿得出手的大品牌。設備上面來看也主要是靠引進,沒有什么自主研發的,發明專利占比少。
(三)原材料的緊缺及人力成本增加導致產成本增大
由于城市的擴張以及農民大量進城打工,棉花、亞麻等原材料產量降低,材料的稀缺導致價格的持續上漲,導致企業生產成本的增加,就以生產資本的棉花為例,2005年左右是8000-8500元/噸,現在則是一萬多,最近兩年更是看著上升,就2016年11月棉花價格是14500-15500元/噸,到2017年1月棉花價格是15000—16000元/噸,短短2個月時間棉花的價格就漲了1000元/噸。即使如此,還出現了爭搶原材料的情況,就簡單預計,我省的棉花缺口應該在500萬噸以上,供需差距導致了棉花價格節節上升。
二、宜興紡織業發展的新思路
(一)轉變產業發展方式,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重點推動企業重組整合,鼓勵企業做強做大,提高產業集中度,促進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支持和鼓勵優勢企業向上游整合資源,建設大型化纖原料基地;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向下游延伸,強化產業鏈協調發展,以市場需求引導產品開發,提高下游產品的附加值,不斷提升產業鏈的整體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
(二)促進常規產品優質化,加快發展差別化纖維
采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化纖工藝、裝備及生產自動化控制水平,重點解決生產設備的柔性化、常規產品的優質化。加強化纖生產與下游應用的聯合開發,加快發展高仿真、功能性、多功能復合等差別化纖維,并向智能化方向發展,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
(三)優化產業區域布局,發揮集群發展優勢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揮產業鏈配套和產業集聚作用,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形成地區優勢互補的區域布局。已形成一定化纖紡織集群規模的地區繼續發揮化纖人才、技術及市場輻射的優勢,著重加強研發創新、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產品及高新技術纖維,依托優勢企業發展特色產業,提高核心競爭力。
(四)積極推進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加快節能減排新技術、新裝備的產業化研發和應用,推廣清洗廢水回用等技術,強化由終端治理向過程監控、清潔生產技術的轉變,推進粘膠、再利用纖維的清潔生產。加快淘汰和替代高能耗、高污染、抵效率的落后生產工藝和設備。積極推動產業能源合同管理、清潔生產審核、企業碳足跡認證研究等工作,減少污染物排放,建立化纖紡織產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引導社會綠色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