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芳園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2-000-01
摘 要 人才資源是企業的第一資源。新形勢下煤炭企業面臨著人才短缺與斷檔的嚴重局面,急需大量的高素質、復合型、綜合型的青年人才,以適應煤炭行業轉型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 新形勢下 青年人才 培養
山東能源棗礦集團柴里礦是一座建成投產50多年的老礦,服務年限長、資源賦存量銳減、職工基數大、歷史遺留問題多。目前,柴里煤礦35歲以下青年職工約占全礦總人數的30%,主要分布在企業的區隊管理、技術管理和安全生產經營的第一線,已經成為企業改革發展的中堅力量。
抓好青年人才培養工作,提高思想認識是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不拘一格,慧眼識才,放手使用優秀青年人才,為他們奮勇創新、脫穎而出提供舞臺”。抓好人才培養的主體主要是青年人才的培養。但是,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柴里煤礦在管理、技術和技能崗位上也出現了青年人才短缺的現象,尤其是在基層單位領導班子建設方面,優秀年輕后備干部還不足;青年技工層次不高,數量不多;人才年齡、層次、數量分布結構不合理。這些現象,嚴重影響了企業的安全生產、經營管理,如果不盡快扭轉,將會使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面臨被市場淘汰的危險。為此,我們通過實施人才發展管理、專技、技能“三通道”,開展“百項優秀科技創新項目和百名優秀科技創新人才”評選,推行見習技術人員掛職鍛煉,建立勞模創新工作室和青年英才俱樂部、技師工作站等一系列工作舉措,為青年人才培養、成長、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抓好青年人才培養工作,做強做大事業是基礎。就我們煤礦企業而言,作為市場上的競爭主體、創新主體,必須確立人才競爭的比較優勢。只有比競爭對手在人才方面具有了比較優勢,才能夠增強核心競爭力,在競爭中獲勝。前幾年,隨著人才流動市場化,地方民營煤礦企業增多,對煤礦技術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曾一度造成煤礦主體專業技術人員流失。鑒于此,柴里煤礦實施了“人才強企”戰略,描繪柴里礦的發展藍圖,一步一個腳印地組織實施,使這個50多年的老礦逐漸煥發了青春活力。特別是2013年以來,以超常的速度完成了壓煤村莊搬遷,解決了歷時10年之久的搬遷難題,實施了選煤廠重介、浮選擴容技改,120萬噸外來煤卸車系統,電廠鍋爐技改、并新上一臺130噸鍋爐和2.5兆瓦發電機組、實施了3.5萬噸精密鑄造項目建設等一批利當前、惠長遠的重點項目,更是進一步鼓舞了人心,提升了士氣,形成了“栓心留人”的強力磁場。
抓好青年人才培養工作,創新工作載體是關鍵。所謂人才工作載體,就是研發機構、創新團隊等承載人才的媒介以及人才工程、人才項目等人才工作的抓手。沒有載體,人才工作就變得無從下手,無處著力。創新工作載體是集聚中青年人才的重要支撐。要想留住中青年人才,必須積極搭建干事創業平臺,讓想干事的中青年人有事干、干成事,滿足中青年人的自我實現需求。一是創建“青年英才俱樂部”。下設采煤、掘進、機電、通防、地質測量、機械加工制造、發供電、礦物洗選加工、綜合管理九大專業。每個專業由約有10人組成。他們緊緊圍繞降低成本、節能減排、技術革新、經營創效等工作主題,結合本單位實際開展技術攻關、“五小”創新等活動,制定了考核、獎懲管理辦法。二是創建“勞模(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通過實施選樹、引導、聚集、吸納、凝聚“五個一批”的創建計劃,成立以來,工作室獲得實用新型專利8項 ,2013年獲得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38項,還完成了23項專利的申請。何偉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為山東省首批、全省煤炭系統第一家省級勞模創新工作室。同時為了延伸企業發展的產業鏈,根據當前市場發展實際,我們結合在青年隊伍中有家政、裝修等服務專長的人員,通過在城區成立家政服務公司和裝修裝飾工程公司,不僅使專業特長人員有了施展才華的舞臺,更為企業進行創效,僅2016年,通過裝修裝飾公司,我們承攬了裝修工程就達1200萬元,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抓好青年人才培養工作,提升崗位技能是根本。大力加強職工的教育和培訓,提升企業職工素質,將是功在當代,惠及長遠的基礎性工程。柴里煤礦采取及早選苗、重點扶持、跟蹤培養等措施,通過導師帶徒、掛職鍛煉、崗位交流、培訓深造、建立“青工崗位技校”等方式,加強對青年人才的鍛煉培養,提高青年人才的素質,促進他們快速成長。同時,大力實施青年人才素質提升工程,既注重專業技術人才的培育,又注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通過實施“自約+自覺”、“激勵+考核”的學習教育培訓機制,團隊集體自約學、個人主動自覺學、制定政策激勵學等方式,持續提高中青年人才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技能。三年多來,柴里煤礦有10名青工參加了山東科技大學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班的學習,有5名青工參加了集團公司與天津大學聯合舉辦的在職工程碩士煤化工專業學位班,有17名青工參加了中央黨校或省委黨校研究生班或本科班的學習,有286青工參加了山東科技大學或其它高等院校的函授教育學習,并取得了學位證書或畢業證書。加大對青年技師的培養力度,對技能絕活實行申報,確保技術絕活不流失;開展技術比武與日常性的崗位練兵相結合,開展“日學月練季賽”活動,使優秀技術人才脫穎而出,在全礦形成了濃厚的“比學趕幫超”氛圍,全年在集團公司和市級以上技術比武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抓好青年人才培養工作,實施人文關懷是保障。柴里煤礦堅持以人為本,從解決青年人才最直接、最現實、最緊迫的問題入手,加大對青年人才的關心,努力解決其事業發展的后顧之憂,穩步提升青年人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對招聘和新分配的大學生,安排到專業對口的崗位工作,保證他們學有所用,提供發揮專業特長的舞臺;在工資待遇上把即定的工資標準入檔保留,按照所在單位經濟效益分配工資。礦不定期召開大學畢業生座談溝通交流會,對單身、家住外地、春節、仲秋節不能回家的大學畢業生,礦專門宴請他們集體就餐,集體過節;對優秀員工開展“節日替你看父母”等活動,將親情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職工的歸屬感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