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
摘 要:在國務院大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營造鼓勵創新創業濃厚氛圍的當下,科技創新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我市積極謀求對策,開展國際合作,采取一系列措施,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主要通過對蘇州市科技創新國際合作領域的發展、模式作出分析,并提出一些問題,以尋求發展質效。
關鍵詞:科技創新;國際合作;創新人才;科技服務
中圖分類號:G3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24.039
蘇州既具有以中國-新加坡蘇州工業園為首的區域開發優勢,又擁有五個中國百強縣的強大經濟活力與雄厚的創新型企業集群。蘇州正在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高地。蘇州的做法可以為其他城市的科技創新國際合作工作提供一些借鑒。
1 國際合作的引進模式
1.1 國家級開發區整體引進管理
中國-新加坡蘇州工業園區創立于1994年,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的合作項目,開創了中外經濟技術互利合作的新形式。它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簽署協議興辦的國際合作項目,園區的行政管理由中方全權負責,成片開發由中新合資的開發公司負責,對外招商引資由中新共同負責。國務院同意在蘇州工業園區自主地、有選擇地借鑒新加坡經濟發展和公共管理方面的經驗。工業園區高位謀劃、整體布局,逐年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推動科技創新,為蘇州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城市國際知名度與競爭力顯著提升。
1.2 科技載體引進全球創新資源
蘇州本地高校資源稀缺,加快建設各級各類科技載體和研發機構,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是蘇州與全球創新科技資源對接的重要戰略手段。蘇州市政府吸引跨國公司、海外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在我市設立研發中心和創新中心。支持有條件的外資企業設立研發中心和現有外資研發機構升級;鼓勵跨國公司與本地高校、科研機構、企業聯合建立研發、實驗機構,參與實施科技計劃項目;引導本地創新主體與跨國公司建立技術戰略聯盟,開展技術合作和項目研發,對跨國公司在蘇設立地區研發總部給予支持。
到“十二五”末,全市各級各類研發機構達到2 000家。在覆蓋全市范圍的國家、省、市三級載體中,中外合作的載體平臺數量驚人。僅園區獨墅湖科教創新區25 km2范圍內,就引進了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英國利物浦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一批世界名校資源,24所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入住。區內擁有美國冷泉港實驗室、中芬納米創新中心等國內外重點實驗室以及工程中心、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動站等各類研發機構累計356個。依托入駐的各類院校、科研院所、科技載體等,初步形成了“高校+孵化器+技術平臺+產業基地”的產業孵化體系以及校地、校企、院地、院企多方合作機制。
1.3 創新人才培養與一站式科技服務模式
2009-01,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制定了《關于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意見》。計劃實施以來,蘇州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已超過6 000人,有30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居全國地級市首位。2016-04,2015“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評選出爐,蘇州再次上榜,連續五年獲此殊榮。同時,我市還入選今年新增的“中外城市人才吸引力排行榜”,全球僅30個城市入榜。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自2009年以來,我市連續成功舉辦了七屆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一大批高層次人才、項目集聚輸入,成為推動我市產業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力量。
人才與項目要在蘇州落地,中間流程還很長,政府要強化對科技型企業的親商服務。全市各區縣積極引進各類科技服務中介機構,一站式解決企業在融資、人才、市場、技術、上市輔導等方面的服務需求。其中,外資或合資、合作的科技服務機構也是市委市政府重點打造的對象。以自主創新廣場為例,蘇州史太白技術轉移有限公司、以色列生恩BDO公司蘇州生恩豪鼎科技信息咨詢有限公司、蘇州中歐技術轉移有限公司等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直接引進國外技術成果資源,促進與蘇州企業的技術交易,促進科技創新創業,形成推進科技體制機制創新的重要突破口。
2 國際合作的輸出模式
2.1 支持企業全球化布局
全球經濟一體化與“一帶一路”政策方針的指引,讓蘇州的眾多企業著眼于全球化布局。在歷屆東盟技術轉移會議上,蘇州企業積極參與活動。在第一屆中國阿拉伯技術轉移創新大會上,眾多江蘇企業進行技術發布,實現了技術的跨境合作與發展。以蘇州亨通集團為例,企業在沙特、迪拜、中東、尼泊爾、泰國、埃及、尼日利亞、亞歐等國際行業展會上大放異彩,集團擁有全資及控股公司50家(其中3家公司分別在上海主板、新加坡和香港、印度尼西亞上市),在全國10省市和歐洲、南美、南亞、南非、東南亞設立產業基地,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營銷技術服務分公司,100多個國家注冊商標,產品覆蓋120個國家和地區,企業穩居中國線纜行業最具競爭力企業10強榜首。亨通的發展路徑和壯大,既得益于企業決策層的高瞻遠矚,也得益于政府對企業全球化布局的支持。
2016-04,太倉市召開國家科技政策暨知識產權主題宣講會,到會企業有上百家。宣講會除了邀請國家科技部、高技術研發中心同志來宣講國家計劃、科技政策,還邀請了美國知識產權專家、奇虎360知識產權總監介紹專利全球化布局、申請和策略。類似的政府公益性活動有效地開拓了企業家的視野,成為政府服務企業、支持企業全球化布局的一種基本常態。
2.2 推動企業設立海外研發中心
蘇州市推動企業創新國際化。支持企業以獲取新技術、知識產權、研發機構、高端人才和團隊為目標進行境外投資并購活動;鼓勵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機構,支持雇傭外籍專家和研究人員;簡化企業研發用途設備和樣本樣品進出口、研發及管理人員出入境等手續。
2013年,蘇州金倉合金新材料有限公司在以色列設立的“以色列理工學院基金研發公司—中國江蘇金倉合金新材料聯合研發實驗室”,成為國內首個由民營企業與以色列高校共同組建的聯合研發實驗室,極大地推動企業與以色列的技術合作,方便企業吸收國外先進技術,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國際科技合作已成為我市企業科技創新的重要手段,從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轉變成了集研發和生產一體的創新型企業。
3 存在問題
存在問題主要有:①需創新引進技術的模式。蘇州市支持企業從國外引進購買先進技術,但此模式資金投入比較大,大量中小企業的技術升級轉型需求受到制約。創新引進模式,尋求適合不同企業的引進方案,收集更多案例,供企業參考,將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大有裨益。②需重視技術出口的成效。產品走出國門、設立國外實驗室,同樣需要比較多的資金支持。如果能集聚行業力量,搭建通用平臺,企業成效也能加倍提高。③需提升服務人員的能力。科技創新國際合作需要必備的人才,目前這一行業的發展還不完善,高端人才匱乏,培訓體系不夠完善,甚至于政府中缺乏針對國家合作的服務人員。
4 結束語
科技的發展非常迅速,加強國際間合作能夠促進科技的發展,提升綜合國力和生產力。對我國而言,我們要有效利用國外資源發展國內技術,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加強國際間的技術合作。這是一項富有挑戰、很有意義的工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一起探索。
參考文獻
[1]周琦.本土企業相繼與以色列、芬蘭等海外公司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加強科技創新,提升綜合競爭力 走出國門共建研發機構[J].太倉日報,2013-12-26.
〔編輯: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