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赟
摘 要: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入,給粉末冶金行業帶來了加快發展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只有經過全面地、認真地準備,才能使我國粉末冶金企業及時地充分地享受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的機遇,并有效地化解由此帶來的風險。在文章中,筆者對比國內粉末冶金企業與國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差距,并通過分析差距形成的原因,針對性地提出了粉末冶金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策略。
關鍵詞:粉末冶金 核心競爭力 差距 策略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12-285-02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為高性能粉末冶金產品的生產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但與此同時,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國外優秀粉末冶金企業也開始進駐中國市場,瓜分這塊巨大的“蛋糕”。這使得國內粉末冶金企業不僅要面臨國內企業間同質化的激烈競爭,還要面對跨國企業的猛烈沖擊,以及上游原料成本的擠壓和下游及經銷商不斷提高的產品質量標準。而我國大多數粉末冶金企業的現狀卻是專業化水平低,產品開發能力弱,企業自身核心競爭力較低。由此,使得企業在不斷上漲的成本壓力下并不能有效地得到發展,迫使企業收益水平不斷下降。面臨當前困境,積極培養自身核心競爭力已成為目前粉末冶金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國內粉末冶金企業與國外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差距
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汽車粉末冶金行業在近10年也取得了一定進步,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國內粉末冶金業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1.產品技術水平相對較低。主要表現在產品檔次上,以中低端產品為主。綜合評價,我國粉末冶金產品基本處于發達國家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水平。當時,國外能夠大批量生產的典型粉末冶金制品已經很多,包括動力轉向機閥套、潤滑油泵擺線轉子、同步器固定齒座、同步器齒環等。目前,我國正在開發這些產品。上世紀90年代初,國外開始開發粉末鍛造連桿、雙金屬同步器錐環、組合燒結凸輪軸、溫壓無聲鏈輪、組合燒結行星齒輪托架等,我國還涉足很少。
2.產品研發水平差距較大。目前,國內絕大多數企業仍然處于來圖加工階段,一般僅承擔工藝研發,基本談不上真正意義的產品研發;技術創新能力較差,基本處于引進消化吸收與模仿創新階段,真正意義上的原始創新微乎其微;技術研發的軟件與硬件手段正處于逐步建設與完善階段,特別是技術分析與設計驗證手段很不完善;產品研發管理水平不高。
3.過程控制與產品質量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盡管粉末冶金行業位于前10位的企業均建立了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并得到客戶的認可。但過程控制能力與產品質量水平,尚處于發達國家上世紀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的水平。
4.標準化水平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即沒有形成完整的粉末冶金制品產品標準體系、工程標準體系等,企業標準更是殘缺不全。因此只能參照國外標準生產,如美國標準、日本標準等。
5.品牌建設亟待加強。盡管少數企業在國內粉末冶金行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粉末冶金制品行業的品牌效應不明顯,更無法談及在世界粉末冶金制品行業的知名度了,所以品牌建設亟待加強。從應用環境看,國外汽車及零部件設計師已很清楚粉末冶金制品的特性,所以粉末冶金在汽車上的應用不存在任何障礙,國內還需要做廣泛的宣傳、解釋和推廣工作。
二、粉末冶金企業核心競爭力差距形成的原因分析
粉末冶金企業不適應市場的需求,在產品質量、產品結構、生產和需求等方面的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下:
1.行業的組織結構不合理。全國從事粉末冶金行業產品生產和制造的企業很多,目前多達400家以上。但是,這些生產制造廠家絕大多數規模較小、生產條件和制造工藝落后,造成整個粉末冶金生產制造行業結構水平偏低。行業結構的不合理容易造成低端產品的生產過剩和惡性競爭,進而嚴重影響整個行業的經濟效益。因此,進行必要的行業結構梳理和整合,淘汰產品、技術、效益等方面落后的企業,控制向低端粉末冶金產品領域的過度投資,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要堅持扶優與汰劣結合,升級改造與淘汰落后結合,兼并重組與關閉破產結合。合理利用和消化一些已經形成的生產能力,進一步優化企業結構和布局。
2.產品結構不合理。總體來說,粉末冶金領域的產品需求前景還是非常廣闊的,粉末冶金制品的用途也越來越廣泛,發展粉末冶金高端產品是大勢所趨。目前國內企業生產的粉末冶金產品,主要集中在低端領域,生產過剩造成一定的產需矛盾。而另一方面,在高端產品線上,又是一種供不應求的現象,目前產能不能滿足現有市場的需要。因此,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檔次、增強市場競爭力非常的重要和迫切。在技術領先的優勢產品上應該大力促進在該領域的鞏固和出口,并制定相應的品牌戰略;在相對落后的弱勢產品,應該走上引進、吸收、創新的良性循環道路。對于高低端產品的結構控制,應該通過相關行業和稅收政策來促進產品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3.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影響產品質量和檔次。由于我國粉末冶金工業起步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基礎相對較為薄弱。目前國內企業擁有的先進生產設備少且不配套,嚴重影響了產品質量檔次的提升,直接造成了競爭力的下降。同時,由于生產設備和工藝的落后,使產品的生產效率低下,生產成本提高。比如,因為不具備相應的生產設備和生產技術工藝,多年來我國一直從國外進口預合金化易切削鋼粉和低合金鋼粉。加大技術投資,促進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的更新換代和不斷創新,是提升粉末冶金領域整體水平的直接方法。
4.新產品開發能力低。目前我國的粉末冶金技術人才普遍比較短缺,這對于推動和促進一門新興產業的技術進步和發展是非常不利的。科研能力的薄弱,直接導致了新產品研發能力的下降。同時,受到工藝裝備、模具模架加工制造、后續處理等多種條件的限制和影響,行業內新產品的開發速度也比較慢,造成了市場響應的滯后。另外,國內粉末冶金企業與國際同行業的交流比較少,相對封閉的環境限制了國內粉末冶金企業與國際化的接軌,延遲了對領域內新技術、新動態的及時掌握和應變。
5.人員結構不合理。國內大部分的粉末冶金企業,職工素質普遍較低,中、高級技術人員和管理人才嚴重缺乏,不能滿足生產、經營的需要。而粉末冶金行業作為一個新興的機械制造領域成員,需要大量的專業化、層次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同時,人員結構配置的不合理,也是國內粉末冶金企業普遍面臨的一個問題。一些企業重管理輕經營,或者重經營輕技術,或者重技術輕生產,這些都是非常不合適的。人才的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專業結構、性別結構需要優勢互補,才能發揮出整體協同優勢,才能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相適應,提高人力資源的整體配置效率。人員結構的不合理配置和管理,將會導致人才隊伍的流失,影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持久性發展。
三、粉末冶金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策略
1.通過戰略調整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準確的市場戰略定位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根本前提。我國加入WTO后,隨著貿易壁壘的逐步消除,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將趨于融合,原來企業所熟悉的國內市場環境也將發生重大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不能只滿足于在原來較小的且受保護的市場上占有優勢,而要建立在國際國內廣闊市場上打拼的戰略思想,從自身狀況出發,考慮企業市場戰略調整和發展問題,實施恰當的市場戰略定位,以保持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在新的形勢下進行市場戰略定位,企業首先要分析所面臨的市場環境,了解顧客需求,確定企業的目標顧客、應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以及如何高效率地給顧客帶來更大的價值,為選擇相應的市場戰略提供依據。
2.強化技術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技術創新是企業適應當代科技發展,獲得競爭優勢的根本方法之一。在知識經濟的背景下,新技術對企業發展的影響明顯,技術變化速度加快,市場競爭激烈,企業要保持并增強自己的市場競爭能力,必須加快技術創新步伐,確保競爭優勢。首先,企業要廣納國內外優秀科技人才,聯合國內權威的研究結構,不斷提高自己的研發層次和水平。其次,企業可以優化技術組合,大膽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技術,淘汰落后技術,爭取在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和進步。第三,不斷強化已有先進技術的改進和升級,堅持不懈地對其核心技術進行創新,使其保持在世界中長期領先地位。要緊跟不斷出現的新技術和新商機,及時做好企業核心技術的改造、更新、充實和提高工作。
3.加強人力資源管理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人力資源是企業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既可以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又有助于企業在產品差異化方面獲得競爭優勢。企業必須將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發展戰略結合起來,實施戰略性人力資源規劃。企業在選拔和任用人才方面可以采取多元化和彈性化方法,建立有效的激勵模式,建立起一種把員工同企業發展前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新型分配機制。根據員工的不同需要,提供各種形式的福利方案,增強員工的向心力和企業的凝聚力。
4.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文化是孕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土壤,也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外在表現。公司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應采取的措施,首先塑造企業文化個性。結合企業具體情況進行企業文化塑造,突出企業價值觀念、企業精神、經營理念上的差異,充分分析內外因素,提煉核心價值觀,從而進一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其次,培育團隊精神,加強團隊協作。公司團隊成員之間要建立和形成互相認可、互相負責、共同遵守的契約,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努力工作,要讓管理親和于人,使管理者與員工融為一體,互相激發靈感,最大限度地激發員工的積極性,以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最后,充分發揮企業家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企業帶頭人的領導和表率作用,從本企業的特點出發,吸收和借鑒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傳統和經營理念,不斷在實踐中發展和完善。
總之,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市場競爭國際化的步伐大大加快,如何能夠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持續保持優勢已成為粉末冶金企業關注的焦點。我們可以通過戰略調整、強化技術創新、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文化建設這幾方面入手來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從而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 黃伯云,易建宏.粉末冶金材料和技術發展現狀[J].上海金屬,2007(2)
[2] 韓風麟.亞洲粉末冶金零件產業的發展與現狀[J].新材料產業,2008(1)
[3] 吳元昌.粉末冶金高速鋼生產工藝的發展[J].粉末冶金工業,2007(2)
(作者單位:浙江中平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浙江寧波 315000)
(責編: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