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軍+閆娟+陳明慧
當前,學校教育面臨諸多挑戰。在教育新常態下,學校如何找到教育變革的有力支點?北京教育學院附屬中學以課程變革為突破口,建立以“學生核心素養”為統領的課程體系,實施多元授課形式,通過課程體系建設和實施的全方位變革,激發學校活力,滿足學生全面、個性化成長的需求。
1.“三元”全息課程體系
建立以全面提升核心素養為目的的“三元”全息課程體系,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三元”是指三個主要的學習領域——個人與健康、人文與社會、自然與科學。學校將“三元”與“三維”(全面、個性、增量)、“三階”(自覺學習、自主發展、自我提升)相結合,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整合為全面發展基礎課程、個性發展優長課程、增量發展助推課程。其中,增量發展助推課程又依據學生基礎狀況分為幫助基礎素養未達標的學生達到應有發展基礎的營養補充課程,幫助自我認知或個性發展方向混沌的學生明確判斷和建立目標的個性認知課程,幫助原有基礎較好的學生向專業方向發展的自我超越課程。
2.多元組合授課形式
學校將學習內容分成不同的方向和等級,按照分層、分類、分級相結合,基礎課程、個性化課程相結合,學生特點、教師特點相結合的原則進行授課班級組合,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全面達標的基礎上實現個性發展。
基礎文化課科目(如語文、數學等)按照學生智力基礎、個性特征、試學后對教師的主觀選擇、個人對學科的興趣及關注度等因素,采用分層加分類的授課班級組合形式。
興趣文化課科目(如歷史、地理、生物、物理等)以學生興趣歸類,按照能力差異分班,給予能力強的學生更多實踐展示的機會,幫助他們鞏固興趣,擴展能力;給予方法、習慣弱的學生更多訓練,幫助他們掌握方法,強化習慣。此種授課班級組合會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向專業提升與普及達標兩個方向發展。
全面素養發展科目(如音樂、體育、美術、班會等)仍按行政班授課,承接小學學段的習慣,有利于學生適應初中學習生活;發揮傳統行政班級授課制自然產生團隊歸屬感和集體意識的作用。
選修課程、社團課程、自主課程、家庭課程等充分尊重學生興趣,在導師指引下幫助學生學會判斷、選擇,實現自主發展。
學校采用以上4種班級授課組合形式,力求形成分合有序的優化組合,再輔以根據學生基礎和需求變化的階段調整,從設計上最大化地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個性發展的優長需求。在授課班級組合實施過程中,年級組是主要的評估者、設計者、操作者,亦承擔部分評價功能。而班主任領導導師團隊則負責幫助學生選擇適合的授課班級。
編輯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