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華
【摘要】新媒體的出現給傳統媒體帶來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和挑戰。本文重點以傳統媒體新聞工作者為對象,探討新媒體環境下如何堅持新聞宣傳正確的政治方向,用事實說話、傳播正能量及新形勢下該如何創新問題。
【關鍵詞】傳統媒體;新媒體;堅守與創新
一、新媒體給傳統媒體帶來巨大沖擊
新媒體這個概念是與傳統媒體比較而言的,它的傳播手段和傳輸平臺靈活多變,與傳統媒體有很大差異,也給傳統媒體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具體分析有以下幾個特點:
1、報紙讀者和廣電聽眾大量流失,新媒體吸引力大增。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媒體帶來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傳統媒體的受眾數量日益減少,讀報看電視聽廣播已經成為一道少見的“風景”。
據報道,截至2015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68億,可見我國的網民規模逐年擴大,一些原本喜歡讀報、看電視、聽廣播的群眾遠離傳統媒體,鉆進新興的互聯網、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的時尚圈,而“90后”、“00后”這些新新人類更是一天也離不開新媒體,他們宅在家里,通過新媒體了解天下大事,實現生活中吃喝購游等一應需求,這種變化讓傳統媒體面臨著巨大的生存考驗。
2、傳統媒體人“無冕之王”的地位被顛覆。以前,新聞記者被稱為“無冕之王”,其新聞報道的優先話語權讓讀者感受到其社會地位高高在上??墒亲詮某霈F了網絡新媒體,觀眾們可以通過各種門戶網站和微信隨時隨地接收到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新媒體“所有對所有”的傳播方式顛覆了傳統媒體以往的信息優勢、資源優勢和渠道優勢,新聞工作者感覺到其“信息傳播專屬者”的角色定位已然在失去,“新聞特權”受到前所未有的撼動。
3、“全民記者”讓信息傳播空前自由。新媒體的諸多特性使得新聞工作者的概念日益模糊,以往的受眾成為互聯網用戶,他們既是信息接受者,同時也能生產信息、傳播信息,“全民記者”的稱謂也因此產生。很多人認為,新聞記者沒什么了不起,誰都能當“記者”。新聞記者和普通人好像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還有人預言記者將與傳統媒體一起“消失”,被新媒體取而代之。
二、信息爆炸時代,傳統媒體該堅守什么
在這個“全民記者”的時代,作為主流媒體的工作人員,要有堅定的信念,胸懷偉大的新聞理想,要時刻站穩立場,正確引導輿論,發出主流媒體鏗鏘有力的最強音。
1、要有堅定的政治方向,正確引導輿論
輿論是影響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新聞輿論工作能否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事關大局,事關黨和國家人民的前途和命運,因此,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堅守的基本要求。
作為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和公平正義的守望者,傳統媒體工作人員要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肩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職責,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當今的媒體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媒體人要站穩立場,不能只追求報道的時效性和轟動性,更要看重報道所傳達的時代精神和價值取向,堅持正義和真理,褒揚真善美、鞭笞假惡丑,時刻用社會主義新聞工作的基本原則規范自己的言行。
2、堅持“內容為王”,用事實說話
時代變遷,傳播方式發生巨變,可是無論信息傳遞如何高速,主流媒體都要堅持黨的新聞工作原則,堅持“內容為王”,用事實說話來報道新聞,正確引導輿論。
堅持“內容為王”,用事實說話,就是不以吸引眼球、求關注為目的,制造新聞甚至報道危言聳聽的假新聞來吸引群眾注意,而要堅持新聞工作的優良傳統和規律,真實、準確、全面、客觀地傳播新聞;用事實說話就是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堅持到新聞發生的第一現場,收集第一手材料,采訪親歷人,做出有現場感,有溫度、有感染力、真實又走心的報道,而不是做一個足不出戶、閉門造車、在電腦前復制粘貼的“消息搬運工”;用事實說話就是認真核實每一個采訪細節,力求新聞報道真實、準確、及時、感人,而不人為拔高亦不會人為貶損,不做一個歪曲事實甚至捏造事實的不負責任、擾亂視聽的信息傳播者。只有用事實說話,真實、準確地報道每一則新聞,傳統媒體的優勢才能在新媒體時代穩穩立于不敗之地,其公信力和權威性才能與日俱增,成為受眾最信任的媒體。
3、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
在新媒體不斷更新換代、日益成為社會輿論放大器的格局下,在一些新媒體以拼點擊量、博眼球為主要創新手段的形勢下,傳統媒體更要心里有一本“明白帳”,明確自己的職責和任務所在。時刻把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作為自己工作的原則和指針。
當前形勢下,信息傳播的低俗化、媚俗化和娛樂化問題比較突出,主旋律往往被各種雜音掩蓋。正因為各種聲音如此喧囂,正能量新聞才顯得更加可貴;正因為人心空前浮躁,正能量傳播才更加振聾發聵;正因為新媒體利用形式吸引眼球,傳統媒體才應更重視用內容說話。新聞輿論工作作為黨和國家建設的一個重要領域,應該堅持以正確的輿論引領廣大群眾明辨是非、區分善惡,營造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的輿論環境。虛假信息和歪曲的雜音需要正能量新聞及時駁斥、回應和糾正,從而把輿論導向引回到正確的道路上。
三、傳統媒體工作者如何創新
面對日新月異的新媒體,傳統媒體工作人員在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必須從思維方式、角色定位、作用功能等方面加以改變,從而在新環境下更好地生存發展、占領高地。
1、改變不適合發展的舊思路,接受新思維
互聯網思維就是以“開放、平等、互動、合作”精神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它的主要特征是互動、分享思維,全球思維和跨界思維。新聞記者只有站在全球的高度,以開放的胸襟,接納和傳播新理念,力爭成為多面手、復合人才,才能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要求。
2、改變固有角色,重新定位
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是“公民記者”,這改變了記者在新聞傳播過程中的角色地位。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記者的思維方式、角色定位也應該重新調整和改變。
可以從網絡平臺獲取新聞線索。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瞬息萬變,傳統媒體人可以通過各種媒體,從轉發分享中獲得有用的新聞線索,通過分析比較找到新聞熱點,經過進一步采訪核實做出專業、有深度的新聞;對于一些生活中的突發事件,“公民記者”雖然能率先發布消息,但是只有訓練有素的專業記者才能真正能抓住新聞點,找到新聞價值所在,更好地滿足讀者對真實權威有價值新聞的需求。
可以通過各種新渠道發布新聞,擴大影響力。傳統新聞人在寫好稿件的前提下,不放棄任何一個傳播渠道,多渠道向用戶傳播新聞,這樣才能擴大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加強其公信力和權威性。
3、傳統媒體人的作用不可替代
正因為傳統媒體人與“公民記者”有著本質區別,并具備獨特的專業素養,所以在這個“人人都是記者”的時代,媒體人的作用沒有被弱化,反而更加重要而不可替代。
傳統媒體的新聞工作者大多受過專業的知識培訓,有一套專業的新聞傳播技能,并且具備豐富的新聞工作實踐經驗。在這個信息傳播“魚龍混雜”的時代,傳媒人獨具慧眼可以一眼識破假新聞的原型,又獨具匠心,能夠抓住新聞價值,用超強的新聞敏感捕捉、報道一篇篇接近民生、懲惡揚善的精彩新聞,為受眾提供優質的信息咨詢、為群眾指明光明的前景、把輿論引到正確的道路上,促進社會進步與和諧發展。從這個角度來看,傳統媒體人不是沒有位置了,而是更加重要不可替代了,傳統媒體人要堅定信念,增強信心,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黨的新聞宣傳工作做出就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