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在中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加強與改進成為一項重要工作。特別是新時期新形勢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全球一體化與信息網絡技術的影響,這些雖然幫助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的形成,但是在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教育方法帶來契機的同時也存在著隱患。本篇論文主要探析了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并針對具體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確保促進中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為和諧社會構建與發展貢獻力量。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對策
上世紀改革開放發展以來,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但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與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機遇的同時也迎來了挑戰。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當下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的提出相應的對策來構建教育模式,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一、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趨勢分析
關于國家、民族乃至社會的發展都受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新世紀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由此,身肩使命與責任,對時代、歷史保持清晰認識,切實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決定著未來社會主義的建設和有序發展。
1、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帶來的挑戰
21世紀,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快速發展,世界經濟呈現出多極化的發展趨勢。同時,外來思想文化的發展行促進形成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碰撞局面。此時,社會主義發展處于低潮階段時,西方向我國推行“西化”與“分化”的戰略,利用西方社會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以及文藝作品等,逐步滲透到我國文化意識領域中。
例如,大學生出現信仰危機,對馬克思主義產生錯覺,甚至動搖了心目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決心,并削弱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防御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改變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這些現象表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當前國際形勢變化中所遇到的挑戰。
在此背景下,高校應當始終堅持走社會主義方向,堅持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加大力度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與接班人,加強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與完善過程中,我國社會處于傳統計劃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雙重轉型階段,這些對人們的行為習慣、思維、心理、價值觀以及生活態度都造成巨大的影響。社會變遷帶來經濟社會生活的變動,社會體制、法律、政策以及管理的完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時期政府宏觀調控并不完善,還有經濟利益多樣化發展中造成多種思想觀念的碰撞,導致矛盾斗爭日益復雜,這些問題慢慢演化為大學生的思想困惑和心理矛盾。
最終局面形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迎來機遇的同時,也受到一些新問題的影響而面臨著挑戰。其中機遇表現為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效地提升了大學生的主體認識;面臨的挑戰表現為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帶來了沖擊,造成選擇多樣化的趨勢,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增加以及復雜化。
3、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的挑戰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國際網絡化、全球化不僅影響到了當前政治、經濟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機遇與挑戰。
首先,互聯網技術導致我國思想文化,在國際文化交流中受到西方文化的滲透影響,高校大學生的思想受到網絡中各種文化的影響,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與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與認識,不僅出現混亂現象,而且出現模糊意識,大學生無法按教育者的想法理解相關信息,辯證的看待的問題,很難樹立科學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更無法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立場看待與分析問題。
其次,網絡中的不健康信息內容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極容易帶來誤導。當前網絡作為一個平等自由的虛擬世界,日常中的一些不良信息、反動言論等在網上并不受限制,長期以往產生了諸多不良影響,但是通過相關調查可知,網絡中的色情、暴力、欺騙、仇恨、種族歧視等這些垃圾信息,對大學生的成長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最后,大學生沉迷于虛擬的網絡世界里,很容易形成他們的交往障礙,網絡的虛擬特性容易遮掩住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讓人們在虛幻的世界中獲得成就與滿足。在這種“人機”交往中,大學生的個人成長受到重要影響,性格內向、交往有障礙以及甚至出現孤獨、冷漠、情緒低落、精神萎靡不振的特點,日積月累形成為大學生的心理疾病。
各大高校運用技術手段與網站陣地弘揚主導思想,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建設與信息管理時期加強教育重要工作的途徑。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基于上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未來發展趨勢的分析,其存在的問題也主要從以上幾個方面的因素著手分析:
1、網絡信息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網絡信息化的迅猛發展,改變了大學生的學習方式,相較于報紙、雜志、廣播以及電視等傳媒形式,網絡信息化的方式主要以互聯網、手機、數字電影等形式改變大眾的思維與行為習慣。雖然網絡帶來了便利,但是由于其虛擬特性,與現實的嚴重脫節,造成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冷漠,帶來人際交往的障礙、安全顧慮、人格障礙等問題。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第一,網絡教育平臺建設缺乏科學性。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高校過于注重教育的主體與客體,并不夠重視教育的載體和基礎設施。由此,導致高校網絡思想教育無法滿足高校學生的變化需求,無法實現大學生交互互動,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實效性,長期以往導致中國高校思想政治網絡教育陷入了滯后性、單調性與無趣性的現象中。此外,網站點擊率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設施管理相對落后;
第二,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養參差不齊,教育者在大學生道德、心理等方面缺乏關注,過度拘泥于傳統思維模式、默守陳規,再加上大學生對網絡法律、道德意識的認識不足,缺乏自律性,因此抵制負面因素的自制力較差,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深刻的認識。
2、學校教育體制、機制不健全
關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離不開良好的教育環境。但是從當前新形勢背景分來看,網絡信息的快速發展導致世界各國處于一個復雜難以管理的狀態。國家相繼出臺的政策法規在應用中沒有取得預期的理想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在實踐中的不斷完善與發展。但是因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極大的工作漏洞,不僅未能促進思想政治發展,甚至還影響到教育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3、教師隊伍建設不足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政治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由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師的儲備、教學意識與教學積極性等,這些方面都關系到了未來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發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老師,在教育過程中并沒有雖然形成全方位與人理念,但是這種教育理念并沒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深刻的認識,并且缺乏實際執行力。
在一些高校中,少數高校并不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也未擺正態度,造成教書與育人相脫離的現象。教師的知識儲備不足,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忽略了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養。高校中的教師隊伍地位與職業保障體系亟待提升與完善。
此外專業教師團隊與德育教師資源沒有整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整體力量薄弱,缺乏實際專業的人員,同時工作職責并不明確,整個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亟待提高,實現教師隊伍的穩定性。
4、大學生思想的多變性
在當代社會生活中,大學生群體屬于個性線面,而且思想活躍潛伏、富有創新思想,這些不同的個體差異都為高校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挑戰和更嚴格的要求。
一方面,在高校教育中國,大學生自我要求高,有著較強的應對挫折能力,而且自由權利、責任等意識強烈,對理想和生活都十分熱愛,這樣促進大學生的活躍,也為學校發展帶來生機。
另一方面受到就業壓力等社會因素的影響,高校大學生的特征表現為壓力大、心理問題嚴重,普遍抗壓能力不強、學生層次多幼稚較大的思想差異性等特點。加之大學生多受家庭影響,缺乏社會經歷,心理發育也不夠成熟,因此,大學生的情緒波動較為突出。
社會環境、家庭環境以及成長過程中日益復雜、多樣化的學生為政治教育帶來挑戰,同時也成為一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課題。
三、關于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決對策
在新形勢背景中,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養,針對當下現狀所遇到的問題,高校應當從以下方面進行創新,改善思想政治的教育方法,提升教育質量,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
1、關于加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針對單一、陳舊的網絡政治教育,需要高校順應時代發展,立足大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他們思想的變化特點,以豐富的形式開展教育活動,以此提高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加強高校網絡建設。例如,以馬克思主義為引導建設一個信息量大、覆蓋范圍廣、內容豐富的校園網站,為大學生打造一個優質的信息平臺,為大學生提供一個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同時,學校還應當借助校園網積極開展廣泛的、內容豐富積極的學術、藝術及娛樂活動。在這個平臺上,為老師和學生的交流提供方便,通過這種途徑解決大學生在實際生活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同時,以網站作為載體,貼近學生實際推行黨的基本理論、路線以及方針政策,全面深入的開展社會主義教育,讓科學發展觀深入人心。此外,學校應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對網絡資源進行凈化,提高網絡質量,確保服務的高水平品質。
其次,加大力度對高校網絡安全的監管。基于網絡虛擬、龐雜的特性,網絡上雖然有提供給大學生學習的內容,但同樣也存在一些有害的信息。這些垃圾信息嚴重侵害著大學生的思想,混淆他們的意識形態,由此加強高校網絡監管,推進健康思想文化的傳播重要而緊迫。加強網絡安全監管:第一,強化網絡技術的防護,提升思想教育者的網絡技術,不僅有效封堵不良的網絡信息,還將有效的監控不良網絡信息,保護高校網絡安全;第二,建立健全的監督與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網絡技術開展樣式新穎、生動有趣的監管方法;第三,加強學校網絡監管隊伍的建設,通過不僅熟悉思想政治教育而且熟悉相關專業技術的專業團隊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安全。同時,組建科研小組結合趨勢變化,在發展過程中研究與發現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防患于未然,保障系統的健康運行。
2、培養和建設高水平高素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隊伍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單一、陳舊,高校現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難以滿足教育的實際需求,傳統的說教方法再難適應需求。因此培養水平高、能力高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成為必然趨勢,以此改善教育活動,增強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首先,建設素質高、業務精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第一,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重點是提高隊伍的專業素養,具有淵博的知識,扎實的理論功底以及相關網絡專業知識,能夠為大學生做好思想方面的教育指導。第二,加強黨性訓練,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及等小品理論等為基礎,積極學習新時期的理論成果,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和專業知識,深入大學生中,結合實際發展,用針對性的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形成思想意識的良性健康發展。
其次,與實際緊密結合,轉變教學觀念,不斷加強和創新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一方面,在提高大學生知識水平與科研創新能力的同時,高校還要高度重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將其作為日常教育工作,認真分析其變化與發展趨勢,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解決存在的問題,將教育與實際緊密結合實現落地執行;另一方面,教育隊伍要不斷創新工作方法,以適應大學生變化快的思想個性,以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不僅改變傳統單一陳舊的說教,而且還促進與加強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互動,將書本的知識與大學生的實際結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公益活動,讓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最后,樹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中應堅持的原則,科學性與價值性結合、虛擬性與現實性結合、主體性與主導性結合,依據大學生的需求特點,以人性化的方式方法和現代化網絡信息技術,培養大學生的良好網絡信息素養,最終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3、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認知水平,改善思想狀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受到大學生思想認知水平的影響,由此掌握大學生的思想狀況與變化特點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問題。一方面開展心理咨詢服務,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有針對性的矯治與疏導當下大學生存在的心理障礙,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采取豐富的實踐活動形式,為大學生營造快樂輕松的思想與心理教育環境;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改善與優化大學生的思想認知,加強和引導大學生的自我認知。
四、結論
新形勢發展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來越重要,而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也成重中之重。本片論文通過對教育環境、教育手段、教育內容的分析指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提高思想政治的實際效果,最終為社會主義和諧發展做貢獻。
【參考文獻】
[1] 楊彥華. 淺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J]. 才智, 2013(18).
[2] 向曉春. 淺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優化策略[J]. 山東社會科學, 2012(S2).
[3] 于長明. 淺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 才智, 2013(34).
[4] 祝冰巖. 淺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 神州旬刊, 2014(2).
[5] 和 洋. 淺談當前我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經營管理者, 2014(26).
[6] 羅任新. 淺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J]. 科教文匯, 2009(16).
[7] 馬 坡.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挑戰及應對[J]. 科技致富向導, 2011(8).
[8] 魏愛棠, 郭錦星. 網絡社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負面影響及其教育對策[J]. 理論與改革, 2003(2).
【作者簡介】
陳鑄福(1963—),男,漢族,廣東人,大學本科學歷,單位:廣東肇慶廣播電視大學,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