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艷
摘 要:近年來,隨著考古學科的不斷深入,我國積累的考古檔案和資料日益增加。但是相應的檔案管理方式卻沒有深入的變革。對此,本文作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以及考古檔案資料管理的現狀,對信息化時代考古檔案管理的發展和變化進行了分析,并對未來考古檔案管理信息化發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議,希望能推動相關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考古;檔案管理;信息化;制度建設;
考古工作作為我國重要的學術研究工作,會產生大量的研究資料和研究報告。而且,考古工作的行政管理和野外挖掘也需要建立合理的審批資料備份。這些資料的管理和儲存一直以來都是考古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此外,考古工作的檔案管理還包括文書資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會計管理和科研項目資料管理等。這些資料數量巨大,內容繁多,如不進行系統的分類將會增加查詢和管理的難度。在當前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考古資料的檔案管理也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改革。
1 考古檔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原因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政府對考古工作投入了較大的精力,也取得了不少輝煌的成果。考古研究所已經建立了布局全國的考古研究體系。這些考古研究和管理為我國帶來了大量的考古資料。但是在傳統的檔案管理方式下,這些紙質的資料檔案經過時間的洗禮已經變得日趨脆弱。因此必須盡量完整的信息化檔案管理方式。具體原因如下:
第一、當前我國的考古檔案管理缺少完善的野外考古檔案數據庫,因此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情況下,考古工作人員難以將考古作業成果第一時間傳輸到檔案中,出現不少考古損失。
第二、我國考古工作管理存在檔案人才管理缺失的情況,不少單位沒有設置專門的檔案管理人員,因此檔案資料的管理散亂,保管效率和效果差距問題較多。甚至出現將所有資料堆積在一起難以分類處理的情況。
第三、當前考古工作尤其是野外考古工作,由于環境問題,對于檔案資料的管理始終處于一種粗放的狀態。對于檔案資料沒有嚴格的管理機制,歸檔格式、歸檔時間、歸檔渠道也沒有統一的要求。不少檔案資料缺少必要的格式整理和內容編輯,使得檔案管理工作人員難以分清資料的真實內容。并且由于考古項目的人員變動,使得不少資料也存在前后不一致的情況。大大降低了檔案資料的學術嚴謹性。而且,檔案資料管理中由于缺少信息化管儲存方式,使得不少珍貴的檔案資料一旦出現問題就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失,比如珍貴的照片遺失、珍藏版圖紙污損、書籍毀壞等。而且檔案的借閱和歸還機制也缺少管理系統性,出現許多長期“借閱不還”的情況。
第四,一直以來,由于野外考古工作缺少專業的檔案管理系統,使得考古專業的檔案管理在利用效率上始終不高。比如在野外考古工作過程中,由于工作人員經常出現需要查閱資料才能確定古跡真實年代和歷史價值的情況,但是當前考古資料和檔案缺少信息化借閱平臺,給考古工作的確定時間帶來了較大的困擾。嚴重的甚至耽誤了考古等級的確認和考古現場的保護等。
2 信息化時代考古檔案管理系統的管理特點
在信息化時代,考古檔案管理也應建立一套系統的管理平臺,對考古資料進行信息化管理,提高考古資料管理的效率和保護力度。在考古資料管理平臺的設計中,也應注意以下幾個考古資料管理的特點。
2.1 專業性
信息化時代的考古檔案管理必須建立在專業化的角度完成考古的檔案管理系統設計。檔案和資料管理需要圍繞考古的挖掘、勘測進行設定,從遺址地區、歷史年代、遺址類型等方面確立專業類別。然后建立涵蓋照片、拓版、紙質和實物的綜合管理機制。利用信息化技術建立電子版——實物的綜合資料管理機制,體現考古專業的特征。
2.2 系統性
考古與專業需要建立一套系統的分類管理技術,將考古檔案中的不同資料按照不同的專業、項目進行分類管理,從而體現考古檔案管理的系統性特點。
2.3 唯一性
考古工作是一項特殊的工作,因其工作環境和內容的非預知屬性,因此在考古資料檔案的管理中有著顯著地“唯一性”特征。每一個考古項目都有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留存遺跡,因此必須強化檔案資料管理,減少歷史文化遺憾。
2.4 復雜性
考古工作并非簡單的挖掘鑒定,而是一項覆蓋全學科的系統性工作。因此在信息化時代考古檔案資料的管理中,也應該體現其“復雜性”特點。比如,考古環境的復雜性、考古資料具體內容的復雜性、資料留存形式的復雜性、鑒定報告審核的復雜性等。
3 信息化時代考古檔案資料管理的建議
3.1 加快考古資料檔案系統的信息化建設
在當前的考古工作中,一線工作人員最需要的就是建立一套能夠實現全時間段傳輸考古工作資料的資料檔案系統。通過該平臺,可以將考古工作人員每天的工作成果進行上傳和審核,由專家進行成果復核,減輕考古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性。同時通過信息化系統的建立,加快照片等資料的上傳速度,擴充保存的容量,細化管理分類。利用系統的高速計算來進行考古檔案電子版資料的分類和管理。實現上傳——儲存——管理的一體化流程,減輕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
3.2 提高系統性分類技術
對于考古專業的檔案資料管理,需要體現系統性特點。從考古項目的立項開始就建立檔案管理的專項文件夾,然后再根據考古的不同環節逐漸充實項目的文件資料,形成系統的勘察資料檔案。在這個過程中,勘察申請、方案設計、證照審核、簽署協議都將作為項目的重要資料進行電子化備份。同時,建立基于信息技術的資料橫向管理系統,將項目文件夾中的每份資料進行系統分類和編號,按照相同的科目在進行儲存,收錄到資料庫中,方便其他考古研究者的查詢,實現考古資料查詢的系統化。
3.3 提升檔案管理的安全性
對于檔案管理系統,還需要建立專業的檔案管理終端信息設備。由于考古工作資料的珍貴性,其電子版資料也可以作為商業資源進行營銷獲利。因此必須在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護上提高投入。為了提高考古資料管理的安全性,必須給考古工作人員配備與系統平臺軟件相兼容的終端上傳設備。也可以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下載加密軟件,實現系統資料的上傳。建立安全的系統網絡防護機制,從上傳、管理、儲存等環節建立權限管理體系。
3.4 提升檔案資料管理的實用性
在信息化時代,考古資料的檔案管理也應在具體功能上進行拓展。通過檔案資料的管理,為考古工作人員提供系統的考古工作數據庫,方便考古人員對歷史資料和考古技巧等內容的查詢,同時為工作人員提升考古專業素質提供可視化的學習輔助。最終提升考古檔案資料管理的實用性功能建設。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信息化時代,考古工作的檔案管理已經于傳統的檔案資料管理出現了較大的轉變,這種轉變是信息技術帶來的效率提升和理念變革。因此,作為考古工作人員,我們必須加強對檔案資料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認真學習相關管理技術,在工作中提高精細化程度,適應信息化時代檔案資料管理帶來的專業性要求,為國家的考古工作盡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王菁,淺析考古檔案管理在信息時代的新變化[J]. 《天津檔案》, 2010(4):30-31
[2] 闕薇薇,基于B/S結構的博物館文物修復檔案管理系統設計[J].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2012, 24(3):90-94
[3] 劉洋,試論檔案與文物的概念、價值及管理方法的異同[J]. 《北京文物與考古》, 2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