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維嘉+曹凱超
【摘要】網絡財務是傳統財務在計算機技術的基礎上發展的新型財務管理技術。由于網絡的開放性,網絡財務面臨的風險始終存在,為此本文通過對風險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找出原因,企業實際的運行狀況提出了降低風險的建議。
【關鍵詞】網絡財務 風險 防范
網絡財務是企業信息化發展的必然產物,無論對于小微型企業還是大中型企業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許多企業開始推廣電子商務,而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網絡財務。網絡財務軟件的出現為企業解決了應用和管理上的難題,使企業可以利用網絡財務軟件建立企業電子商務平臺。然而,新興事物的產生總有它的兩面性,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對于網絡財務的風險與防范,我們應該引起重視。因為只有在一個相對穩定和安全的環境下,才能發揮其最大作用。
一、網絡財務風險的概述
(一)網絡財務風險的含義
網絡財務風險就是因為網絡具有開放性、風險性以及方便性,為財務管理帶來高效、便捷的同時也增加了風險如:信息泄露,操作人員失誤引起憑證或者數據丟失,黑客侵入對企業財務進行破壞,最終導致企業遭受損失或者失去行業競爭力。
(二)網絡財務風險的具體表現
1.網絡黑客入侵,財務數據遭盜取。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國際國內競爭日益激烈。一些企業為了更加快速的占領市場而采取非法手段獲取商機。一個企業的核心是財務相關數據和一些具有競爭力的產物。因此,近年來隨著網絡財務的興起,財務數據遭盜取的現象也頻頻發生。
2.因員工操作不當造成數據誤差。網絡財務不像手工記賬,它雖然方便快捷,但是必須要掌握一定的應用技巧。企業內一些新入職的財務人員對網絡財務軟件掌握不熟悉,導致相關數據遺漏或者賬簿憑證記錄失誤。
3.信息系統存在風險。因為過去的手工記賬在簽字環節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辨認性,但是網絡財務都是利用數據的輸入來完成相關流程的操作,在最后權責劃分上會有一定的分歧。如果一旦財務出現問題,責任追究也會比較麻煩。
二、網絡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一)企業內部原因
1.員工的專業技能不高,高素質網絡人才缺乏。網絡財務需求的是既熟悉傳統財務又有一定的計算機基礎,可以利用網絡高效的特點提高財務問題處理。目前的財務人員只熟悉傳統財務流程,對于網絡財務來說由于專業技能和計算機網絡技能的限制,以及財務軟件的不斷升級更新,導致很大程度的財務人員出現低效工作或者易出現工作失誤,為財務帶來了一定的風險。
2.企業內部系統管理缺失,企業內部控制失去效力,缺乏統一的組織和領導而引起的風險。部分企業在經營上過分看重科技創新的產物,過分依賴科技職能,而忽視了人才的管理。初始人工數據的收集和后期系統的維護工作,使得部分員工既需要對軟件進行維護又需要對初始數據進行錄入,大大增加了員工的負擔,對于企業本身的網絡財務發展是不利的。
3.財務人員風險意識淡薄,存在人為危險。一些財務人員對網絡財務軟硬件熟練程度不足,風險意識淡薄,在對數據進行錄入時沒有防范意識。同時,財務人員的網絡權限沒有一個清晰的界限,在密碼的設置及其使用上沒有嚴格的標準,甚至一些非財務人員都可以隨意登錄財務系統。一些財務人員在操作完成財務軟件之后,沒有進行安全退出或者初始還原,為不法分子進入企業操作系統隨意篡改相關數據或者破壞軟件程序提供機會。
(二)企業外部原因
1.財務軟件不完善,存在病毒入侵黑客破壞的風險。軟件公司在開發軟件時對軟件的安全性會有一定的保障,后期也會有相關的更新與維護,這就要求企業必須購買正版軟件,根本上切斷風險源。然而一些公司為了便捷,利用盜版,以及自身網絡安全不夠,導致外界的非法入侵,造成損失。后期監管上不夠完善,軟件出現問題時沒有及時維護和調整,這就增加了網絡財務的風險。
2.硬件系統不完善。計算機是網絡財務得以運行的載體,計算機系統的陳舊,或者計算機本身帶有病毒,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對財務軟件造成威脅。當病毒通過計算機傳到財務軟件上時,會造成大量數據丟失或毀損,給企業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
3.網絡環境的不穩定性。互聯網本身就具有開放性和風險性,信息泄露時有發生,而網絡財務也不例外。網絡財務主要通過光盤、U盤、存儲器等相關設備為載體進行信息的傳遞,方便快捷,但這也為不法分子提供了方便。如果企業的網絡防御系統不是完整,被入侵的可能性就會更高,造成的損失更大。
三、網絡財務風險防范的合理化建議
(一)構建網絡財務系統安全新體系
對于構筑網絡財務安全體系,應該從軟件系統和硬件系統兩方面考慮。對于財務軟件系統來說,應該建立層級保密措施,數據機密性,數據專網,虛擬證書,設定權限。軟件公司在開發軟件時對軟件的安全性會有一定的保障,后期也會有相關的更新與維護,這就要求企業必須購買正版軟件,根本上切斷風險源。對于軟件的管理與維護需要配備專業人員,快速的反應與處理遇到的問題,降低風險。對于硬件系統來說,就是計算機本身的安全性。計算機病毒的傷害是致命的,而病毒的來源都是因為使用者的不正當操作導致的。因此,對于企業管理網絡財務的計算機,應該正確的使用。第一,操作人員不能在企業的計算機上辦理私人業務,登錄非法網站。第二,在使用移動存儲器之前,應進行檢查和殺毒。第三,程序和軟件的安裝分區建立,減少磁盤空間和容易查找。相信通過對網絡財務安全體系的維護,網絡財務風險會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規避。
(二)建立健全網絡財務會計理論體系
應對網絡財務風險,應該健全網絡財務理論體系。對于整個企業來說,不能單純的依賴于科技的服務,不能只注重網絡財務單方面的發展,也要不斷完善財務理論體系,優化理論體系結構,尋找探索最適合企業發展的模式,不斷對原有傳統的理論進行適應性創新。對于企業員工來說,應該不斷學習理論專業知識,熟練掌握理論的相關知識,只有將理論內化于心,才能在網絡財務中發揮最大價值。
(三)提高操作人員的風險意識
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決定了網絡環境下企業財務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操作人員的風險意識是保障網絡財務安全的重要環節。網絡環境下,企業的財務數據主要通過多種渠道傳播和存儲,非常容易泄露給競爭對手,造成企業損失。因此,企業操作人員就必須提高風險意識。對操作人員進行專業素質培養,提高專業風險意識,明白法無授權不可為,法無禁止皆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的理念。而操作人員在進行網絡操作時,應該分工明確,權責到個人,提高人員的責任心。對于企業的核心機密,非財務人員無訪問權限,在操作人員非法登錄時,會有警示音提醒,加強風險管控。最后,當企業網絡財務出現安全隱患時,要及時的報請上級部門,做好應急預案,最大程度上降低風險。
(四)強化監督制約機制
監督機制分為內部監督機制和外部監督機制。內部監督機制主要監督內部控制制度和內部財務工作流程。監督內部控制制度指的是建立崗位責任制,實行分權控制,個人責任制。企業內實行輪崗制度,減少權利尋租空間,不斷更替內部管理人員的工作權限。定期開展審計,監察等工作,只有加強監督內部控制制度,才有利于企業正常發展。強化監督網路財務工作的流程。企業部門間相互協作,相互溝通,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準確的企業經營信息,為發展打造堅實的基礎。規范工作流程,每個部門對于本職工作一定要切實有效的完成。外部監督機制主要指法律的監督。我們國家是一個法治國家,對于網絡財務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規范管理,法律法規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利用網絡財務的安全與平穩發展。
(五)培養網絡高素質人才
網絡財務是基于互聯網平臺發展起來的,在操作人員的要求上需要多元化。掌握扎實的財務知識同時也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技能。企業在培養員工時應注重以下幾點:一是提高員工的計算機技能,畢竟財務軟件是以計算機為基礎來操作實現的;二是加強員工的英語水平能力,目前很多的軟件都是從國外引進,沒有漢化,純英文操作,對應于具有高要求;三是加強企業員工之間的互相溝通學習與合作。通過企業員工之間的互相學習,推進企業之間的共同進步。四是提高企業人員的準入門檻。企業在招聘員工時應該有一套嚴格的考察體系,對人員的思想道德,專業財務知識,計算機能力等各方面進行一個全面的考察。
四、結論
網絡財務風險制約著企業發展。為了使網絡財務更好的被應用,更有效地規避風險,營造一個安全的網絡環境,就需要對現狀進行改變。網絡財務系統的安全性是整個風險的根源,安全的財務軟件,合理的網絡財務管理制度,高素養、多元化的財務人員是規避風險的重要保障。積極提高風險意識,從最基本做起,遵守企業規章制度,國家法律法規,健全網絡財務管理制度,最大程度降低風險,減少企業損失,穩定市場競爭。
參考文獻
[1]楊平波.網絡會計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J].財會通訊,2009,(5).
[2]余鋒.論會計電算化發展的新趨勢——網絡財務[J].財務與會計,2008(1).
[3]閆麗萍.網絡時代的財務管理[J].財會研究,2005(4).
[4]李光亞.淺議網絡財務[J].財會研究,2004(10).
[5]李全偉.財務管理中的網絡優勢、存在問題及對策經濟師,2004(6).
[6]王衛清.芻議網絡財務面臨的風險.企業經濟.2005(1).
[7]孔慶華.網絡財務風險及其化解.當代審計.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