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軍
摘 要: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既要繼承以往的成功經驗,注重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也要正視新情況、新問題,注重進行探索和創新。黨的十八大前后,習近平就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豐富了群眾工作的基本內涵、基本原則、基本關系、基本方法,這對于開展基層群眾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時期;群眾工作;群眾路線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3-0004-03
群眾工作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無論在革命時期、建設時期,還是在改革時期,黨始終高度重視群眾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專題學習,始終圍繞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這一核心命題。習近平根據群眾工作新的形勢、新的挑戰、新的任務、新的要求,提出群眾工作要有新的理念、方法和手段,以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鞏固執政基礎、促進社會和諧。
一、習近平群眾工作思想提出的背景
隨著經濟發展,社會結構變動、利益格局調整、思想觀念變化,群眾工作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群眾對黨的認同由感情認同、感恩認同,逐步轉向法理認同、利益認同;部分干部對群眾的感情逐步淡化,不愿意、不了解甚至不理解群眾;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涌現,社會進入網絡時代、自媒體時代。做好群眾工作要把握這些新的變化、新的挑戰、新的問題。
第一,群眾對組織依賴度降低。群眾對組織一定程度上出現了不依賴、不信賴、不親近的現象。表現在群眾工作和生活的自主性大大增強,對黨組織的直接依賴度降低;少數黨員干部的失范行為損害了黨組織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削弱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導致群眾不信賴。
第二,群眾對組織期望值提高。雖然群眾對組織有一定的微詞,但群眾還是把希望寄托在黨和政府的身上,希望組織能夠秉承優良傳承、創新思路、改變作風,能給自己帶來更多的福利。群眾對自身的利益識別和訴求越來越清晰,訴求的范圍越來越廣,既包括土地征用、土地流轉、拆遷、低保、醫保等現實利益問題,也包括選舉、干部作風、歷史遺留問題等等。同時,伴隨著優惠政策的增多,群眾的“等、靠、要”思想、攀比意識也在逐步增強。
第三,群眾的民主法治意識提升。群眾文化素質的提高、政府對民主法治的宣傳教育、信息來源的豐富,特別是新媒體的出現,極大地提高了群眾對腐敗滋生和有違公正現象的識別能力,對民主法治的要求更多、更具體。群眾更加積極地依法參與社會治理,更加積極地維護自身的政治權利,更加有能力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利益,更加愿意表達對黨員干部的意見。但仍存在群眾容易信訪不信法的現象,加大了群眾工作的難度。
二、習近平群眾工作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群眾工作的主要任務
習近平提出黨員領導干部要經常想的幾個基本問題:第一,共產黨是干什么的?第二,共產黨是怎么執政的?第三,領導干部是干什么的?第四,基層組織是怎樣發揮作用的[1]?全部答案歸結到一點,就是做好群眾工作,本質是密切黨群關系,核心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1.明確群眾的主體地位?!爸袊鴫魵w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盵2]否則任何路線、方針和政策不論多么英明、正確,都只是一紙空文,不可能變成現實,也不可能有什么實際成果。
2.站穩群眾的立場。堅持實現、維護、保障和發展群眾利益,保持黨同群眾的血肉聯系。做群眾工作,要為群眾著想,為群眾造福,為群眾辦實事,維護群眾利益。習近平堅持群眾的利益高于一切,并告誡全黨,“任何時候都必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3]共產黨員要為群眾服務,要講奉獻,想群眾之所憂,急群眾之所難,謀群眾之所需[4]。
3.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把群眾在實踐中創造的成功經驗上升為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是黨的事業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源泉。習近平同志說:“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必須堅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5]把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同群眾的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能更好地激發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精神,精神力量才能轉化為強大的物質力量。
4.堅持群眾路線。在黨群關系中,最需要反復做的基礎工作是不斷解決作風問題,樹立黨的良好形象,以良好的黨風帶動社會風氣。習近平號召“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2]。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就是把群眾利益放在心上,準確了解群眾的眼前利益、長遠利益,深刻把握群眾當前理解水平和接受程度,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6]。這樣,黨和群眾的關系就會更密切,黨的執政地位就會更牢固。
(二)群眾工作的基本原則
善于做群眾工作是黨的優勢,也是黨的重要傳家寶。習近平在長期的群眾工作中,形成了豐富的理論,積累了大量的經驗。習近平群眾工作理論和實踐中,遵循著一系列基本原則,新時期做好群眾工作同樣需要認識和把握這些原則。
1.堅持群眾利益至上原則。群眾利益至上就是要把事關群眾利益的每一件事當作重要事情。馬克思說“人類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與他們的利益有關。”[7]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我們任何時候都必須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誠心誠意為群眾謀利益。”[3]群眾往往以身邊利益的得失來判斷衡量組織、黨員干部,所以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力去辦。要牢記習近平提出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8]4。堅持以解決群眾利益訴求和問題為導向,注重從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抓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把群眾最關心、最切身的問題解決好,把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具體困難處理好,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使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才能得到群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2.堅持依靠群眾的原則。依靠群眾就是發揮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群眾工作一方面要運用法治方式解決群眾矛盾,另一方面要善于在群眾中發現并培養群眾領袖,依靠群眾中那些有威信的人來開展工作,及時地化解矛盾、協調關系,實現穩定。利用群眾的血緣、地緣為依托的熟人關系,制定村規民約,鼓勵群眾用群眾的方法、群眾的思維去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習近平在對“楓橋經驗”的批示中明確要求把“‘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的‘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9]。并明確提出“按照情況掌握在基層、問題解決在基層、矛盾化解在基層、工作推動在基層、感情融洽在基層的要求做好群眾工作”[10]。
3.堅持求真務實的原則。求真就是不斷地認識事物的本質,把握事物的規律;務實則是要在這種規律性認識的指導下去做、去實踐。習近平指出群眾工作一定要“保持求真務實的作風,努力在求深、求實、求細、求準、求效上下功夫。”[11]1群眾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人有需求,個個有要求,應該“因地、因時、因事、因人而異地開展工作”[1],抓住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扎扎實實辦幾件實事。從“空談誤國、實干興邦”[12]到“踏石留印、抓鐵有痕”[13],再到發揚“釘釘子”精神[8]400抓好工作落實,無不體現群眾工作需要以務實、誠實、扎實、實干取信于民。
4.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公開”就是面向群眾,不加隱蔽,其價值目標是讓事物透明;“公平”就是不偏不倚,讓事物均等化,其價值目標是平等;“公正”就是沒有偏私,其價值目標是正義?!肮_、公平、公正”是一個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做群眾工作要堅持將一切置于陽光之下,讓群眾了解,讓群眾監督;群眾工作是一個系統工作,需要統籌協調、妥善處理好各方面利益關系,努力使廣大群眾從深化改革、推動發展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不留暗門、不開天窗[14]、不搞特殊、不搞例外。
(三)群眾工作的基本方法
正確的方法是做好群眾工作的“舟”和“橋”。要做好群眾工作、提高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就要學習和掌握新的方法和本領。習近平同志是從基層成長起來的干部,不斷創新群眾工作方法來進一步做好群眾工作是他認為的極為重要,也是他極為重視的工作。
1.教育引導法。教育引導是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提高群眾的工作,也是一項基礎性工作。習近平指出宣傳思想工作“要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結合起來”[15],教育引導必須從群眾的實際出發,結合各項具體工作任務,精心設計群眾走心、入腦的活動載體。學會站在群眾的角度、尊重群眾利益、正視群眾的認知水平和接受程度,說群眾的話,通過“潤物細無聲”的宣傳教育,讓黨的方針政策、組織的各項決定“走”進老百姓的心中,轉變成他們的自覺行動。
2.利益驅動法。利益驅動法是要善于立足百姓關心、關注的利益問題做工作。引導群眾正確認識群眾的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群眾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正確回應不同群體的特殊利益;正確處理群眾的正當利益和不正當利益。習近平指出群眾工作要“把人民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坝欣诎傩盏氖略傩∫惨?,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不等不靠,立行立改”[16],讓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看得見的利益,增強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
3.民主協商法。通過發揚民主的方法做好群眾工作,習近平曾指出“基層民主越健全,社會越和諧”[14],“每項工作都讓群眾參與、受群眾監督、請群眾評判,態度真誠,加強引導,講究方法,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11]196。協商可以追求利益和認同的最大公約數,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充分考慮各方接受能力和認可程度,既有利于形成共識,更有利于推動落實,在源頭上消減矛盾。
4.真情感化法。做好群眾工作,不僅要靠以理服人,更要靠以情感人。群眾最樸實,最講感情,要獲得群眾的信任,主要靠平時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做好群眾工作。從冒著嚴寒到太行山區“訪貧問苦”,到北京街頭胡同看望市民“噓寒問暖”,這體現的是對廣大群眾的深厚感情。只有帶著深厚感情、關愛群眾,百姓的心才會靠近,百姓才會信任。自覺把做好群眾工作與關心關愛群眾結合起來,把為群眾排憂解難的過程轉變成密切黨群關系的過程,以真心換真情,群眾工作才能成為民心工程、民意工程。
5.依法化解法。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既要講感情,把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誠心誠意為群眾謀利益;也要講法治,用這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協調人民內部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善于運用法治方式解決群眾矛盾[14],善于運用法治方式行使職權,把群眾工作納入法治軌道,以法治方式解決群眾工作中的復雜棘手問題,提高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學習習近平群眾工作思想要把握幾個關系
群眾工作,涉及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說黨的全部工作都是群眾工作,這就需要從更廣的視野看待群眾工作,以更大的熱情去做群眾工作,正確處理群眾工作中的幾對關系,切實做好群眾工作。
(一)干部和群眾的關系
習近平對干群關系有深刻的認識,“各級領導干部要始終牢記黨的根本宗旨,從思想和感情深處真正把人民群眾當主人、當先生,虛心向他們求教問策”[17]181。干部與群眾互為一體,干部來自群眾,是群眾中的一員,干部只有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能讓干部坐在臺上。習近平強調各級黨組織要“真正重視、真情關懷、真心愛護廣大基層干部和群眾,滿腔熱忱地支持和幫助基層干部做好群眾工作”[1]。同時,領導干部有別于群眾,責任重于群眾,擔當多于群眾,勇氣多于群眾,干勁多于群眾,紀律多于群眾,利益少于群眾。做群眾工作,首先要做好干部的工作,習近平形象地把領導干部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稱為總開關[18],那么做好群眾工作的前提就是讓干部樹立群眾觀點、增進群眾感情。讓優秀干部到群眾中去,讓優秀干部從群眾中來。正如習近平所說要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堅持實踐、實踐、再實踐[17]301,才能不斷增強做好群眾工作的自覺性、堅定性。
(二)對群眾負責與對上級負責的關系
對群眾負責,并不是不要對上級負責。真正對上級負責,首先就是要對群眾負責。習近平指出要把對上級負責和對群眾負責統一起來,愛民、為民、利民想問題,依法、公正、公平辦事情[19]。群眾工作的本質是密切黨群關系,核心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4],既要堅持對黨委政府負責,維護黨委政府的權威,執行黨委政府的決議;又要堅持對群眾負責,尊重、維護和實現群眾利益,把黨委政府的決策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三)服務群眾與教育群眾的關系
教育群眾與服務群眾是辯證統一的。習近平對服務群眾和教育群眾也有深刻的認識,一方面要求全黨同志“夙夜在公,為民服務”,“要隨時隨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8]41;另一方面指出服務群眾不等于“無原則地遷就一些落后的思想情緒”[1],也要引導和教育群眾。要把服務群眾和教育群眾辯證統一起來,既不能有強迫群眾的命令主義,也不能有無原則的尾巴主義。
(四)立行立改與久久為功的關系
習近平對群眾工作存在的問題有著深刻的認識,群眾工作問題往往出現在落實上,群眾工作“貴在持之以恒,也難在持之以恒。有些地方、部門和單位抓落實之所以成效不佳,往往與缺乏經常抓、反復抓、持久抓有關”[20]。做好群眾工作“一定要防止虎頭蛇尾。目標確定了,任務明確了,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達目的不罷休”[20]。既要貫徹問題導向,立行立改,狠抓落實;又要著眼長遠,建章立制,實行標本兼治,確保活動取得長久功效,取信于民。
(五)繼承和創新的關系
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歷史進程中,形成了優良的群眾工作路線、作風、傳統,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黨的寶貴財富。光榮傳統不能丟,丟就丟了魂;紅色基因不能變,變就變了質。同時要立足于新的實際,不斷從內容、載體、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進行改進和創新,善于以新的經驗指導新的實踐,更好地堅持和貫徹好黨的群眾路線,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始終保持黨同群眾的血肉聯系。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J].求是,2005(17).
[2]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18(1).
[3]習近平.始終堅持和充分發揮黨的獨特優勢[J].求是,2012(15).
[4]習近平.領導干部要不斷提高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水平[N].人民日報,2011-01-06(1).
[5]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1-02(1).
[6]習近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J].求是,2013(1).
[7]馬克思.第六屆萊茵省議會的辯論[G]//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8]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9]習近平.把“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 把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好、貫徹好[N].人民日報,2013-10-12(1).
[10]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結業式上的總結講話[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2011-02-24)[2016-11-10].gov.cn/ldhd/2011-02/24/content_1809442.htm.
[11]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12]習近平.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N].人民日報,2012-11-30(1).
[13]習近平.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勁頭抓作風[N].人民日報,2013-01-23(1).
[14]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1-21(1).
[15]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8-21(1).
[16]習近平.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深化改革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保障人民安居樂業[N].人民日報,2014-01-09(1).
[17]習近平.習近平黨校十九講(內部使用)[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4.
[18]李斌,張濤,齊雷杰.大膽使用批評和自我批評有力武器——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紀實[N].人民日報,2013-09-27(2).
[19]習近平.在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9-07-01(1).
[20]習近平.關鍵在于落實[J].求是,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