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崟
【摘 要】大學是培養人才的搖籃,顧明遠曾說大學的本質就是求真育人,這決定了“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是大學的靈魂。對于物理這個自然學科,其中當然也蘊含著人文精神,人文素質教育對于學生的影響至關重大,本文詳細介紹了在大學物理教育中滲透人文精神的必要性,以及在大學物理教學中如何將人文精神滲入其中的方式作出簡要的探討,讓學生們知道學什么、為何學、如何學以及學以致用,讓大學成為真正培養科學人才的地方。
【關鍵詞】大學物理;人文精神;實踐探索;素質教育
現如今,我們國家無論是在經濟還是社會發展方面都面臨著來自國際競爭的挑戰,為此國家對人才的培養高度重視,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關鍵所在,求真育人的教育理念決定了“人文精神”應該始終貫穿于高校物理教學的靈魂,但當前我國很多理工科院校卻在辦學上過于強調專門人才的培養,這種過分注重專門知識培養而忽視對學生素質教育的做法將不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當前,這種高等教育缺乏人文因素的現象在教育界已經引起了廣泛關注,為了提高人文素質,很多學校雖增設人文學科知識,但收效甚微,為此如何在教學中正確的滲透人文教育,應該受到每位教師的重視。
一、大學物理教學的特點及滲透人文教育所帶來的優勢
大學的物理教學有著很鮮明的特點,這些特點在人文教育的滲透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1]。總結概括為下面幾點;第一:實踐性。物理學以實驗為基礎,所有物理規律以實驗規律進行總結推演。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實驗的演示和計算機模擬把這種實驗現象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以此來培養學生觀察和語言等方面能力,還有求實創新的精神。第二:交流溝通性。規律的探索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們互相討論,共同促進的過程,沒有所謂的權威,個人可以自由表達觀點,在這交流探索中,學生提高了交往和合作共進的能力。第三:綜合性。學習每一個規律都是對學生們整體素質的考驗,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得到了知識,同時最重要的是從中體驗到了觀察、探索再到經歷挫折直到努力成功等一系列過程。第四:持久性。大學物理作為一門基礎課,學生在學這門課最初的時候形成的態度和習慣會對以后的專業學習有著很大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其以后工作的態度。
二、對人文教育的思考
之所以如此重視人文教育,是因為它能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怎樣和所處的環境和諧相處,對此項工程,絕不是幾門人文課就能完成的。只有在各學科中融入人文教育教學,才能實現人文教育的目標[2]。大學物理課不是只傳播知識,而是讓學生有著完善的人格,教師應該始終秉持教書育人并重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教學[3]。
三、大學物理教學滲透人文教育的方法
1.全面課程開放,以此培養學生自身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包括創造、綜合以及發現的一種能力,它需要有一個開放、自由寬松的外部環境,只有自由的天空才能讓雄鷹展翅翱翔,以往的大學物理教學,總是經過老師們的講解、理論推導、總結規律、推出公式等一系列過程教給學生,學生們只能依葫蘆畫瓢完成功課。這些都沒有對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幫助,老師們剝奪了學生獨立發現問題的可能性,把學生們可能會碰到的問題提前全部告知。有感于此,我們就改變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自己“登臺唱戲”:將學生們分成不同組,各組通過自主提前學習相關內容,討論并作出報告,在課上派出小組代表發言,說出在預習中所發現的問題,各小組交流討論提出各自觀點,而教師只做必要的引導,最后小組以論文形式向老師提交總結。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自主的能力,也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展示的機會,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4]。
2.通過分組學習,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
當前是競爭與合作并存的時代,這也是青少年在生存和發展中需要掌握的能力,在未來的社會,合作比競爭更為重要,因此積極倡導合作精神就顯得很重要了[5]。如上所述,在課堂上將學生分為若干組,組員齊心協作,共同完成目標,這既增加了學生自身的合作能力,也使不同組互相之間的競爭意識得到了增強。
四、結論
物理學中滲透著人文因素是其本身的優勢,但如何應用和發揮這種優勢至關重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能夠獨立思考,給學生提供個性展示的平臺,不僅任重而且道遠,這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們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趙瑞娟,劉興來,楊艷,張旭峰,王建邦.大學物理教育中滲透人文精神的實踐與探索[J].物理與工程,2016,1(S1):101-104.
[2]嚴紅蘭,賴大仁.人文精神:終極關懷與世俗關懷的“張力”關系——關于文學“人文精神”討論的人學反思[J].貴州社會科學,2015,1(04):30-35.
[3]曾一果.從人文精神到人文主義[J].新聞愛好者,2014,3(05):13-16.
[4]孫琛,黎江.大學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精神教育[J].高等農業教育,2014,1(06):33-36.
[5]張曉琴,聶永江.當代大學生人文精神提升路徑[J].江蘇高教,2014,2(01):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