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詩茜
【摘 要】本文針對目前技工院校企業管理專業創業教育的困境提出從創業意識革新、教育模式改革、彈性學分制、創業教育校本教材、組建“雙師型”創業導師團隊等方面給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創業;素質教育;創業教育彈性學分制;“雙師型”創業導師團隊
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另據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5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2014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為2.9%,比2013屆(2.3%)高0.6個百分點,比2012屆(2.0%)高0.9個百分點。其中,應屆本科畢業生創業比例為2.0%,比上屆(1.2%) 高了0.8個百分點;高職高專畢業生創業比例為3.8%,比上屆(3.3%)高了0.5個百分點。這表明,創業已然成為大學生的一股不可逆轉的潮流,并且,高職高專畢業生創業意愿更加強烈。作為與職業院校同樣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技工類院校,也在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開展各式各樣的創業教育。筆者就目前技工院校企業管理專業學生創業教育面臨的困境提出一些建議。
一、目前技工院校企業管理專業創業教育的困境分析
1.創業意識落后,僅僅把創業教育作為消化就業壓力的途徑
目前技工院校創業教育走入一個誤區,認為創業僅僅為就業服務,就業困難的學生才會走向創業這條路。這種思想造成學生在創業時過多考慮熱門行業而不是真正從自身興趣愛好和專業特長上考慮,也造成技工院校學生創業項目創新度不夠。但是我們看看全世界發達國家,比如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則是把創業教育當做一種素質教育,它不是單純以就業為目的教育。它旨在將創業教育融入教育的方方面面,融入學生的成長過程,從而實現一種類似于終身教育的創業教育。以做到掌握創業的基本能力,能適應各種創業,而不是為了創業而學習創業。
2.教學模式單一落后
很多技工院校都將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課混為一談,只是簡簡單單用幾個課時的時間來組織學生來進行培訓,或者找幾個企業專家或創業成功人士來校開個講座就認為已經在進行創業教育了。在專業設置上沒有真正思考將現有專業課程和創業教育課程相融合,將創業需要的技能轉變為課程學習的內容。比如企業管理專業本身就要求學生具備對企業各個部門職能有基本認識,掌握相關知識。創業教育中涉及創業公司運行的全過程,包括市場分析、產品銷售、營銷策劃和客戶管理,這與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專業課程中的市場調查與預測、購買行為分析、營銷策劃、網絡營銷、客戶服務技能等課程本身就是相吻合的。但我們目前的教學方式還是專業課只上專業知識,創業課又將這些內容再上一遍,嚴重脫節和內容重復。課程評價體系也單一落后,還是以考試卷面分數為評價的單一標準。
3.創業教育師資不夠,教材不符合技工院校學生特點
目前技工院校從事創業教育的老師大部分是德育老師,不僅缺乏創業所需基本專業知識,而且缺乏創業經驗,對學生的教學還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所用教材大部分是國際勞工組織編寫的《創辦你的企業》系列或是國家勞動保障部門編寫的《創辦你的企業(大學生版)創業培訓手冊》。但是這兩套教材是社會培訓機構的創業教育教材或本科的創業教育教材,教材不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脫離了實際的教育背景,降低的職業教育的效果。有的教材
還是把知識教育放在首位,不注重實際能力的培養,忽略了創業教育的實踐性特點和操作性的特征。
4.專業研發優勢不夠,難以形成技術壁壘
由于技工院校學生的特點是動手能力強、實際操作水平高,但是在技術研發上存在不足。通過筆者多次帶學生參加全國和省級比賽的經驗,在和大學生團隊競賽時,我們學生的創業項目明顯存在技術含量不高,核心競爭力不強的弱點。特別是企業管理專業學生,創業項目技術含量低,多集中在服務行業。
5.創業團隊組建隨意,專業同質化高
技工院校學生在組建創業團隊時隨意度很高,多數是從平時同學間的感情出發,選擇和關系好的同學創業,完全沒有考慮經驗、人脈、資金這些關鍵因素。這樣就造成團隊成員的年齡、專業、背景、資源很難形成互補,同質化嚴重。正是這種隨意性和同質化,造成在創業過程中團隊問題頻頻出現,直接影響到項目的運行。筆者曾經帶過一只學生隊伍參加比賽,整個團隊中沒有一個財務專業的學生,在制作創業計劃書時連最基本的成本核算和財務報表都沒有人會做。
6.創業比賽僅限于比賽,項目最終落地的很少
大多數技工院校學生參加比賽取得名次后,就將創業項目擱置一邊,沒有將項目轉化為創業行動的想法。究其原因,一方面還是我們的創業意識培訓不夠到位,學生沒有真的想創業,只是將項目作為參加比賽的工具,另一方面對于技工院校學生來說,他們如果真的想啟動創業項目還面臨資金、經驗、人脈等難題。而他們的年齡相對大學生來說較小,社會經驗欠缺,如果學校不去推動,最終再好的創意和項目只能不了了之。
要打破技工院校學生創業困境,就要打破以專業技能培訓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剝離掉創新創業教育的功利性評價,深挖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從整個人才培養體系的戰略視角出發,以培養創新能力為核心,以提升綜合素質為目標,讓學生具備在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中實現自我價值的能力。所以我們要從創業意識、教學方法、師資建設等以下幾個方面來改進:
二、技工院校企業管理專業創業教育的建議
1.樹立正確的創業教育觀念,將創業教育作為素質教育和終身教育
技工院校首先自身要樹立正確的創業教育觀念,不再把創業當做解決就業的唯一目的。要引導學生要清楚的認識自己,分析環境,理智的選擇創業。要努力培養學生的正確的創業動機,并不是要對社會做出多大的貢獻或者是一步成為大企業家,要腳踏實地,合理的分析風險,先從基礎做起,努力成為小型的企業經營者。對于暫時沒有創業想法的學生要告訴他們作為一名企業的合格員工,也應該了解企業創辦的相關知識。灌輸給學生創業并不是馬上必須做的事情,而是在他們整個職業生涯當中也許某個機遇會觸發創業這件事,所以創業這個技能是終身需要的。
2.教學模式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和專業課程融合,推行創業教育彈性學分制
創新創業教育屬于交叉學科,具有綜合性高、實踐性強的特點。技工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需要融到專業教育當中,建立以真實項目為導向的創新創業型課程。將創業課程與企業管理相關課程進行整合和重建,形成了創業教育與企業管理專業教育兩者兼顧、互相滲透、深度融合的課程體系。比如商業計劃與營銷策劃融合、創業管理與企業經營管理融合、商業機會識別與市場分析融合、創業融資與營銷成本控制融合、創業風險控制與營銷風險防范融合等。
建立開放型學籍管理制度,探索實施創業教育彈性學分制,允許創業學生“創業工學交替”,分階段完成學業。
評價體系改變單一的卷面分數考核方式,考核主體改變單一的教師為主,應該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以市場調研報告、創業計劃書、創業實戰成果以及創業大賽成績等指標綜合考核學生的綜合能力。
3.建立“雙師型”創業導師團隊,根據企業管理專業特點撰寫校本教材
建立學校教師+企業導師的“雙師型”創業導師團隊,企業導師參與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制定,參與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教育,參與創業團隊的培訓、咨詢和輔導等工作。由于企業管理專業教師本身具備企業管理的理論知識,這些教師應該是學校創業教育的主體師資,應該鼓勵企業管理專業教師參加創業教育培訓、下企業實踐以及教師參與學生創業團隊進行創業。另外針對企業管理專業特點,在社會培訓教材和本科教材的基礎上編寫技工院校企業管理專業學生的創業校本教材。
4.創業團隊組建立足學校所有專業以及資源
企業管理學生創業團隊的組建不僅應包含本專業的會計、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物流等專業的學生,還應該發揮學校工科專業的優勢,吸納電子、機械、電氣等學生加入,增加項目技術含量,并且也歡迎其他專業老師加入創業團隊,增強團隊技術力量。除了學校資源,還應聯動校企合作單位,將技術項目快速轉化為生產力,利用企業資源,合作展開創業。
5.做好創業大賽項目落地的后續工作
從學校層面做好項目落地的后續扶持工作,加大資金投入,學校可設立學生創業基金、融資和孵化園房租優惠,并且幫助學生聯系企業投資,針對創業階段的各種問題,利用學校師資的力量進行診斷和解決。引導學生創業者形成創業者聯盟,定期進行交流考察等。
綜上所述,技工院校企業管理專業的創業教育不應再拘泥于以往的模式,而應該走出一條新的道路,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企業管理和創業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林翰雄.創業類職業技能競賽對高職院校實施創業教育的影響力分析研究.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年(2):9-10;
[2]馮勝清.打通職業院校學生創業通道的幾個問題探析.當代職業教育,2016(1):72-74;
[3]劉永建.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創業教育課程教學設計.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7):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