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生
【摘 要】加強中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培養,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在古典文學與現代文學的熏陶下,使學生感受到文化本身的魅力,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是學生文學鑒賞能力培養的重要目的。本文將針對中學生語文教學中的文學鑒賞能力培養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進而展開相關教學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中學語文;文學鑒賞;詩詞;策略
文學鑒賞在整個文學活動系統中具有重要地位,作為一種高度藝術性的接受形式,對于提升人的個人修養、陶冶情操具有重要意義。中學生在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以語文教學為載體,逐步提升學生文學鑒賞能力,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學生實現長足發展的重要保障。如何通過將學生個性、創造性與語文教學相結合,在文學閱讀中產生良好的化學反應,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通過營造活躍的教學氛圍、創造多元的教學方式,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
一、中學語文教學文學鑒賞能力培養所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傳統文學教學方式存在沖突
當前,隨著文化快餐對中學生的影響,中學生對于傳統文學閱讀缺乏足夠耐心與興趣,語文教學課堂上的文學鑒賞難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影響實際教學質量。社會文化需要的多元化發展,網絡文學的興起以及本身質量的參差不齊,使語文文學鑒賞課程受到很大的沖擊,學生缺乏對傳統文學的關注,在鑒賞文學過程中,學生答題套話、空話現象嚴重,歸根結底還是缺乏對傳統文學的獨特情感,也就因此失去學習文學的基本動力[1]。
2.教學方式單一,課堂教學缺乏活躍氛圍
教師在文學鑒賞課程中,更加傾向于以經典文學為基礎,展開細致分析,注重對語文技巧的使用,以提升學生答題準確率。同時,教學方式長期未有大的變化,學生上課成為一種應付,教學活動缺乏活躍的氛圍,教師未能引導學生與文學作者產生共鳴,缺乏情感上的交流,使文學鑒賞課程的魅力大大降低。例如,在宋詞學習過程中,單一的口述教學,使一篇篇優美、生動的詩詞成為枯燥、無味的考題,學生從心底對文學鑒賞的抗拒,成為學習文學的最大困難。
3.教師的文學素養與教學語言上的豐富性欠缺
在文學鑒賞能力培養過程中,對于教師的文學素養要求較高,需要教師以廣泛閱讀為基礎,能夠對文學作品有自己的獨特感悟,從而引發學生的共鳴。同時,語文教學語言的豐富應用,能夠通過語言表達“粘”住學生,做好學生的表率。但是就實際情況而言,很多語文教師在文學素養與教學語言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尤其是語文文學鑒賞課程,更依賴于教師的豐富閱讀經歷以及高超的表達技巧,否則實際教學就會成為“空中樓閣”。
二、中學教學中學生文學鑒賞能力培養優化策略
1.以閱讀興趣激發為基礎,豐富課堂教學趣味性
文學作為語言獨特表達的藝術,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加深對傳統文學的閱讀興趣。針對網絡文學的興起,教師應以此為引導點,在課堂中通過對網絡文學的深刻解析,逐步使學生過渡到傳統文學的閱讀活動中。例如,在學習《紅樓夢》的專題活動中,教師需要就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地域文化、政治體制等多方面進行解讀,尋找和網絡文學之間的共通性,從而豐富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繼而為文學鑒賞提供充實的基礎[2]。
2.豐富多元化教學,創設獨特的教學情境
在中國的古典與現代文學中,大量的具有豐富故事性、趣味性的情節,為語文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素材,通過豐富多元化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優美的意境中,與文學作者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例如,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積極營造獨特的教學環境。在《邊城》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幻燈片展現湘西的風土人情、綠水青山,給學生營造一種符合文學意境的山村美景,從而使學生更加能夠深刻理解文學內容,提升審美感知力,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2]。
3.引導學生合理把握閱讀節奏,科學使用閱讀方法
古典與當代文學浩如煙海,教師無法對每種文學都有時間作出講解,即使經典文學也難以有更多的時間展開教學[3]。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尋找符合自身特點的閱讀節奏,養成正確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從而使課內教學與課下學習結合起來,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學閱讀能力與鑒賞能力。例如,使學生掌握“泛讀”與“精讀”,對讀物大體的涉獵或粗淺的通讀,而對個別重點以及感興趣的部分,展開精讀,從而逐步把握文學作品。另外,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堅持閱讀,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重點引導經典文學,強調文學鑒賞能力提升需要長期堅持,并對學生作適當的監督,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與綜合素養。
4.以文學朗讀為基礎,深入品位文學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積極加強自身的文學素養,通過課堂藝術語言表達技巧的提升,在學生中形成表率。對于古典文學,尤其是古詩詞而言,朗讀是感悟其魅力的重要途徑,引導學生多欣賞優秀朗讀作品的同時,教師更需要加強自身素養,在語文教學中,通過藝術化的語言,吸引學生參與到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從而形成對語文教學的良好情感[4]。另外,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也需要設置一定量的文學背誦內容,注重背誦內容的不同文學形式,有助于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為學生素養的提升打下重要的基礎。教師也可以積極與校外社會組織展開合作,邀請作家協會的會員走入課堂,深入講解文學作品,從而有效拓寬學生視野,提升學生對文學作品、文學人物、文學作者的認知能力,實現在語文素養上的全面提升與發展。
三、結束語
當前,中學生語文教學中的文學鑒賞能力培養遇到很大的挑戰,網絡文學對傳統教學方式的沖擊,學生學習節奏的加快,教師自身的深層次原因,都直接或間接影響了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提升。因此,需要教師在加強自身文學素養提升的同時,注重對多元化教學方式的應用,通過獨特的情境課堂營造,提升學生對于傳統文學的喜愛,進而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實踐活動。另外,教師也需要作出更為細致的閱讀計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來,實現自身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克平.影響學生文學鑒賞能力形成的因素及對策研究[J].關愛明天,2016,(2):485-486.
[2]劉海燕.“三讀”潛入課潤心細無聲——論初中生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J].廣西教育(義務教育),2016,(3):92-92.
[3]馬文明.中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路徑思考[J].學周刊,2016,(13):162-163.
[4]陳永炳.對中學語文教學中文學鑒賞能力培養的分析[J].新課程·中學,2014,(7):176-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