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時來
【摘 要】初中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學科,對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務必在教學過程中貫穿德育教育,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本文將具體探討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希望能給相關人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德育教育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規定,語文教育不僅要傳授學生基本的語文知識,更要致力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和諧發展。初中是重要的教學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處在成長期,對知識的吸收能力很強,教師在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可以實現教書和育人的統一。
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幫助學生形成堅定的政治信念
當今社會是全球化的社會,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處在意識形態的斗爭之中,經常會出現兩種意識形態互相滲透的情況。我國推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了避免受到腐朽的外來思想的沖擊,必須讓學生形成堅定的政治理念。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讓學生對自己的民族和國家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2.促進學生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青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直接決定著國民的素養。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讓學生形成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的思想觀念,讓學生樹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
3.幫助學生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
初中階段的學生在課業上要承擔一定的壓力,他們剛剛從小學階段過渡,而初中和小學的教學模式和教學任務有很大的區別,如果學生的心理素質較低,很難克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性格、寬廣的胸襟和豁達的人生態度,讓學生無懼生活中的磨練,敢于直面困難。
二、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1.在課堂上對學生展開教育
首先,教師可以在課程導入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教師在講《皇帝的新裝》之前,可以給學生講“金斧頭和銀斧頭”的故事。一個農民把木斧頭掉進了河里,河神拿著金斧頭和銀斧頭來問農民,農民都說那不是自己的斧頭。河神因為農民的誠信,最終把金銀斧頭都送給了農民。通過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做人講求誠信的重要性。在學生對誠信有所感悟之后,教師可以繼續引導,普通百姓要講求誠信,國家的君主則更要講求誠信。通過課程導入,學生可以逐步體會到課程的主旨,認識到誠信的重要作用。
其次,教師可以在課上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比如在講《最后一課》時,教師可以用飽滿的情感朗讀文本,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在講《岳陽樓記》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音頻和視頻的方式,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教師也可以對學生進行親情教育,比如在講《背影》時,教師可以把文本中的畫面栩栩如生地描述出來,同時教師可以介紹自己對親情的體驗,讓學生感受骨肉親情的力量。比如在講《我的叔叔于勒》時,教師應該抨擊以金錢衡量親情的行為,讓學生對親情有更加全面的認識;教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熱愛生命的情感教育,比如在講《紫藤蘿瀑布》時,教師可以著力渲染植物的頑強生命力,從植物推及到人,鼓勵學生也要像紫藤蘿一樣,擁抱生活,熱愛生活。在講《落難的王子》時,教師要突出人面對困境時的頑強不息,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陽光和雨露。
2.在課后對學生展開教育
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閱讀的書目。課外閱讀不僅能開拓學生的知識面,更能陶冶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讓學生在知識的熏陶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比如,教師在課后可以讓學生去圖書館或書店閱讀《唐詩三百首》、《愛的教育》、《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等。《唐詩三百首》是我國古詩的集大成者,意境醇美,可以讓學生感染美和善?!稅鄣慕逃肥且皇讗鄣捻灨?,可以讓學生體悟師生之愛、母子之愛、摯友之愛、大我之愛?!都偃缃o我三天光明》則是生命不息的宣告,作者面對困難永不退縮的態度,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其次,教師可以在課后開展專題活動。比如,教師可以以“學習生活中的困難”為專題,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一段與初中生學習生活有關的視頻,讓學生認識到遇到挫折是十分常見的,然后再引導學生說出自己遇到的困難,并進行師生討論和生生討論,讓學生在教師和同學的關懷下健康成長,減少人生路上的絆腳石。
三、結論
綜上所述,德育教育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尋找合適的方法,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參考文獻:
[1]章軍.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J].文學教育(下),2016,05:87.
[2]王玉國.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初中語文德育教育滲透分析[J].學周刊,2016,2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