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一、什么是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即在任務驅動型教學法(Task Based Learning)指導下的教學行為規范,以形成穩定的教學框架。由學說基礎方面來講,重點在于建構主義教學學說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學生參與學習不只是將知識吸收進來,更應當是學生本身自主建立其知識經驗框架,通過原先的知識體系與新吸納知識的碰撞,讓自身的理論與技能更加充實。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符合中職德育教學改革的大方向
中職生入學成績普遍偏低,學習能力有限,耐心不足定力不夠。
在這樣的學習狀態下,德育仍然沿襲傳統的封閉課堂教學模式,這必然導致學生上課熱情不足,睡覺率高,老師不想教,學生不想學。建構主義者強調,學生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課堂的,在以往的學習和生活經歷中,擁有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再加上學生的性格、智力和認知方式的差異。這就要求德育必須具有開放性和多彩性。任務驅動型德育模式是教師提供一個精心設計的情境,在學生參與情境并不斷推進情境過程,使原有的許多縱向的孤立的知識系統發生橫向聯系。使學生在該教學情境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和學習的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同時培養學生各種層次上的發現問題、實踐問題和培養綜合能力。從而為學生進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德育中的應用
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的實施主要分為四個步驟:發布任務、攻克任務、任務反饋、課堂評價。
(一)發布任務
任務的設計需要教師科學地處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學資源巧妙地整合教材資源,以此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沖突和智慧上的挑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在學習《德育第二版第一冊<道德法律與人生>》中第一課職業伴隨人生時可選擇《大國工匠》人物視頻資料,從而拋出工作任務,讓同學們一邊觀看視頻一邊查看書本,最重要的是可以通過這一工作任務的實施了解自己未來從事的崗位和即將學習的職業技能,通過視頻超強震撼力和感染力建立起自己的職業理想,扎下職業道德的種子,堅定學習信心。又如學習第二冊《經濟與政治常識——聚焦貨幣和商品價格的奧妙》中商品貨幣內容時安排學生到附近超市等地調研商品及價格,多渠道收集展示各種形式的貨幣,在班內舉行商品特賣會,讓學生體會價格與價值之間的關系,同時也讓同學們體會到家長賺錢的不宜。
(二)攻克任務
教師發布任務后,各小組領取任務,合作運用各種學習方法和手段完成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希望提升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參與社會能力,拓展中職德育課程的寬度和深度。同時教師在發布的任務中還應引導學生采取各種方法和手段解決各種問題例如:思維導圖的應用、數字邏輯推理、電腦技術、總結概括、閱讀演講能力、與人交流合作、體驗分享等。
(三)任務反饋
學生攻克任務后,需要進行成果的展示,即任務反饋。通過師生的交流,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可讓學生說明他們攻克任務的思路和所使用的方法手段,可為其他小組成員提供更廣闊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途徑。教師需注意引導學生自行總結、提取出在任務攻克的過程中,是否有尚未解決的問題或困惑,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并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四)課堂評價
評價學生的方法有很多,教師可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靈活運用。可采取的方法有:①觀察記錄,教師根據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的能力、情感、態度,記錄在案;②組員評價,請每個組員對其他成員的表現進行評價,口頭評價和量化評價可結合;③自我評價,教師引導學生對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策略及效果進行評價,幫助調控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能力。④測驗評價,教師可根據當節課的內容,設計命題或試卷,測驗學生的掌握情況。以上評價方法,教師在運用時要注意整體組合和綜合的靈活運用。
高效的德育課堂,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發展,無論是知識、技能、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上。學生喜愛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的課堂并積極參與課堂任務活動,學會信息的處理、資源的整合、人際的交流。在課堂上學生表現出學習的熱情,師生、生生的良好互動已足以說明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在中等職業院校的德育教學中具有可行性,能夠提高課堂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