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濤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班集體建設的指導者、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要做好不是一件易事。班主任對所帶班級學生的工作態度、教育方法、管理技巧等都潛移默化地感染著學生。怎樣做好班主任工作?我想從以下幾方面談談我的認識。
一、關注孩子心理,讓孩子展示自我
“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哲學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得到同學、老師的肯定,都希望自己在班中有一個屬于他的地位,都希望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給大家看。因此,我讓教室成為學生展示的舞臺。我們教室內墻的兩塊展版上都貼滿了學生的作品,有學生做的精美的文摘卡和手抄報,有他們寫出的漂亮的書法作品,有他們活潑可愛的照片及富有個性的自我介紹,還有他們親手制作的剪紙和繪畫作品等等。每次孩子們的最新作品上墻后,他們就會圍在一起觀看、指點著,還不時嘖嘖贊嘆。當家長進教室來接孩子時,都情不自禁地站到展版前,欣賞著孩子們一張張稚嫩的、充滿童趣的作品。孩子們就是在這樣無聲的表揚中獲得了前進的動力,使自己每天不斷地進步。如此積極、靈動的班級文化,使班集體成了一個回歸生活的家園,一個散發書香的天地,一個挑戰自我的場所,一個展示才華的舞臺!
二、樹立學習榜樣,讓孩子學會自理
現在的學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在家里,父母舍不得讓孩子干活,孩子的自理能力就顯得很薄弱,因此在學校,他們課桌內的物品擺放雜亂無序;在教室里看見地上有紙,哪怕是踩上也不撿起來;每天做值日,有的孩子連掃把怎么拿都不會……這一切的關鍵在于孩子們的頭腦中沒有環境衛生的意識。對于這些10歲左右的孩子來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于是,我在教育學生要注意保持教室衛生的同時,以身作則,自己給他們做起榜樣。每當看到紙屑,我就主動彎腰撿起來,并告訴他們:教室是我們每天讀書、寫字、活動的地方,就像我們的家一樣,我們要時刻保持家的衛生整潔,誰看到地上有紙就應把它撿起來;學生值日的時候,告訴他們怎么把地掃干凈,同時也拿著掃把和他們一起掃地;學生擦窗的時候,也和他們一起擦,并教給他們方法。通過一段時間的督促、實踐,亂丟亂扔的現象大大減少。同時我采用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的方法,督促、提醒學生注意有序擺放自己的物品,讓他們體驗到整理有序的好處。就這樣,孩子的自理能力在無形中提高了。
三、重視特殊孩子,讓孩子縮小差距
學生的成長需要教師的關懷、接納和尊重。也許我們不經意間的一個甜蜜的微笑、一句體貼的話語、一個愛撫的動作,都可能撥動學生的心弦,改變他的學習態度,甚至改變他的人生命運。在我班,有位男同學缺點太多,比如經常忘戴紅領巾,寫字不認真,喜歡追逐打鬧,拖拉作業是家常便飯。在一次語文課的口語交際中,我意外發現他的想象力非常豐富,我立刻對他產生了由衷的敬意。當我發現這正是教育良機時,我立馬請他上臺把他富有想象力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講完后我有意大力表揚了他一番。在那節課接下來的時間里,他上課更加認真。此后,我不斷嘗試挖掘他的閃光之處,經常給他機會展示自己。如今,每堂語文課都能看到他積極發言的身影。俗話說:五個指頭不一樣齊。每個班上總有幾個發展不平衡的學生,但不管怎樣,即使最差勁的學生也有優點。如果我們帶著欣賞的眼光,帶著審美的心情去看學生,就必定從他們身上發現美好的東西。相信,哪怕是“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
四、做好家校溝通,讓家長協助教育
孩子的教育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協作,因此,經常與家長取得聯系是我們的責任,也是義務。孩子在家中的表現只能通過家長來獲悉,同樣學生在學校的表現也應及時反饋給家長,只有雙管齊下,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因此,我充分利用家訪、家長會、“網上家長學校”、電話等方式,主動與家長們保持聯系,將孩子們的表現通知家長,共同商量教育對策。這樣一來,家長們對自己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有了具體的了解,從而大大地提高了教育的效率。
站在三尺講臺上,我的教書育人工作正在用“愛”進行著。相信,愛的教育,定能為學生支撐起一片湛藍的天空,給他們留下自由翱翔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