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琴 胡建平 梁鳳 陳木蘭 陳琦
【摘要】 目的:探析在精神病臨床護理工作中應用暴力行為風險評估表的臨床價值。方法:將本院精神科普通病區(qū)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精神病患者選為觀察分析的對象,并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均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chǔ)上行護理干預,其中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則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chǔ)上增加暴力行為風險評估表進行評估,并行早期干預。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暴力行為風險評估分值、患者與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程度。結(jié)果:對照組患者的暴力行為風險評估分值(18.65±5.03)分明顯高于觀察組(11.33±5.05)分,患者與家屬的護理滿意度(70.00%)明顯低于觀察組(96.00%),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在精神病臨床護理工作中應用暴力行為風險評估表可強化其護理干預的效果,提高并矯正患者實施暴力行為的力度,對患者及其家屬、護理人員的安全均有重要的影響意義,值得推廣。
【關(guān)鍵詞】 精神病; 臨床護理工作; 暴力行為風險評估表; 應用價值
Application Value of Violence Risk Assessment in Psychiatric Clinical Nursing/YANG Qin,HU Jian-ping,LIANG Fe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06):082-085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applying violence behavior risk assessment in psychiatric clinical nursing work.Method:100 psychiatric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 of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who were admitted in psychiatric hospital general ward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6,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s table method,50 cases in each group.All the patients were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an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moreover,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filled in violence risk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and given early intervention based on it.The occurrence of risk event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familie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The violence risk assessment score of control group was (18.65±5.03) points,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11.33±5.05) points in observation group,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70.00%)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96.0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violence risk in psychiatric clinical nursing can strengthe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to improve and correct the intensity of violence,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safety of patients,their families and nursing staff,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Mental illness; Clinical nursing work; Violence risk assessment form; Application value
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zhou Civil Affairs Bureau Psychiatric Hospital,Guangzhou 51043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6.022
精神病指的是患者的認識、意志、情感及行為等活動均出現(xiàn)不可控的明顯異常癥狀,患有該疾病的人群不能進行正常地學習、工作及生活,且其行為在不經(jīng)易間還可傷及他人,對自身、他人的健康與安全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1-2]。據(jù)相關(guān)的臨床報道表明,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為例如突發(fā)的自傷、毀物、傷人等時有發(fā)生,對于行精神病護理工作的人員而言,具有不可預見的威脅性,因此加大了其工作的風險性,所以為了減少其風險的發(fā)生,臨床上應除了予以針對性的治療以及常規(guī)的護理外,還應根據(jù)患者的精神情況等因素做好患者個人化的暴力行為風險評估表,進而對患者行早期的行為干預,從而減少暴力行為的發(fā)生,提高患者以及護理人員的安全性[3-4]。為了進一步讓相關(guān)的人員關(guān)注到暴力行為風險評估表的重要性,本研究旨在探析在精神病臨床護理工作中應用暴力行為風險評估表的臨床價值,現(xiàn)將結(jié)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精神科普通病區(qū)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精神患者選為觀察分析的對象,所有患者的臨床癥狀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5],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100例精神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20~60歲,平均(40.50±0.40)歲;20例患者為精神分裂癥,15例患者為雙向障礙,5例患者為酒精依賴,10例患者為其他。觀察組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20~60歲,平均(40.50±0.40)歲;20例患者為精神分裂癥,15例患者為雙向障礙,5例患者為酒精依賴,10例患者為其他。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常規(guī)的治療基礎(chǔ)上予以護理干預措施。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guī)護理,(1)病房護理及護理分級:根據(jù)患者的患病嚴重性,將患者安置在不同分級的病房中,對于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則安置在一級病房中,并使患者的活動保持在護理人員的監(jiān)督范圍內(nèi),將患者的日常病情變化以及活動的表現(xiàn)及時記錄、匯報,做好交接工作,待患者的病情恢復至較為穩(wěn)定的狀態(tài)后,可將患者移置二級病房或康復病房中進行護理,時刻保持病房的環(huán)境衛(wèi)生;(2)用藥護理:遵醫(yī)囑,定時指導、監(jiān)督患者服用藥物等。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則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增加暴力行為風險評估表進行評估,并行早期干預,(1)在患者入院并辦好住院手續(xù)后,護士小組長應及時帶領(lǐng)以及分配護理小組工作,例如根據(jù)對患者的病史以及入院前行為活動的了解,對每一例患者行個人化的暴力行為風險評估表,以及做好護理調(diào)整的準備工作;(2)制定暴力行為風險評估表:護理人員根據(jù)對患者家屬的詢問以及對患者臨床表現(xiàn)的了解,將誘發(fā)患者產(chǎn)生暴力行為的原因進行記錄,并根據(jù)其整理的結(jié)果將暴力行為風險評估表制定好(表1),然后再根據(jù)其精神評估評價其個人化的暴力行為評分,最后調(diào)整其護理的措施;(3)護理干預措施:對于高風險患者,護理人員不應只是將其安置在一級病房中,除做好針對性的護理工作外,還應做好自身的保護工作,將房內(nèi)可能存在危險性的物品清除干凈,保證患者所處環(huán)境的安全性,以及減少患者本身自傷事件的發(fā)生率,另外還要加強對患者的營養(yǎng)、睡眠及精神狀態(tài)的調(diào)整;對于中風險患者,護理人員可根據(jù)患者的依從性做好護理的工作,多與患者進行交流,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以及思想的動態(tài),并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將患者的精神以及思想牽制積極、舒緩的狀態(tài),對于其隱藏的暴力行為風險,護理人員也應時刻保證患者在其視線范圍內(nèi),并做好臨床的記錄以及護理的調(diào)整工作;對于低風險患者,護理人員可將其巡視以及監(jiān)管的時間安置為30 min/次,并可根據(jù)患者的病情積極主動安排其參與適當?shù)幕顒樱缟罴寄芨偧肌⒏璩⑵迮频龋S富患者的日常生活,提高、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定時安排時間予以患者行康復講座,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在不同護理方法干預下的暴力行為風險評估分值,以及患者、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其中暴力行為風險評估分值的判定根據(jù)患者的精神風險評估表進行,因而可以將其暴力風險的強度用分值進行劃分,總分為21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暴力風險性越低;而患者及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判定為:(1)非常滿意:護理人員的護理態(tài)度端正,護理手法專業(yè),可有效矯正、控制患者的暴力行為發(fā)生,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2)一般滿意:護理人員的護理態(tài)度良好,護理手法亦良好,可有效控制部分的暴力行為發(fā)生;(3)不滿意:護理人員的態(tài)度一般,偶有表現(xiàn)出不耐煩與回避的行為,護理手法一般,沒有能及時控制、矯正患者的暴力行為的發(fā)生。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shù)+一般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暴力行為風險評估分值的比較情況 觀察組的風險評估分為(11.33±5.05)分,明顯低于對照組(18.65±5.03)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及家屬對護理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精神科的護理工作相對而言是一項具有高風險性的工作,因為其護理工作的對象常有不可控制的暴力行為發(fā)生,例如傷人毀物、語言攻擊等。據(jù)了解,精神病是一種嚴重的心理障礙疾病,多以神情、言語明顯異常等為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其致病因素較為多樣、復雜化,可為先天遺傳,可為個性特征,還可為社會環(huán)境因素等,常見的病情類型有:精神分裂癥、狂躁抑郁性精神病等,對護理人員而言,均具有不可預見的威脅性[6-9]。
由于精神病患者受其病態(tài)心理以及思想的影響與支配,因而其行為常表現(xiàn)為突發(fā)以及不可估量性,所以護理人員往往觀察以及預想不到其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傷害性,因此單純地依靠護理人員的護理經(jīng)驗、直覺進行判斷,則不可抑制不可預想事件的發(fā)生率。常規(guī)的治療與護理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針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控制、抑制、調(diào)整,但是由于其病情的特殊性,其行為的突變性較難控制,因此單純的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遠遠難以降低其暴力行為的發(fā)生,所以護理人員應在患者入院時及時向患者的家屬了解患者的病情史以及暴力行為的發(fā)生類型、刺激緣由等,并結(jié)合其臨床行為的表現(xiàn),在短時間內(nèi)將患者的臨床暴力行為風險與精神風險進行評估,進而做好早期的預防工作、護理的調(diào)整工作,從而降低患者暴力行為的發(fā)生率,改善其精神狀態(tài),提高其病情恢復情況、護理人員的安全性[10-14]。
暴力行為是患者精神暴力引發(fā)的行為表現(xiàn),因此對患者的精神風險進行評估是其行為風險管理的第一步,進而是為制定暴力行為評估表奠定堅實、可信的基礎(chǔ),從而護理人員可根據(jù)其評估的結(jié)果對患者行準確的護理定位,為后續(xù)的護理工作提供充分的科學依據(jù),從病房環(huán)境、患者的心理、監(jiān)護的工作分配等環(huán)節(jié)進行良好地調(diào)整,將危險性拉出一定的距離,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的安全性,進而才能為患者提供更為合理的護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15-21]。本研究的結(jié)果也證實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常規(guī)治療以及護理的基礎(chǔ)上增加暴力行為風險評估表行早期干預,其暴力行為風險評估分值(11.33±5.05)分較對照組的(18.65±5.03)分低,患者家屬的護理滿意度(96.00%)較對照組(70.00%)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精神病臨床護理工作中應用暴力行為風險評估表可強化其護理干預的效果,提高矯正患者實施暴力行為的力度,對患者及其家屬、護理人員的安全均有重要的影響意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魏濱梅,馬紅蓮.暴力行為風險評估表在精神病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3,25(20):85,102.
[2]高紅,汪詠梅.精神科暴力風險評估表在降低住院患者暴力傷人事件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5):51-52.
[3]吳瑾瑾,張憲賓,單莉莉,等.精神科自殺自傷風險評估表在臨床的應用效果分析[J].心理醫(yī)生,2015,21(18):150-152.
[4]姚秀鈺,李崢,封硯村,等.精神科攻擊風險評估中的行動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8):914-918.
[5]田靜.攻擊風險評估表在躁狂癥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76-78.
[6]賀春燕,梁娟,張娟.風險評估單在神經(jīng)膠質(zhì)瘤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5,21(33):4066-4068.
[7]賈莉娜,焦路煒.攻擊風險評估表在狂躁癥患者中的應用[J].河北醫(yī)藥,2014,36(10):1567-1568.
[8]錢曉芳.神經(jīng)內(nèi)科住院患者跌倒風險評估表對護理質(zhì)量影響分析[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3,6(s1):182-183.
[9]胡紅艷,黃冰.護理風險預警評分表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6,13(24):75-77.
[10]李君利,張秀麗,邱玉華,等.護理風險評估技術(shù)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4,24(3):1413-1414.
[11]張秀江,邱慧娟,黃冬玲.護理風險評估表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實踐[J].吉林醫(yī)學,2014,35(17):3860-3861.
[12]丁雪芹,王麗君,柳紅,等.護理風險評估量化表評估護理工作量的臨床探索[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19):247-248.
[13]忻麗云.基層精神科護理工作的風險評估[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10):143-145.
[14]劉偉,朱玲玲.護理風險評估系統(tǒng)應用于臨床的動態(tài)管理[J].中國數(shù)字醫(yī)學,2015,10(8):112-113.
[15]唐志芳,高小杰.精神科風險評估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專科版旬刊),2013,4:181-182.
[16]黃小振,張爽,徐瑞華.住院患者暴力攻擊風險評估表在精神科的應用分析[J].醫(yī)藥與保健,2015,23(3):86.
[17]穆殿萍.精神疾病患者暴力攻擊行為原因分析及護理防范措施[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30(1):120-121.
[18]吳艷,李菲菲.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噎食風險評估表的設(shè)計與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5):442-444.
[19]李琳.護理人員風險評估表在臨床工作中的意義[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5,26(5):643-644.
[20]鄧紅欣.住院患者自殺自傷風險評估表在精神科的應用分析[J].醫(yī)藥與保健,2015,23(4):108.
[21]施忠英,張菊英,許德君,等.中文版暴力風險量表在住院精神疾病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8):2833-2835.
(收稿日期:2016-12-26) (本文編輯:張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