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
[摘要]在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中,單一枯燥的教師授課形式,使得學生容易產生厭煩的心理,無法對生物學習產生興趣。而啟發式教學法的引入,能夠有效彌補上述問題,也符合新課程改革對生物教學的要求。啟發式教學以學生作為生物課堂教學任務的主體,通過啟發引導,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提升了生物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啟發式教學;高中生物教學;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17)05-0121-01
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引導學生敢于提出疑問以及進行探究性學習。啟發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設置任務等方式有效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更加輕松地學習生物,有效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教學方法。探討啟發式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中,無論是課堂提問,還是課后作業,都配備了相應的參考答案,而教師將此作為評判學生回答或是作業的標準答案,對于與此不一致的答案一律否定,久而久之,就導致了學生不敢表達自身的真實想法,更不用說對某些問題提出疑問了。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引入啟發式教學法,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啟發學生的生物思維,提高他們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中,教師還應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和敢于提出自己的疑問。對于學生的意見和想法,無論正確與否,教師都應給予一定的肯定與表揚。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樹立學好生物的信心,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生物知識。
二、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用啟發式教學法,教師應根據學生已有的生物基礎知識,結合生物學科的特點以及課堂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創設問題情境,將新知識點化整為零,將學習重點與難點分散到情境中,逐層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這樣既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生物的意義,也能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進而促使學生主動地對生物學科進行探索。
例如,在學習《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時,高中生通過初中的生物學習已經掌握了蛋白質的結構及其功能等相關知識,但是對于核酸的結構和組成卻比較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于DNA指紋法在刑事偵查案件中的作用和利用DNA進行親子鑒定辨別親緣關系比較感興趣。因此,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刑偵人員通過從案發現場犯罪嫌疑人的血液、頭發、唾液、指紋等樣品中提取的DNA與犯罪嫌疑人進行比對,最終鎖定犯罪分子的事例。然后提問:“為什么DNA能夠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呢?”進一步引導學生回憶蛋白質的知識,加深學生對DNA的了解,同時促進學生進一步思考DNA還有什么用途,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同時引出本節課的內容,引導學生逐步展開對核酸的學習。
三、注重實驗教學。啟發學生自主探究
與高中其他課程相比,生物是以研究生命的活動規律以及生命的跡象為主,且具有很強的實驗性的課程。因此,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對生物實驗教學給予更多的關注,并且充分利用生物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觀察與分析實驗現象,最終歸納出實驗結論。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結論的由來,從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知。
例如,在學習《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時,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進行如下實驗:取甲、乙兩支試管,向甲試管內加入血漿,乙試管內加入等量的蒸餾水,然后用pH試紙進行檢測。接著分別向甲、乙試管內各滴入等量的HCl或NaOH溶液,搖勻后,再次用pH試紙檢測。在得出實驗結果后,教師可以先不進行講解,而是啟發學生對兩組實驗結果進行討論與思考,然后讓各個小組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分析,從而引出內環境與穩態的本質。通過這樣的啟發式教學,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對生物學習產生興趣,從而促使生物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四、借助豐富的教學資源。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
由于高中生物知識比較抽象,而且其中關于生物的概念以及規律的知識點也比較多,采用單一的口頭教學方式,難以讓學生真正理解知識。對此,教師可以借助豐富的教學資源,如掛圖、視頻、多媒體、幻燈片等,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與方面來思考問題,從而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
例如,在學習《光合作用》時,教師若只是單純地依靠教材中的插圖進行講解,有可能導致學生仍然無法理解其中的奧妙之處。而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給學生播放植物分別在光反應與暗反應條件下的動態變化過程,既可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又能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
綜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啟發式教學法,充分體現了以學生作為生物教學主體的教學理念,既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活躍課堂教學氣氛,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生物知識,促進生物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