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課程作為老年教育發展的重要支撐,不斷受到老年教育的重視。美國老年教育學之父麥克拉斯基(McClusky)的需求幅度理論(Demand Range Theory),為老年教育課程建設搭建了科學的框架。以該理論為框架,檢視我國老年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困境,進一步提出老年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的策略。
關鍵詞:老年教育;課程;需求幅度理論
作者簡介:潘冬艷(1975-),女,浙江寧波人,寧波市社區教育科研處,研究方向為社區教育、成人教育。
基金項目: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2017年度課題“利益相關者參與邏輯下浙江省高校繼續教育治理機制研究”(編號:17NDJC122YB),主持人:孫立新。
中圖分類號:G7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7)06-0073-05
據統計,2015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22億,占總人口的16.1%,根據聯合國人口老齡化標準,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預計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3億,未來20年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將更加嚴峻,“未富先老”的特征日益凸顯[1]。老齡化與老年人相關議題將成為我國未來社會發展中重要的社會議題。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2年提出了“活躍老化”的政策目標,旨在延長老年人的壽命、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與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實現自我價值與超越自我,這也是需求幅度理論(Theory of Demand Range)的核心價值目標。課程作為老年教育發展的基礎和支撐,在老年教育發展中扮演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在老年教育課程構架中,需求幅度理論受到了發達國家的廣泛應用。在發達國家,以需求幅度理論為基礎而規劃的老年教育課程,往往被視為老年人實現活躍老化、自我超越的最佳途徑。基于此,筆者以需求幅度理論為框架,以國家開放大學老年開放大學(以下簡稱為國開老年開放大學)課程為例來檢視我國老年教育課程的設置以及存在的困境,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我國老年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的策略。
一、需求幅度理論的提出與發展
美國老年教育學之父、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榮譽教授麥克拉斯基(McClusky)在1971年白宮老年會議中論述老年教育的意義與目標時,提出需求幅度理論(Theory of Demand Range)。該理論指出老年教育課程應該滿足老人五個層次的學習需求,涵蓋了應付型需求、表達型需求、貢獻型需求、影響型需求與自我超越型需求。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應付型需求(coping needs)。應付型需求是指能夠滿足個體在日常生活應對基本的生活環境的需求,是個體需求中最基本的需求,內容主要包括生理、社會互動以及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技能等。需求幅度理論認為,只有一個人的應付型的需求得到滿足,才能夠促使個人為了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而不斷參與學習。
2.表現型需求(expressive needs)。所謂表現型需求是指個體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為了從活動中獲得內在滿足感的需求。麥克拉斯基(McClusky)認為,老年教育的課程應該讓表現型需求越少受到限制越好。在課程設計中,應盡量擴大表現型需求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比例。
3.服務型需求(contributive needs)。麥克拉斯基(McClusky)認為,人們都有通過幫助他人來實現自我價值的傾向或欲望。這一需求的假設前提是老年人有想要服務他人、奉獻社會,并希望自己的行為能夠對社會有所貢獻的傾向。通過幫助他人能夠獲得更多的與社會互動的機會,從而在這一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服務型需求的老年教育課程多為志愿服務培訓課程。
4.影響型需求(influence needs)。麥克拉斯基(McClusky)認為,個體很多方面的機能、能力在老年階段會逐步衰退,但在經驗、智慧等方面會不斷增長,老年人并非完全喪失能力的群體。甚至很多方面的衰退,可以通過教育,讓老年人重新獲得或恢復。因此,老年人也是能夠影響他人的群體。所謂影響型需求是指,個體通過自己的行為能夠對自己周邊的環境及世界產生影響,從而使社會發生有意義改變的需求。
5.自我超越性需求(transcendent needs)。個體在老年期最高層次的發展任務是整合自我的價值感、超越身體與超越自我。這一發展任務是個體獲得對生命意義更深層次了解的一種需求。但這一需求的實現往往難以通過自我完成,因此有必要通過課程學習來完成和實現。在實踐中,關于自我超越的實現往往通過生命回顧的方式來反省或檢視自己生命歷程中的價值與意義。
我國臺灣地區學者魏惠娟以需求幅度理論為基礎構建了老年教育課程四層次模型,包括基本課程(即滿足應付型需求課程)、興趣課程(表現型需求課程)、貢獻影響課程(即服務型需求、影響型需求課程)及超越課程(即自我超越型課程)(見圖1)。這一模型課程體系期望老年人除了參與興趣、休閑課程外,更能夠學習基本課程,以獲得適應老年期生活所需的知識與技能,并鼓勵老年人通過課程學習,掌握一定的服務社會的技能與能力,能夠自主地服務與影響社會,最終實現人生的自我超越。
二、需求幅度理論視閾下我國老年教育課程體系的檢視
目前,國開老年開放大學開設課程的主要有“逍遙學苑”、“慕課學院”、“游學專區”三個模塊。“逍遙學苑”模塊開設“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養”、“老有所為”四個欄目,涉及文學、書法、科學、音樂、歷史、繪畫、經濟、攝影旅游、飲食烹飪等26個主題,共有近2000個在線視頻,約280門課程。“慕課學院”課程涉及舞蹈藝術、電腦學習、文學歷史、書法繪畫、餐飲禮儀、保健養生、老年游學七大主題,共有20門課程。“游學專區”主要涉及旅游學習。根據需求幅度理論和我國臺灣地區魏惠娟教授構建的四個層次課程理論,我國大陸地區國家開放大學老年教育課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國開老年開放大學開設應付型需求基本課程情況。根據需求幅度理論,應付型需求課程就是指老年人為了生活一定要學習的基本知識或技能。這些知識或者技能涵蓋電腦知識、保健護理、投資理財等內容。筆者基于國開老年開放大學網站在線課程資源統計,應付型需求基礎課程主要有語言、經濟、家庭保健、老年護理、心理健康、醫療知識、電腦學習、保健養生、心理健康、投資收藏、理財保險、股票基金、黃金外匯等約65門課程,占總課程的21.6%。
2.國開老年開放大學開設表現型需求興趣課程情況。根據需求幅度理論,表現型需求課程主要是個體基于興趣愛好參加的課程,這些課程的選擇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學習的動機也更加強烈。目前,我國國開老年開放大學開設的表現型需求課程主要有文學、書法、科學、音樂、歷史、繪畫、攝影旅游、飲食烹飪、花草種植、娛樂健身、手工藝術、寵物飼養等,共有230余門課程,占總課程的78.4%。可見,在我國老年教育課程中,表現型需求興趣課程比例很高,這與我國老年教育“娛樂、休閑”化教育的定位密不可分。
3.國開老年開放大學開設貢獻影響課程的情況。根據需求幅度理論的構架,貢獻影響型課程包括服務型需求課程和影響型需求課程。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往往鼓勵老年人從事志愿服務活動,并為志愿服務提供專業的技能培訓,設置系列的志愿服務課程,滿足老年人服務型需求課程的需求。影響型需求是比服務型需求更高層次的需求,是滿足老年人影響他人欲望。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往往通過培養老年人擔任社團、團體負責人實現老年人影響他人的需求。在國開老年開放大學課程體系構建中,并沒有服務型需求課程和影響型需求課程。一方面顯示我國老年教育并沒有重視老年人服務他人的需求,老年人人力資源依然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也顯示我國老年教育服務型課程,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4.國開老年開放大學開設自我超越型課程情況。克拉斯基(McClusky)在需求幅度理論中指出,個體在任何發展階段都有自我超越的需求,在老年期尤其明顯。當身體機能不斷下降,社會參與減少,老年人開始回顧自己的生命歷程,了解并肯定自己的生命意義與價值。在實踐中,發達國家和地區往往通過開設生命回顧課程,幫助、鼓勵老年人進行生命回顧來完成自我生命價值的檢視,并在過去生命歷程的基礎上,完成自我超越。在我國國開老年開放大學開設的課程中,缺少老年人生命回顧的課程,更沒有老年人自我超越課程的設置。根據需求理論的觀點,自我超越的需求是人生最高層次的需求。但是,在我國老年教育課程中,該需求并沒有受到重視。因此,在老年教育課程發展中,未來很有必要開設此類課程,包括生命回顧類課程(如生命故事、代間活動等)、價值追求課程(如信仰、生命價值系列課程等),以滿足老年人自我超越的需求,從而實現人生歷程的圓滿。
三、需求幅度理論視閾下老年教育課程的困境
(一)理念困境:課程規劃缺少“層次需求”的理念引導
綜觀國開老年開放大學在線的300多門課程,應付型需求課程占總課程的21.6%,表現型需求興趣課程占總課程的78.4%,更高層次的服務型需求課程、影響型需求課程、自我超越課程并沒有涉及。可以看出,我國老年教育課程仍然處于“娛樂休閑”的理念定位,課程設置亦主要滿足老年人休閑娛樂、生活保健和適應時代的技能培,引導、符合老年人更高層次精神需求的課程嚴重缺乏。導致這一困境產生的原因,主要在于老年教育課程體系的設置整體缺乏“層次需求”的概念,老年教育的定位依然在“休閑娛樂教育”層面。因此,在這種理念的引領下,老年教育的課程設置出現層次失衡是必然的。隨著我國人口老化的不斷加劇,老年教育、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等老年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老年人的學習需求必然與時俱進,老年教育必須在更高層次上滿足老年人的學習需求。在“需求幅度”理論框架下,設置層次多樣、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老年教育課程,引領、滿足老年人不同層次的學習需求,最終實現老年人的自我超越,達成人生圓滿的美好期待。
(二)專業困境:老年教育課程規劃缺少專業人才、權威標準的指導
老齡化社會的來臨,老年時期必須面對許多新的發展任務,終身學習是應對老齡化社會的有效政策措施。過去的老年教育課程規劃常以興趣、休閑課程為主,但是無法滿足老年人生活適應的需求,從而實現老年人活躍老化的目的。隨著老年教育需求的不斷擴大,老年教育的發展越來越需要專業人才的規劃與指導,才能有效地提供老年人學習需求的課程。然而,目前我國老年教育課程的設置,嚴重缺乏專業人才的指導,專業人才的缺乏成為制約老年教育課程規劃發展面臨的困境之一。
在制約老年教育課程規劃的困境中,除了缺乏專業人才指導之外,權威課程標準的缺乏也是重要的制約因素。在課程發展中,課程標準是規定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它在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實施建議等方面給予詳細、明確的指導和建議,對學習者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應該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實際上反映了課程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期望。目前,在我國老年教育課程設置中,缺少國家層面權威的課程標準和指導意見。課程設置存在盲目性和隨意性,甚至有些老年教育機構對課程缺乏調查論證而倉促開課,更甚之,同一門課程,各個老年教育機構在課程名稱、內容設置、評價考核等方面也相差甚遠。雖然課程差異體現了地區文化特色,但在標準的設定上往往大打折扣,難以實現課程預期的目標。
(三)內容困境:老年教育課程內容層次比例失衡
課程內容的開發需要大量的專業人員、物力投入和標準的指導,這也是課程開發的基礎。綜觀我國老年教育,由于課程規劃缺少專業的人才以及詳細的標準指導,再加上老年教育師資隊伍的專業化水平不高,導致課程開發的質量不高,課程資源滯后于老年教育的需求,課程內容仍然以“休閑娛樂”為主,老年教育更高層次的課程需求則很少涉及。這種情況既不能發揮課程資源在老年教育中基礎性的地位,也不能滿足不同老年學員在不同學習環境下個性化的學習需求[2]。
綜觀國開老年開放大學在線的300多門課程,應付型需求課程占總課程的21.6%,表現型需求興趣課程占總課程的78.4%,更高層次的服務型需求課程、影響型需求課程、自我超越課程并沒有涉及。可以看出,目前我國老年教育課程主要滿足了老年人基本知識學習的需求(如電腦學習、科學類課程、語言類課程等)和興趣愛好學習的需求(如手工工藝、娛樂健身、花草種植等)。綜觀全國老年教育機構課程設置,基本都是滿足老年人更高層次的學習,且這些課程內容呈現同質化特點,個性化特征不明顯。
(四)評價困境:課程評價體系不能有效評價課程質量
所謂評價是運用標準(criteria)對事物的準確性、實效性以及滿意度等方面進行評估的過程,本質上來說是價值判斷的一個過程。關于課程評價的內涵,桑德斯(Sanders,J.R)在國際百科全書中指出,課程評價是研究課程某些方面或全部的優缺點和機制的全過程[3]。在學術界,課程評價主張“建立評價項目多元、評價方式多樣、既關注結果又更加重視過程的評價體系,突出評價對改進教學實踐、促進教師與學生發展的功能”[4]。
在我國老年教育課程體系建設中,課程評價往往是被忽略的一個環節。在各地老年課程體系構建中,課程評價標準往往是模仿、甚至照搬基礎教育課程評價的標準,沒有系統、科學的老年教育課程評價標準。在課程評價中,管、評不分,課程評價難以真正反映課程建設的質量。另外,在課程評價中,缺少動態評價機制,課程評價無法滿足課程發展的需求,很多課程評價標準陳舊、落后。在參與主體方面,往往忽略學習者的評價意見,導致無法真正了解老年人對課程的真實意見。總之,我國老年教育課程評價還處于發展的初步階段,課程評價體系還十分不完善,課程評價遠遠沒有實現推動課程建設、發展的目標,課程評價無法滿足老年教育發展的需求和目標。
四、需求幅度理論視閾下我國老年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
(一)理念引領:樹立基于需求幅度理論、適應老年教育目標的課程理念
目前,我國老年教育課程規劃與實施常具有隨意性,缺乏明確的理論基礎。課程的設置隨意性大,各個地區老年教育課程內容五花八門、繁雜多樣,但層次單一,無法滿足老年人高層次的學習需求。然而,新一代的老年人是健康、有活力的群體,是可以再學習、服務社會及他人的重要人力資源。他們的學習需求不僅僅局限在興趣愛好與基本的生活層面,他們亦有更高層次的學習需求。需求幅度理論的課程構架滿足了老年人學習的不同層次的需求,既涵蓋了老年人適應物質世界的各項需求,又架構了老年人高層次的精神追求。因此,以需求幅度理論為引領,構建適合我國老年人學習需求的課程體系是必然趨勢。
在需求幅度理論的框架下,構建與老年教育目標相適應的課程體系是必然促進老年教育發展的基礎。關于老年教育的目標,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2年提出“活躍老化”的政策目標。具體而言,老年教育目標在于引導及協助老年人能獨立、自主的生活,獲得生理、心理、社會及精神層面的滿足,提升老年時期的生活質量,最終實現老年人的自我超越和人生圓滿。我國臺灣地區黃富順教授指出:老年教育的目標包括:加強老年人身心保健、促進健康;為老年人提供新角色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充實老年人生活與精神內涵,提高生活滿意度;增進自我成長、提高生活的滿意度與幸福感。老年教育課程的設置要能夠滿足老年人不同層次的發展需求,滿足老年教育不同層次的教育目標,實現老年教育課程與教育目標有意義的連接。因此,在制定老年教育課程體系過程中,要以需求幅度理論為框架,廣泛深入老年群體進行調研,了解他們的學習需求,根據不同層次的需求,開發與需求相適應的課程。
(二)內容多元:構建多元、滿足不同層次需求的多元化課程內容
目前,我國老年教育課程內容主要以基礎類課程和興趣、愛好課程為主,課程層次比較單一。2016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指出:要豐富老年教育內容和形式。積極開展老年人思想道德、科學文化、養生保健、心理健康、職業技能、法律法規、家庭理財、閑暇生活、代際溝通、生命尊嚴等方面的教育,幫助老年人提高生活品質,實現人生價值[5]。但是,這些課程內容更多的涉及到應付型需求、表現型需求課程,很少涉及更高層次需求學習需求。
因此,在我國老年教育課程體系構建中,應以需求幅度需求理論為框架,以滿足老年人生活適應為基礎,促進老年人健康、尊嚴和自我實現,達成活躍老化的目標。在課程內容上,在應付型需求、表現型需求課程的基礎上,擴大服務型需求課程(如各類志愿服務的技能培訓)、影響型需求課程(如團體負責任技能培訓)、自我超越型需求課程的數量,合理安排各個層次課程的比例,鼓勵、引導老年人服務社會、影響他人,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從而達成人生的圓滿(見圖2)。
(三)規劃專業:提升老年教育課程規劃、實施的專業化程度
課程體系建設的關鍵在于專業化水平的提高,無論課程內容、還是教學方法的改革,都離不開專業人員的推動。在我國老年教育中,教師是課程建設的主體,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決定了課程的質量。但是,目前我國老年教育缺少一支專業、專職的教師,老年教育課程規劃與實施需要從以下方面加強:首先建立一支老年教育課程開發、實施的專業人才隊伍,提升老年教育研究水平。其次,基于老年人多層次、多樣的學習需求,老年教育課程開發必須適應個性化的需求。因此,在專業隊伍的基礎上,要積極利用、整合各方資源參與老年教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第三,鼓勵、加強老年教育課程開發人員的科研交流,搭建資源分享、科研交流的合作平臺,實現資源、成果的共享共建。第四,要積極利用企業、社會團體開發的優質課程資源,購買老年教育的優質與特色課程資源。
(四)評價完善:建立科學、完善的老年教育課程評價體系
課程評價是課程體系構建的重要一環,它是推動課程建設不斷完善的關鍵。任何課程評價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因此,在老年教育課程評價體系建設中,科學制定評價原則、標準、方法至關重要。在科學理念的引領下,推動建立管評分離、“全主體”參與、動態發展、公正的課程評價體系是促進課程改革發展的重要環節。
綜觀目前我國老年課程評價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首先,樹立科學的課程評價理念。借鑒國內外課程評價體系,構建開放、全程、動態的老年教育課程評價體系,包含課程設計評價、課程實施評價、課程結果評價。根據不同需求層次的課程內容,制定詳細的課程評價指導意見。第二,實施管、評分離,提升課程評價的公正性。在老年教育課程評價實踐中,往往是課程管理與評價混為一體,課程開發、實施與評價由同一個主體完成,這就嚴重削弱了課程評價的公正性。因此,在課程評價中,可以引入第三方評價機構,對課程進行公正、專業的評價,從而科學評定課程的質量,促進課程的完善。第三,建立老年教育課程評價的動態機制,老年教育課程隨著老年人的需求而改變和完善,因此,在評價中,沒有一勞永逸的評價標準,要建立動態的評價機制,在評價中不斷調整課程內容。第四,在評價參與主體方面,積極推動建立“全主體”參與評價機制。在課程評價中,往往容易忽略學習主體的參與,課程評價往往由課程實施機構主導,忽略了學習者的意見。因此,在評價主體方面,除了引入第三方評價機構外,更要推動“全主體”的參與,構建多元、立體、全主體參與的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開創中國特色老年教育發展新格局[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1610/t20161024_286100.html,2016-10-25.
[2]陳春勉.老齡化背景下社區老年教育課程建設研究[J].成人教育,2016(9):69-72.
[3]Sanders, J.R. Curriculum Evaluation Research[A].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 [M].New York: Pergamon Press, 1991:409.
[4]楊啟亮.課程評價:課程改革中的一個雙向兩難問題[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4):44-47.
[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0/19/content_5121344.htm,2016-10-5.
[6]魏惠娟,等.臺灣樂齡學習中心課程之分析:McClusky需求幅度理論的應用[J].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2010(2):115-150.
[7]陳清惠,胡夢鯨.從活躍老化觀點探討高齡者參與樂齡課程之學習歷程與成效:以嘉義縣水上鄉樂齡學習示范中心為例[J].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2014(2):41-45.
責任編輯 王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