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云+李良
摘要:隨著全球交流的深入與頻繁,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得到關注與重視,英語也成為我國高職高專院校的必修課程,而耗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組織英語教學,效果卻并不理想。究其原因缺乏英語文化意識的有效滲透。本文主要在論述英語文化意識基礎上提出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文化滲透的正確思路。
關鍵詞:高職高專 英語教學 文化意識 滲透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5-0022-01
一、英語教學中的英語文化意識
英語文化意識屬于跨文化意識的范疇,有四個層面的內涵。其一,及時捕捉文化的表面特征;其二,對對方文化與本土文化中的差異有敏銳察覺;其三,尊重理解并正確理性看待本土文化;其四,能做好文化立場的轉移,語言表達與文化立場遷移結合起來。在英語教學中,英語文化意識主要是英語學習者對英語的文化具有良好的認知與豐富的知識儲備,具有一定的英語文化適應力與交際表達能力,能從英語立場去分析判斷事件并綜合表達,能有效融入英語使用國的社交活動。對英語語言背后對應的文化現(xiàn)象、文化模式、文化特征及文化關系有著深刻正確的認識。在英語學習中能自覺消除英語學習的各種障礙,奠定英語交流的前期基礎。而英語文化意識也是高職高專院校學生英語學習的必經渠道。
二、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英語文化意識滲透途徑
1.提升學生對英美文化關注度,降低跨文化不適感與壓力感
語言作為技能學習的延伸,學好英語可以跨國工作服務,提升自我價值感。但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英語基礎差,底子薄,英語學習存在誤區(qū),更多地關注詞匯積累,語法把握,忽視了對英語文化的關注,甚至對異國文化存在抵觸。這使得其英語學習脫離文化環(huán)境,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會因為中西文化的差異加大英語學習的難度。很多英語筆試成績很理想的學生在英語交流表達中卻備受打擊,使得其產生英語學習的挫敗感,在英語表達交流時畏縮退步。因此,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必須強化跨文化意識,讓學生重視關注英語文化,去客觀公正地審視英語文化,能在英語表達交流時做好文化的遷移。通過教師潛移默化的引導,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英語文化,利用英語文化閱讀學習,提升學生英語文化意識,關注學習的自覺性與主動性。
2.引導學生識別文化特征的標志,獲得英語文化的直觀認識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多元的教學載體在英語教學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在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中可以利用書籍、圖書、音像、廣播、文化體育活動等收集整理比較典型的英語文化案例,盡可能地讓學生接觸到原汁原味的英語文化,感受英語文化表達的魅力。通過接觸這些文化資料,學生獲得生動直觀感性的認識,從而逐漸強化對文化形象與標志的認識。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漢語層面進行引導,例如極具中國特色的元素:燈籠、紅色、春聯(lián)等,引導學生思考其英語表達與英語文化中的對應元素。通過典型文化特征的對比學習,讓學生將本國文化與英語文化聯(lián)系起來,建立英語文化學習的整體環(huán)境,通過課堂討論與分析,獲得對英語文化的直觀認識,以英語文化學習為導入做好英語語言的學習。
3.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文化活動,發(fā)揮第一課堂的教學價值
我國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學內容繁多,教學課時短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將英語教學寄希望于課堂顯然是不夠的,而英語課堂的延伸,搭建第一課堂可以起到英語教學補充作用。例如可以定期舉辦英語文化的知識講座,通過講座形式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了解其對應語言發(fā)展歷史,風俗習慣、地理環(huán)境與民俗風情等。通過知識宣講幫助學生建構起英語文化的整體框架,通過與本國相關情況的對比,深化對文化差異的理解。例如組織閱讀月活動,倡導鼓勵學生更多地閱讀英語讀物,為學生提供英語文化方面的書籍、雜志及報紙,讓學生在閱讀中養(yǎng)成思考的好習慣,也在英語資料的閱讀中提升文化理解力。例如創(chuàng)設英語學習興趣組或者創(chuàng)設英語角,鼓勵學生與外國友人學習交流,通過面對面直接性的交流,鍛煉高職高專學生英語表達膽量的同時,讓他們切實感受到英語文化的內涵魅力,從而更加主動地去了解英語文化,去使用英語文化帶動英語學習。
三、結語
隨著英語教育的普及及深入,英語文化意識理應在英語教學中得到滲透。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做好英語文化的滲透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雙語思維,提升其英語表達與運用能力,進而更好地適應跨文化帶來的不適,提升未來職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田翠娥.談如何把英美文化滲透到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J].承德職業(yè)學院學報,2006(1):15-16.
[2]馮雪.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策略研究[D].西北大學,2014.
責任編輯:孫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