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峰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學;趣味案例;含義;收集;選擇;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4—0121—01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指出:“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要通過啟發學生勇于提問和指導學生開展研究、討論、辯論等方式,給予學生充分表達自己學習見解的機會,調動學習積極性。”筆者認為,趣味案例教學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一、趣味案例教學的含義
趣味案例教學是通過具體情景的描述,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討論,啟發學生針對案例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以達到高層次認知學習目標的教學過程。在具體實施中,既可以進行典型示范引導,又可以進行模擬訓練。趣味案例教學提倡學生必須扮演一個積極的參與者角色,通過對案例進行認真分析和思考,嘗試用案例解決政治課中的特定問題,進而從案例中獲得某種經歷和感悟,作出自己的決策和選擇,得出現實而有用的結論。
二、趣味案例的收集、選擇和應用
(一)趣味案例的收集。教學實踐中,收集案例的方法很多,主要有:
1. 通過生活實踐收集。生活實踐是收集案例的最佳渠道。教師通過生活實踐收集案例,能夠充分了解案例的細節,體會理論與實際之間的細微之處。
2. 通過網絡搜索收集。網絡信息非常大,更新非常快,是教師高效備課的理想渠道。通過專門的網站搜索相關案例,具有很強的時效性,使案例更加貼近時代、貼近生活。
3. 通過查閱資料收集。閱讀材料是教師經常使用的收集資料的方法,這也是收集案例最方便的方法。
(二)案例的選擇
案例的原則應注意遵循以下原則:
1. 目的性。即為了什么教學目的而選擇此案例。如,為了使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就要選擇與所講授的理論完全吻合的典型案例,為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要盡可能選擇包含多個理論問題的案例。
2. 科學性。案例與所說明的理論問題之間要有密切關系,對于那些可能使學生產生模糊認識的案例,可以進行剪輯,使其更符合教學要求。
3. 針對性。針對某個知識點,尤其是教學重點和難點確定某節課要使用的案例。不可本末倒置,為案例而案例,案例要服務于教學的需要。
(三)案例的使用
1. 呈現案例。在課前或課中,導入“主題”之后,通過多種形式展示案例:(1)給每個學生發放文字材料;(2)運用投影儀將案例投射到屏幕上;(3)播放案例錄音;(4)教師或學生生動形象地描述案例;(5)利用多媒體呈現案例;(6)將趣味案例變為劇本,讓部分學生表演出來;(7)利用現時的刺激或現有的環境制造案例。
2. 分析討論案例。當學生“進入”案例情境之后,教師應立即設疑問難,讓學生剖析解惑。設疑應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環環相扣,不宜全盤拋出,否則學生難免產生厭煩情緒。設疑后,教師有兩個基本任務:(1)巡回檢查,了解學生自主探究的情況,進行個別指導,并對學生探究的進程、課堂等進行“微觀調控”。(2)指導學法,如指導學生選擇分析問題的角度,把握主題等。這一階段,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參與討論,積極探索。
3. 總結評價,提高認識。總結主要包括:(1)對學生在前面幾個階段中的表現進行評價。以正面激勵為主,對討論中積極發言的同學給予肯定;對有獨特見解的同學給予表揚;對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暴露出來的典型思維(正確的或錯誤的)給予合理的評價。(2)對案例本身所蘊涵的道理或問題進行評價,讓學生樹立對某一問題或現象的正確態度,提高學生再次遇到類似問題或現象時的分析判斷能力。
三、趣味案例在政治課教學中的價值實現
(一)有利于學生潛能的釋放。案例教學強調以人為本,重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學生的時間和能力,有利于學生潛能的釋放。
(二)讓學生學會學習。案例教學的著眼點不僅在于獲得蘊涵其中的那些已經形成的知識或觀點,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將真實的典型的情景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設身處地去作出反應,內化知識或經驗,真正達到理論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學會學習。
(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合作能力。案例教學在培養學生跨學科的綜合素質方面有著其特有的作用。由于學生已初步具備了跨學科的綜合知識,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只要適當引導,學生就可以自由地實現在政治與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切換。通過案例討論,不僅能使學生個體主動地適應群體生活,并將自己融入群體之中,互相協作、互相尊重,增強凝聚力,而且能調動學生積極地挖掘自己的優勢,取長補短,發揮出群體的“合力”。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