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合教學模式以其彈性、靈活的學習方式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關注,“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更是為混合教學模式在高等教育中應用創造了機會。但混合教學模式在應用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阻礙了其在高等教育領域的發展。文章在對以上問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教師和學生是混合教學模式改革的關鍵因素,校園網絡、教室等是教學改革的基礎條件,對促進混合教學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有一定的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翻轉課堂;混合教學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0195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傳統教學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MOOC與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隨著計算機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而逐漸成熟,新型教學模式以其彈性的學習安排,可以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創造力和主動性等優勢得到廣大教育專家的支持,在高等教育領域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單純的網絡學習在學習組織、管理以及評價等方面不宜控制,因此“MOOC”模式在傳統的高等教育領域受到一定的限制。如何應用互聯網技術,徹底轉變教師主導的傳統教學模式,將在線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較好地結合,實現優勢互補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1混合教學模式的基本要義
混合教學觀念是在混合學習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目前國際上對混合教學模式沒有統一的定義,比較經典的看法有:“教育學家HarviSingh和Chrisreed從學習靈活性的視角揭示了混合學習的本質,混合學習注重應用“恰當的”教學技術與“恰當的”個人學習風格相匹配,以便在“恰當的”時間將“恰當的”技能傳遞給“恰當的”人。Driscoll認為,混合學習是為實現某一教學目標,取得良好的學習或工作效果,在學習過程中或是結合Web技術,或是結合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技術(或非教學技術),或是結合任何形式的教學技術與基本面對面的教師教學培訓的方式。
國內資深教育學家何克抗教授認為:“混合學習(Blending Learning)就是面對面的課堂學習(Face to Face)和數字化學習(Online Learning或E-learning)兩種方式的有機整合。其根本之處在于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
可見,混合教學模式有兩個重要的環節:在線學習和課堂學習。混合教學模式中,學生首先要完成對基本理論知識的在線學習,然后由教師組織課堂討論、案例教學,實現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內化和升華。因此如何組織好在線學習和課堂學習是混合教學的關鍵。
2混合教學模式在高等教育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21基于校園網的數字化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問題
混合教學模式的實現離不開網絡在線學習這個重要的環節,這就為校園網的數字化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學校實施數字化教育教學的網絡基礎建設已經完成,并且搭建了滿足學校教學情況的網絡教育管理平臺,已經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大部分學校并沒有實現隨時隨地通過無線網絡登錄學校網絡教育管理平臺的要求,而這正是實現混合教學模式的物質基礎,制約著混合教學模式在高校教學中的推廣應用。
22傳統的教室難以適應混合教學模式的個性化需求
在傳統的學校,所有的學習形式都是大組的講授形式,需要的是蜂窩式的教室。應用于混合教學的教室在這方面有根本性的不同,它們需要滿足不同類型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因此學習空間的組合本質上是分散的,更加側重于學生,需要滿足學生的小組式學習需要,既要求空間的相對獨立,又要求空間的聯系與溝通。而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教室,均是傳統的教室,學生注意力均在單一的教師課桌上,很難滿足混合教學的多元化教學形式的需要。
23現行的課程設置和教學管理制度與混合教學模式不匹配
現行的課程設置和教學管理制度均是以傳統教學模式為基礎設置的,比如檢查學生的出勤情況,聽查課制度等,這些都是保證傳統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卻是阻礙混合教學模式發展的重要因素。在這種環境下,學生疲于上課,一、二年級學生每天可以達到6~8節課不等,三、四年級學生也在4~6節課。學生的時間被嚴重占用,很難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學習。
24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師心中根深蒂固
現在在高校教育中,大部分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案等均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準備的,而混合教學模式的采用將會使這些內容進行根本性的變革,這對教師來說,既是機會,也是挑戰。從教師的角度出發,改革有成功也有失敗。如果教師采用混合教學模式,不僅要重新修訂教學內容,而且還要付出更多的課下輔導時間,這樣的辛苦和付出卻面臨著學校和學生是否認可的風險。因此從博弈的角度來看,教師的最優策略是不改革或者成為改革的追隨者,這正是阻礙混合教學模式在高校教育中推廣應用的重要原因。
25缺少學生的積極參與與配合,改革缺乏動力
學生多年“填鴨式”學習習慣已經形成,這嚴重影響了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在混合教學模式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其教學效果的實現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現在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這為教學模式改革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阻礙了混合教學模式的實現。
3混合教學模式實施的對策
31加強高校數字化網絡建設
目前高校網絡化建設已經能夠滿足傳統教學模式需要,多媒體教學已經基本實現。混合教學模式中,彈性化、個性化學習模式要求學生在學校內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網絡教學管理平臺學習。因此,學校應該加強校園內無線網絡和教學管理平臺建設,為混合教學模式發展提供物質基礎。
32改變傳統教室的布局
與其說是傳統教室的變革,不如說是千篇一律的教學環境的改變。為了適應混合教學模式,學校應該建設更多的個性化教室,滿足不同教學模式的需要。這種變化可以通過改變教室的空間結構、教室內的家具類型及擺放形式等實現。個性化的教學環境將有利于開拓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實現混合教學模式的目標。
33改革現行的課程設置和教學管理制度
嚴格的課程設置和教學管理制度有利于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卻不利于創造性人才的培養,違背了教育的初衷。彈性化的混合教學模式可以更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教于樂,更好地實現教學效果。混合教學模式的實現需要高校教育從專業課程的設置,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進行根本性的變革。
34激勵教師積極推進混合教學模式發展
教師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缺乏教學的積極性,渴望改變,但是由于擔心改革之后,付出了努力,卻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引起學校和學生的不滿,而躊躇不前。因此我們應該從物質上和精神上采取措施激勵教師進行混合教學模式的改革,改變現行的教師考核制度,使教師放下心理負擔,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改革中,成為混合教學模式發展的真正推動力。
35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逐漸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在混合教學模式中,學生是主體,是關鍵因素,缺乏學生的積極參與,混合教學模式目標很難實現。而學生“填鴨式”的學習習慣是長期形成的,很難改變。因此應該從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入手,逐漸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比如,可以通過學習環境、學習內容的改變,利用彈性化學習制度逐漸使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主動尋求知識,實現“饑餓式”學習。
4結論
混合教學模式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已經很多,這些研究多是集中在某些具體課程的研究。而本人認為,混合教學模式改革不是一兩門課程的改革,而是教學模式的根本性變革,是“互聯網+”與教育模式的高度融合,只有其普遍推廣,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國高校教育教學質量。而這其中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教師和學生積極性是改革的關鍵點,教學環境、教學制度、網絡條件是教學改革的基礎條件。因此激勵教師和學生教學改革積極性,為混合教學模式創造必要的基礎條件是我們目前教學改革的重點工作。
參考文獻:
[1]何克杭從混合學習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4(3):1-6
[2]黃榮懷,馬丁,鄭蘭琴基于混合學習的課程設計理論[J].電化教育研究,2009(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