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彬
摘要:全民健身項目廣場舞因其多樣的表現形式,活潑舞蹈曲目,被越來越多的群眾所接受,逐漸成為了新時期人民群眾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先探究廣場舞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然后提出廣場舞的發展策略,以促使其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群眾文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廣場舞;作用
廣場舞正是憑借其自身優點,在當前形勢下獲得了充分的發展,并逐漸成為了最具影響力、規模最大的群眾文化活動形式之一,在群眾文化建設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僅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業余生活,而且在人民群眾的個人修養、身體素質鍛煉等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因此研究探討廣場舞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以及廣場舞的發展策略具有尤為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作用。
一、群眾文化建設中廣場舞的作用體現
(一)豐富群眾文化內容
廣場舞白面世以來,就獲得了快速發展,并迅速成為當前最流行、最具影響力、規模最大的群眾文化活動形式之一,最主要源于其很好地豐富了群眾文化內容。在廣場舞出現之前,人民群眾的社會生活更趨向于自主性活動,雖然也有扭秧歌、太極拳等集體性活動,但畢竟受眾面較小,而且在受眾方面也存在限制,比如扭秧歌活動的參與者多位中老年人群,太極拳活動的參與者多位老年人群。而廣場舞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扭秧歌、太極拳等集體性活動受眾面較小的這個問題,上至花甲老人,下至中青年,都可以參與到廣場舞活動中來,這種全民皆宜的活動很好地豐富了群眾文化內容。
(二)增強群眾交流溝通
在現代社會生活背景下,由于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使得人們個體過于獨立這種情況愈加明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越來越少,即使是同一棟樓的鄰居,很多都存在著“對面不相識”這種情況。人畢竟是社會性的高等動物,如果長時間的缺乏彼此交流與溝通,勢必會影響他們的社交能力以及心理健康,這無疑不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而廣場舞的出現,由于是全民皆宜的群體性活動,從而為人們創造了一個很好的交流溝通渠道,讓他們有機會通過拉拉家常,實現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這對和諧的鄰里關系、和諧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無疑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增強群眾身體素質
在現代社會生活背景下,人們在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逐漸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其身體素質卻越來越差,很多人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但即便如此,在完成工作后,許多人的休閑娛樂方式一般是宅在家里,或看電視,或玩電腦,即使走出家門參與同事聚會、朋友聚會,也多去KTV、酒吧等場所,這些情況的出現,無疑會對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而廣場舞的出現,因其自身特有的魅力,能夠吸引群眾自覺自愿參與到廣場舞活動中來,他們伴隨著歡快的音樂節奏,打開自己的手臂,邁開自己的腳步,盡情享受在舞蹈中,既鍛煉了身體,又能從中獲得愉快的心理享受,這無疑有助于促進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
(四)引導群眾文化發展
作為一種具有開放性的娛樂活動,廣場舞還能很好地引導群眾文化的發展。廣場舞由于其全民皆宜特性,門檻低,更容易為絕大多數群眾所接受,進而吸引他們觀看和參與到廣場舞活動中來,在豐富群眾業務生活的同時,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與創作熱情,構建出了一個全民參與的群眾文化環境,從而很好地引導群眾文化的發展。
二、群眾文化建設中廣場舞存在的問題
廣場舞在發展過程中雖然給群眾文化建設,給人民群眾帶來了諸多益處,但是其存在的負面效應也同樣不容忽視。新聞媒體就頻頻爆出廣場舞因過于擾民,從而引發廣場舞參與者與周邊群眾之間產生激烈矛盾這種情況。再加之有些廣場舞參與者缺乏環保意識,在盡情跳舞后,在場地留下大量垃圾卻不管不顧而離開,不僅增加了環衛工作者的工作量,而且很容易引發其他人對廣場舞參與者的不滿。因此城市管理部門與文化部門有必要加強聯合,對廣場舞群眾加強教育與引導,只有解決好廣場舞現存的弊端,才能促使廣場舞獲得更好的發展,進而更好地為群眾文化建設服務。
三、群眾文化建設中廣場舞發展策略
首先,加強廣場、小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力度。其次,通過教育與引導加強群眾自我管理能力。由于廣場舞的擾民問題,許多地方采取了驅趕、阻止等簡單粗暴的方式來禁止廣場舞,但這種方式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不利于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此時就可以公眾的自我管理去解決,通過文化部門和場地管理部門提供交流溝通的平臺,促使雙方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同時,懂得不妨礙他人的自由與權利,最大限度地平衡彼此利益,這顯然比簡單驅趕、阻止管理來得更有效。最后,更改廣場舞音樂播放方式。為社區統一配發了小功率的拉桿音響,并做出了活動時間規定。還有就是運用先進技術手段,比如貴陽市云巖區中東社區給30多位廣場舞大媽分發了無線音頻發射裝置與調頻耳機,將無線音頻發射裝置與MP3、手機等相連,播放的音樂即可變成無線信號,大媽們只要戴上調頻耳機,就可以接收到音樂,靜悄悄地跳舞,過去讓政府部門和民眾痛苦糾結的廣場舞擾民問題,就這樣被輕輕松松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