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渠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多,除了關注人才的專業素養以外,還要關注人才的思想品質。傳統的德育工作內容比較枯燥乏味,考慮的層面比較單一,沒有從家庭、社會、學校三個方向進行考慮,很多學校仍然存在著“重教育,輕德育”的觀念,德育工作的效果并不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不利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穩定發展。
【關鍵詞】高中學校;德育工作;創新
近幾年來,我國教育部門大力推動素質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很多學校在發展過程中都認識到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將德育工作作為教育事業的核心,雖然想了很多辦法來促進德育工作的開展,但是卻并沒有取得突破性的效果。特別是高中學校應該重新去認識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有針對性地進行德育工作的規劃,充分發揮出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全面提升高中生的思想品質。樹立和繼承熱愛祖國、孝順父母、尊敬長輩、團結同學、關愛兄妹、助人為樂的良好傳統美德。
一、明確開展高中學生德育工作的目標
目前,高中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應該擺脫傳統的模式,向現代化、信息化的方向發展,根據高中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明確德育工作的目標,遵循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規律,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精神上的支持。當前開展高中生的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標,就是要幫助高中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學生生活習慣,正確處理好復雜的人際關系。即會做人,會辦事,會說話。德育工作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是對于學生思維方式的一種完善。在德育工作的影響下,學生對生活、學習都充滿了希望,給學生的生活增添了一筆靚麗的色彩,有效地緩解了學生自卑、叛逆、恐慌的心理。
開展高中生的德育工作要以學生為主體,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體現出學生的自主性與創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潛力,不要使用固定的思維模式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束縛。學校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隨著社會經濟形勢的多樣化發展,高中學校開展學生德育工作也應該向多元化的方向轉變,盡可能地挖掘出學生思想中的獨立性、自主性、創造性。
二、豐富高中生德育工作的內容
在新時代的影響下,高中學校學生德育工作的內容也應該不斷地豐富,從學生的現實生活進行分析,了解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積極地解決學生的困惑,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穩定發展。高中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像是家庭因素、社會因素、學校因素都會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造成影響,如果不能有效地緩解這種錯誤的發展,很可能會影響學生的一生。
教師應該主動去接觸學生的現實生活,積極與家長相互配合,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理解與幫助,通過德育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他們的思維方式,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道路,真正區分社會上的真善美與假惡丑。德育工作的內容應該從學生的生活方式、成長環境出發,幫助心理有缺陷的學生建立信心,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要給予適當的幫助,有助于高中生積極面對生活與學習。
三、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輔助作用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高中德育工作中的問題,促進德育工作的開展,就必須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完善高中學校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準備。首先要加強高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機構設置,并且將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室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其次,學校要聘請專業的心理教育咨詢師,為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室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最后要提高教師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尤其是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政治教育區分開,推動高中學校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展開。
學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培養對象,在學生中大力宣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穩定發展,對于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會有積極的影響。
四、充分發揮新媒體在高中生德育教育工作方面的引領示范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完善,傳統媒體時代開始向新媒體時代轉變,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僅為人民群眾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還改善了人們傳統的思想觀念與生活方式。新媒體對高中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有很大的影響,新媒體技術讓信息的傳遞更加快速,不管是人們進行信息交流還是情感宣泄,新媒體都能夠為他們提供一個全新的空間。目前,很多高中生喜歡將自己的情感、思想用文字表達出來,使用微博、博客來代替日記,高中生不僅在網絡中獲得了情感的宣泄,還能夠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另外,新媒體還豐富了高中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手段。傳統德育工作的開展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通過座談、討論、談心的形式進行德育工作,并不是說這種傳統方式的效果不好,而是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應該適應時代的需求,充分發揮出新媒體在高中學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使德育工作的開展更加直接、深入,對于教育信息傳播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五、結論
綜上分析可知,德育工作在高中學校的教育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德育工作的開展不僅是時代的必然選擇,也是社會對德育教育本身規律的呼喚。高中學校在開展德育工作的時候,應該改變傳統的思維模式,結合先進的科學技術理念,向現代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充分體現出學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體地位,通過不斷的實踐去豐富德育教育的工作內容,確保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健.新媒體時代普通高中學校德育工作創新策略[D].蘇州大學,2010.
[2]吳登龍.普通高中德育實效性的研究——以江蘇省宿遷市普通高中為例[D].廣州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