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進
摘要:審計作為專門檢查會計賬目與實際運營情況的專業性工作,隨著經濟的發展,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合理的審計工作有利于單位資金運轉科學化,有利于單位經營活動規范化。本文將對我國政府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進行研究。
關鍵詞:政府審計;問題;對策研究
政府審計,作為審計的一大分支,對國家行政機關或部門的財政收支情況與實際運作情況起著不可或缺的審查監督作用和責任。但由于歷史以及國情等原因影響,我國的政府審計工作在推進過程中也有不少問題。現有的法律規范設計不完善,內控制度建立不到位,制度落實執行沒有力度,人員審查監督有缺失,審計評價體系不到位,審計結果公開不透明等等。
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政府審計的深入推進和進步,阻礙了政府高效運行以及民眾的信任。要想提高政府審計工作的規范性,減少問題,建議從做好國家層面頂層設計,做好制度規范執行落實,做好中央地方權責分工,做好審計工作公開透明,做好審計人員專業培訓等方面加強審計工作,從而提高其科學性和真實性,更好地服務于高效型政府的建立,更好地服務于廉潔型政府的建立,更好地服務于民眾滿意型政府的建立。
一、我國政府審計
政府審計即對國家行政機關或部門的財政收支情況與實際運作情況的審查監督。作為審計的一大分支,政府審計同其他企業審計一樣需專業化的知識和保證人員相對獨立性,但更大的區別在于政府審計的強制性,調配國有資產的單位必須無條件地接收中央或地方的審查監督。同時,有權力開展審查工作、更有權力要求報送資料以及形成審查報告。
政府審計是國家建立效率政府的需要,通過審計有助于提高財政收入的收益,增加國家財富;政府審計是國家建立透明政府的需要,通過審計公開政府財政收支情況,提高民眾對國家地方工作的知情權;政府審計是國家建立廉潔政府的需要,通過審計監督政府資產流向,保證公職人員清正廉明。
但由于歷史以及國情等原因影響,我國的政府審計工作在推進過程中也有不少問題。
二、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規范設計不到位
法律規范是審計工作的“指揮棒”。目前國家已出臺專門的審計法,其中對審計機關工作人員、崗位職責、法律責任等都做了相應的要求,但由于政府審計的獨特性和專屬性,尚未有專門的政府審計法律規范,尤其是隨著國際環境以及會計法規的變化,現有的審計法律無法良好地匹配目前的審計實際工作。這就導致許多潛在的漏洞問題,無法明確責任。此外,現有的審計法律也無法精準地指導目前的審計實際工作。這就導致許多處在灰色地段的工作,無法劃定界限。
(二)內控制度建立不到位
作為國家的行政機關或部門,使用納稅人的錢,應當發揮好公共服務建設、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這就要求有關單位在財政收入以及支出時有一套內部的管控制度。不同的政府部門側重的工作重點不同,對于自身單位建設的內控制度自然也不盡相同。但目前個別機關或部門,由于內控制度建立不夠完善,導致賬實不符、虛增收入,甚至有帳外資產(即小金庫),這極大地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傷害了人民群眾的基本利益。
(三)制度落實執行不到位
有了良好的制度保障是開端,但如果執行不到位,都是一紙空談。個別有關部門設立內控制度確實已經較為完善,但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置規章制度于不顧或是抱著僥幸心理覺得沒事,比如對于職責必須分離,互相牽制的崗位,設立同一個人;比如在對貨幣資金,政府采購,政府招投標,特殊項目等事項的工作沒有做好監督,導致資產流向不明,資產登記不規范。
(四)人員審查監督不到位
在中國,一直是一個禮儀之邦,這在一定程度就造成了人情社會。走走后門、送送禮,經常被拿來作為解決問題的“捷徑”。由于審計工作人員難以抵擋金錢和權力的誘惑,極容易在審查監督過程中犯原則性錯誤,極容易為了一己私利給他人放水。比如是在固定資產、存貨盤點的工作中,對于賬面記錄與實際情況不符的情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比如是在檢查政府財政收支以及重要領導的財政情況時隱瞞不報問題,甚至幫助有關單位“包裝”問題;尤其是在審查較高級單位時,礙于面子,不敢直接披露問題,不敢直接反映情況。
(五)審計評價體系不到位
由于政府審計工作的強制性以及專屬性,這就導致了審計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的權利獨大。審計行政機關去審查監督其他行政部門的財政工作合理性和真實性,那誰來審查監督審計行政機關的工作呢?誰有敢來審查審計行政機關的工作呢?作為照亮國家執政效率和規范的明燈,其工作的效率和規范的評價體系卻不夠完善,審計工作執行的到不到位缺乏合理的評價體系,極容易出現“燈下黑”的情況。
(六)審計結果公開不到位
審計行政機關的領導說到底還是政府。對于審計過程中暴露的問題,在經過逐層上報后,真實性和事件還原性大打折扣。政府處于保護民眾或者引導輿論等各種考慮,會做出是否公開審計結果或者是選擇性公開審計結果,這就導致一部分的問題沒有及時披露,也進一步助長了部分違規人員的僥幸心理,使其無法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活在政府的保護傘下。
三、解決的對策
對于政府審計可能存在的問題,主要建議從頂層設計、制度落實、權責分工、公開審計、人員培訓等方面加以解決。
(一)做好國家層面頂層設計
好的制度是工作有序開展的堅實保障。對于目前日益變化的環境,尤其是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審計工作的特點和工作方式都形成了巨大沖擊,智能化政務建設也不斷推進。這都要求國家層面要及早做好頂層設計。通過走出去調研,與一線審計人員溝通交流,吸取各地方對審計工作的意見,尋求“最大公約數”,設立與目前大時代相適應的法律規范,設立與目前政府工作相適應的法律規范,設立與目前業務基礎相適應的法律規范。
(二)做好制度規范執行落實
制度的設立是為了進一步的執行落實。各地的政府部門是制度的主要執行者,審計人員是制度的主要落實人。一方面要加強人員的思想覺悟和高度,形成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一股正氣,自覺抵制不良的金錢和權力誘惑,堅決擁護和遵守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強執行監督機制,分解任務,把有關工作責任落實到人,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哪個部門出了問題,及時追責,嚴肅處理,絕不容許有罔顧制度的情況存在。
(三)做好中央地方權責分工
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即是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同時更應該也是互相牽制,互相約束的。對于審計工作,要做好中央與地方的權責分工,清晰劃分界限,避免出現同一個問題中央和地方雙重標準管理,更要避免出現某一個問題不在中央的管理范圍,也不在地方的管理職能。要聘請業內專家,對中央和地方工作職能做進一步探討,制定科學合理的權責分工,保障每一個工作項目都有人負責,保障每一個工作項目不存在雙重標準,以減少基層工作負擔。
(四)做好審計工作公開透明
審計工作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獨立性。作為政府審計,更需要保障其獨立性。這包括獨立開展審查工作,獨立撰寫審查報告,獨立決定公開審查結果等。政府部門不應該也不能過度干涉其工作,甚至是引導其工作。為了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審計有關單位要制定工作公開機制,在規定的時間及時公開目前政府工作的現狀,并及時披露政府工作現有的問題,并明確整改責任以及期限。在政府部門網站公開文件,鼓勵民眾加強監督,反饋問題。
(五)做好審計人員專業培訓
由于政府審計涉及面非常廣,包括計算機、建筑工程、財務、金融等等各個部門的工作。一方面,審計人員要加強主動學習,對于不熟悉的業務內容要及時補充知識,快速掌握以便開展工作;另一個方面,國家及地方要不定時地對審計人員開展工作業務培訓,把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及時總結歸納,形成指導下意見,方便審計人員開展工作。此外,要注重審計人員工作作風的培養,樹立清正廉明的風氣,自覺遵守職業素養,切實履行審計工作職責。
參考文獻:
[1]白海琦,趙凌云.我國政府績效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基于公共財政支出的角度[J].商業會計,2012(17).
[2]梁素萍.我國政府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財經監督,2010(5).
[3]徐華.當前我國經濟責任審計中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5.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