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梅
【摘 要】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語文教學本身就應該充滿情趣,充滿活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具備學習文化知識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還應引導學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創造性思維 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20
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經濟知識爆炸時代,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科學技術和知識發展的水平如何,尤其是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能力如何,將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興衰成敗。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所以創新在當今起了不可代替的重要性作用,作為人民教師就應擔負起歷史賦予的重大責任。要為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培養創新人才。培養創新人才必須從培養創新思維人手。思維就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和內部規律性的間接概念的反映。是在感知的基礎上實現的高級的認識形式,是復雜的心理現象。創造性思維顧名思義就是有創見的思維。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呢?
一、營造開放性的創新環境
創新欲望是一種發現和探求新知識的心理需求。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創新能力不僅以其知識和智慧作基礎,而且要與其積極情緒,特別是創新欲望密切相關。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發現,學生如果對某位教師很親近、很喜歡,對這位教師的課就會感興趣,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好這一學科的知識,在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鉆研精神。因此,必須優化課堂教學氣氛,為學生創設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誘發他們的創新欲望,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放下教師的架子,作為學生的“大朋友”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真摯、坦率地與學生平等相處,互相交流思想,事事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平等對話,給學生創設一種暢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創新的開放性教學情境。教師可以用激勵性的語言給學生創設一種愉悅、和諧的氛圍,使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堅持自己的見解,敢于與教師、同學討論,從而建立起自主學習的激勵氛圍。
二、鼓勵質疑,以培育思維的靈活性
我國宋朝教育家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益,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上進。”這話很有道理。讀書無疑,是不善于思考的表現。常有疑點問題才能常有思考,有疑好問才能常有創新。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鼓勵學生質疑問難,要引導他們逐步將問題提到點子上,提高質疑問難的質量;要在學生敢于思考樂于思考的基礎上,逐步引導學生善于思考。善于引導的方法,一是鼓勵問題提得好的學生,說說好在哪里,是怎樣想到這個問題的。二是指導學生圍繞重點,圍繞中心來思考問題,發現問題。遇事好問,勇于探索,是創造性思維的表現,是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對事物進行探究的習慣,永不滿足質疑,這才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內在的創造欲望。好奇心促進學生深入細致地觀察、思考和探索,善于提出研究性問題,從中獲得了必要的知識技能。
三、讓學生自主探究的閱讀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自主探究的閱讀對于學生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大有裨益,這是因為通過自主探究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發揮自己對問題和事物的想象,從而在閱讀中提高自身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運用自主探究的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具體來說,可以通過以下一些方式開展:第一,在課堂上,教師要給予學生主動探究、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在這里教師要注意為了確保自主閱讀的有效性和目的性,教師必須對自主閱讀的主要內容有所限定,并事先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去思考,在閱讀中運用自己的想象來回答這些問題,從而提高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第二,鼓勵學生多閱讀優秀課外讀物。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特點,以及培養其創新思維能力的需要,鼓勵其多閱讀優秀的課外讀物,比如《上下五千年》等,把古今中外的好書變成學生的語文課本,鼓勵學生從大量的課外讀物中汲取更豐富的營養,從而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讓學生在書的海洋里徜徉,使學生養成自主讀書、自覺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習慣。
四、創造性思維,訓練學生的左右腦協同活動
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右腦主要處理語言信息,是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中樞。右腦主要主管形象記憶、圖形識別和運動、音樂舞蹈等活動。從創造性思維產生的過程來看,在創造性的“火花”產生期間,主要是右腦在發揮作用。但要將創造性的“火花”加以分析和整理,就必須依賴于左腦的抽象思維。可見,創造性思維是左右腦協同活動的結果。而以前的語文教學以課堂上的注入、分析,到課后的“題海式”的作業,使學生更多的偏重于左腦的使用訓練,往往忽略了右腦功能的開發。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形象思維、直覺思維和發散思維,以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水平。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設法激發學生思維興趣,使他們產生思維動力的良好的情感環境。教師在教學中,情感的投入、方法的選擇、教具的準備、內容的準備等,就是讓學生保持新鮮的感覺和新異的刺激。其次,教師在教學中還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開展思維活動,鼓勵學生敢于提出標新立異的觀點。
五、在問題情境中培養,注重啟發引導
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種思維活動,思維貫穿于學習活動的始終,離開了思維活動,任何能力都難以形成和發展。而思維總是在一定的問題情境中產生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努力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問題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在傳統的教學法中,“填鴨式”灌輸的教學方法,阻礙了學生主觀能動性以及思維的發展。教師在教學中,應善于抓住教材中的疑點、異點、插圖、引文、注釋等,靈活駕馭,擴充延伸,合理想象質疑,精心設計。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對學生進行啟發,巧妙地展開討論,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自覺性,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學生的思維處于自由活躍的狀態之中,使課堂教學氛圍充滿活力和激情,激發學生積極的思維,在求異、求奇、求深中尋找靈感,點燃創造的火花。
時代在呼喚創造性人才,創造性人才需要創造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每位教師都應認識到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共同努力,盡最大力量創造出一個適合自己興趣、愛好、特長和個性發展的環境。讓教學碰撞出“創造的火花”,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以提高全民素質,讓學生在創造中學習,在學習中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