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麗
【摘 要】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在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已成為教學內容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為此,我們應該積極主動的努力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小學生將來的成長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 創造性 思維方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44
古語有: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特別是一名小學的語文老師,我們更應該耐心而細致的回答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在學習上和生活中正確積極的引導他們,使他們在未來成長的道路上更加強大。但是,在這個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們國家正需要的就是具有創新思維的高素質人才,那么我們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
一、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習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那么,養成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則是問題的關鍵。既然如此,我們又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肯質疑的習慣呢?首先,我認為應該給予學生足夠大的自由發揮想象的空間,給予孩子們質疑我們的權利,獨立性是創造思維的一個重要特征,它要求在解決問題時,與眾人、前人不同;獨具卓識,有新的見解、新的發現,從而具有一定意義的首創性、科學性。而這種獨立性的特點往往體現在思維中的懷疑因子:對“司空見慣”的置疑,對“完美無缺”的置疑,對教材的置疑,對教師的置疑、懷疑,常常是創新的開始。教學中要讓學生做到不“唯書”不“唯上”,敢于懷疑已成為定論的東西。當然,發現疑難,提出問題,對小學生來講,有一個培養、訓練的過程。當然,要幫助學生激發興趣,養成質疑習慣。首先要轉變觀念,端正教學思想,打消那種怕學生提出的問題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擠占課堂教學時間、打亂教學計劃的顧慮。實際上,只要教師實事求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的。
二、培養學生思維的連動性
要培養學生的思維的連動性,首先要有足夠的空間讓學生能夠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讓學生通過自己所學習的知識來對問題進行判斷、分析、推理以及他們自己的想象得出他們各自的答案,由于每個人的想象力不一樣,思維方式不一樣,各自的結果也是大相徑庭了。愛因斯坦說:“一切創造性勞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象開始的。”培養學生思維連動性的呢,首先,觀察感知,豐富表象積累。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觀察能力是發展學生認識能力的基礎,也是進行創造思維活動不可缺少的一種智能。因此,我們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指導學生觀察與課文有關的事物,如實物、圖片、影片與作文有關的景、物,如風霜雨雪、花鳥蟲魚、人情風俗、親戚朋友并且注意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善于將觀察到的用于課文的理解和作文的訓練當中,只有這樣,才能發展學生的閱讀和作文能力,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想象的發展。然后應該啟發引導,拓寬想象空間。如果我們單純地談教學,忘記了教學活動背后還存在著一個廣闊的、豐富多彩的世界,那么我們的語文教學會變成一種缺乏生氣的活動。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把觀察、思維及各種實踐活動聯系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學得活潑、深入、全面,有助于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
三、打破學生定向思維的思維方式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經過老師的啟發和引導,學生們習慣性的形成了一種常規的思維方式,至惠安站常規的思路去思考問題,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就要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現在的學生大多數都是被動接受,少了自我意識。創造性思維它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一代新人,這是21世紀教育的核心任務。面對新世紀新技術革命的挑戰,我們培養的學生,頭腦應當更靈活、更機敏。思維定勢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始終是存在的。我們在教學中,應認真考慮它的兩種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維定勢的積極作用,促使產生學習的正遷移;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知道,從個人的內在因素看,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障礙就是習慣從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無意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問題,思考常常受習慣性思維的束縛。因此,我們要努力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幫助學生沖破狹隘的老框框,開拓視野,在形成求異思維過程中學習知識,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培養思維的多向性。同樣的問題有多種不同的說法,比如一個看圖說意思的題目,同一個題目就會有多種不同的結果,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事實久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所以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時候,培養發散思維的思維方式就成了必不可少得了。
四、鼓勵學生大膽求異
在課堂中,回答問題的時候,孩子們容易在以上一位的答案為基礎進行答題,不愿意自己動腦,尋求不一樣的答案,這樣的學生大有人在,所以在課堂之上就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地 提出不同的意見,這樣不僅有利于問題答案胡完整性,還有利于培養學生胡發散性思維。在學生理解課文、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設計拓展性的練習。變換文體改寫,變換敘述的順序,變換人稱等,通過多種形式的訓練,提高思維的變通性。如一年級教材中有《春風》一課,當學生學習完課文以后,老師可以讓他們嘗試把這首兒歌句中詞語的順序變換一下,意思不變,同學們覺得很有趣,作了多種變換,練習使同學們初步懂得了同一句子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子形式來表達。孩子們有了創作的欲望后,老師可以因勢利導,說:“這是一首兒歌,誰能也來當一回小作家,用自己的話也把春風寫一寫。”他們積極地展開想象,有的寫道:“春風像媽媽的手撫摸著大地,柳樹彎著腰蹲在河邊,長長的柳枝垂到河水中,真像一個釣魚的老公公。”有的寫道:“柳枝像小姑娘的長發隨春風飄揚。”有的寫道:“那青蛙就像歌星一樣在舞臺上唱歌。”孩子們用他們的童真、稚氣寫出一首首春天的歌,極大地發揮了創造性。
總而言之。在21世紀的我們,肩負著培養新一代的國家的棟梁之才的使命,我們更須培養出具有更高素質的人才,必須具有創新思維胡人才,創新是國家發展的根本,國家在發展,世界在進步,我們豈有不動之理。我們只有根據各自的實際教學中得到經驗,因材施教,才能得到更好的經驗和方法,培養出更好、更多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