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國
【摘 要】教學評價無疑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實施教學評價的目的在于改進教學,實現高效的教學,評價的多元化是新課程標準中強調的重點,是實現學生高效學習的重要舉措。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手段,有利于改進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提高其教學質量,推動其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 多元化評價 具體措施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20
教學評價一直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但是在傳統教學中評價權歸屬于教師。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同樣也不例外,教學評價形式單一,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但是從長遠來看對學生的學習發展造成嚴重的制約和消極影響。正因為如此,新課程改革針對教學評價有了新的認識,《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對學生的評價應該從甄別式的評價轉向發展性評價,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學會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由此可知,教學評價最終指向的是學生的發展,學習成績的考量僅僅是教學評價的一個方面,與三維目標相對應而言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學評價最終要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這與傳統的教學評價相比較,無疑是重大的突破,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因此,作為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有責任通過多元化的評價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下面,筆者將闡釋以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三個維度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手段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一、自我評價方面
(一)信息技術課堂的自我評價
對信息技術課堂表現的評價是自我評價的重要方面,包括“課堂自控”“學習動機”“競爭意識”“學習參與”“合作表現”五個模塊。“課堂自控”是針對學生在課堂中的紀律表現,能否實現專心聽講;“學習動機”是著重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學習渴求程度;“競爭意識”指是否有自己的目標和要求;“學習參與”針對課堂提問和舉手發言情況;“合作表現”指在學生合作學習中的參與表現。通過對信息技術課堂的自我評價,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形成了自我目標和期許,逐漸在內心形成一套標準去要求自己。當然,針對小學生的特點,課堂表現的評價僅僅是自我評價的一個方面,學生對自我的評價,意在培養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狀態和經過,對學習過程有一個初步的總結和反思。
(二)信息技術課程中的階段性自評
階段性自評是自我評價的另一重要方面,它根據階段性復習總結、伴隨著某一階段的學習總結而開展。針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實際情況,筆者一般以一周為一個階段,自評類別有“知識能力”“技能與創新”和“情感態度”。“知識能力”的自評項目有:1.這一星期學會了哪些知識點?2.通過向老師、同學請教,又掌握了哪些知識等;“技能與創新”如:1.學到了哪些操作方法?2.在操作中遇到困難,最終解決了嗎?怎樣解決的?3.結合新舊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了嗎?4.自主探究學習到哪些新技能等;“情感態度”的自評類別如:1.這星期完成作業的效果怎樣?2.有和同學合作探究嗎?3.成功完成任務的感受怎樣等。
通過階段性自評,讓學生有意識地回顧總結上一星期的學習,找到最大的收獲和不足之處,最終是為引導學生獲得進步、成功的體驗,讓其快樂地學習信息技術。小學階段的學生尤其是低段學生對自身的評價缺乏客觀性,很可能對自我評價的結果造成偏差。因此,在開展以上兩種自我評價時,教師應該講清楚自評項目,在教學過程有意識引導學生記錄學習狀態和過程。通過自我考核,學生自我評價對信息技術學習情況有較為清晰的認識,同時也能夠從小培養學生客觀公正認識自我的意識和態度。
二、小組評價方面
新課程改革大力倡導小組學習模式,因此,在進行信息技術小組學習的同時,可采用小組評價的手段與之配套使用,可大大提高其效果。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操作活動較多,因此,教師可將任務布置給小組去完成,每個小組自行分工,共同完成任務,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評價可以實現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極大的完善傳統教學評價的不足。通過小組評價不僅能夠反映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也更能夠反映出學生的團體協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互助意識。其評價更注重學生綜合性的評價考量,能夠發現學生的個性化特點,促進教師的教學。
例如,在學習《制作圖文并茂的幻燈片》時,為幫助學生真正掌握幻燈片的制作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筆者擬定了“我愛我校”的主題,要求學生分小組共同完成這個主題作品。在活動實踐中,小組成員首先會確定內容,再明確分工、協同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是全方位考查學生包括溝通交流、收集資料、篩選組織等能力。學生的收獲也將是全面的,可以從別人身上學習到新的能力和知識,同時也能夠發現自身的不足。正是通過小組學習的形式,促進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高效,所以更要采用小組評價的機制才能對學生有全面正確的評價和定位。
由此可知,小組評價能在學生自評的基礎上發現學生身上更多的潛能和特點,同時,小組評價是數雙“雪亮”的眼睛觀察的結果,能夠發現教師一雙眼睛所不能發現的特性。因此,小組評價是教學評價中重要的一部分,和自我評價一起體現了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有利于構建高效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
三、教師評價方面
除了學生自評以及小組評價之外,教師評價同樣不容忽視,在傳統的教學評價中多以教師的評價為主,顯然有其合理意義,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中應該繼續發揮教師評價的積極作用。教師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具有學生不具備的引導、組織和調整教學活動的作用,教師基于自身的專業素養在課堂教學、作業批改和學生談話中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到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思維和學習習慣上的優勢和弱勢,并做出正確客觀的分析和評價,這對于教學的改進和學生的發展而言至關重要。同時教師在評價時應該多結合學生的日常表現,不應過分著眼于學習成績,要盡可能多發現學生的潛能和優勢,并在教學中循循善誘。另外,教師的評價應以正向、積極為主,注意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的點滴成就,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地推動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四、結束語
教學評價并不是教學活動中可有可無的工作,它指向于學生的發展,對學生的評價要在新課程標準的詮釋下應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手段。本文著重介紹多元化評價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的具體應用,希望能為廣大教師的教學和研究提供一點啟發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