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彥
摘 要:近幾年,由于我國一味的追求經濟的發展,使得我們國家的自然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并隨之而來出現了很多的環境問題。生態公益林是我國環境保護的主要途徑之一,生態公益林可以有效改善周邊環境的空氣質量,有利于自然生態循環、生物多樣性、國土生態安全等,生態公益林已經成為我國環境保護政策的重要體現。本文結合筆者實際工作經驗,對我國生態公益林管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探究,并提出了相關解決措施,以更好的促進我國生態公益林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
關鍵詞:生態公益林;管護;問題分析;強化管理
生態公益林主要包括林地、森林、林木等受到特殊保護管理的區域。生態公益林具有維持生態平衡的作用,同時能夠對人類客觀生活環境進行保護和改善,對物種珍稀資源進行保存,具有加強國土安全防衛的作用。另外生態公益林還可用來作為旅游資源、科學實驗研究基地、軍用屏障等。生態公益林主要包括國家公益林、省級公益林、特殊林區、重點林區等。
一、生態公益林管護現狀
近幾年我國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導致生態環境問題的產生。目前我國存在著十分嚴峻的環境問題,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災害性天氣的發生等都與環境息息相關。為此,國家開始加強生態方面的建設,公益林屬于生態建設的范疇,公益林即為公益性質工程。公益林一般設置在比較偏遠地區,由于偏遠地區的經濟相對較為落后,并且對生態公益林的認識程度不深,因此一些人為一己私欲,對公益林進行亂砍亂伐,使得公益林建設受阻。另外,部分地勢相對較低的公益林被用來作為耕地,極大地減少了公益林的面積。然而國家對公益林所提供的補償資金并不多,無法滿足農民的需求,難以喚起人們對公益林的保護意識,公益林的管理及保護難以實施。由于以上諸多原因導致公益林的建設與發展受到阻礙,公益林的管理及保護未能得以正常實行。
二、生態公益林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1.全民參與生態保護的意識不強
生態公益林長遠的發展,離不開全民的參與。近年來,國家對公益林的保護和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視的,通過強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及大量的資金投入給予保障,但仍有少數人為了眼前和局部的利益而有意無意地對生態保護進行破壞,在整體上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2.生態公益林管理機制不健全
我國生態公益林建設只是剛剛起步,缺乏健全的管理機構及完善的管理制度。鄉鎮級林業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較少,而森林分布廣,因此人均任務量大,并且報酬偏少。這種情況下容易形成惡性循環,監管效率難以提升,達不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公益林建設中普遍存在“重造輕管”現象,也就是前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造林,然而后期對其管理投入過少,政府沒有設立獨立的管理機構及培養管理型人才對公益林進行管理,因此,公益林的建設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理想結果。管理部門并未對亂砍亂伐現象引起足夠的重視,使得這種想象越發嚴重,從而直接導致公益林的破壞。
3.生態公益林的管護隊伍力量不足
目前生態公益林各經營單位都成立了公益林管護大隊,但由于資金及林業現狀的制約存在著人均管護面積過大、交通工具落后、管護隊員整體素質偏低的普遍現象。目前現狀是由于可采資源的逐漸減少,使林業企業工資低,職工的福利待遇也急劇下降近乎沒有,使工作積極性明顯下降,年輕力壯的職工很多都外出打工,放棄了林業的工作,新生年輕一代也沒人愿意去從事林業工作。使林業一線的職工平均年齡在45歲以上,后備力量嚴重不足。管護隊的工作沒人愿意去作,很多情況都是一個護林小分隊由一個或兩個正式林業職工與外雇的當地村民組成,村民可以兼顧到自己的農田,這樣才能保證他們的收入,用他們時髦的話說是兼職,農忙時不耽誤家里的農活。這部分人林業專業知識薄弱、主人翁意識不強。另外看護巡邏的交通工具落后,交通工具多數是自行車、摩托等,自己的責任區一天不能巡邏一遍,存在著看護漏洞和盲區。
三、生態公益林管護措施
1.加大生態公益林的建設力度
采取封山育林的方式為主,避免人畜干擾和破壞。對于公益性較為重要的生態區域,且交通便利,可以實行人工造林,通過人工種植優良鄉土闊葉樹種,實施林分改造,提高林分質量。林分改造重在保證造林成效,適當提高撫育經費政策,對經濟欠發達地區尤其粵北石灰巖山區實行經濟扶持傾斜政策,加大對生態公益林建設投入,擴大生態公益林面積及提高生態功能。
2.防治結合,強化管理
加強生態公益林的管護工作,提高森林質量,避免片面追求營建面積與規模,調整管理和營建的工作關系與重點,加強森林的守護。由于森林管理的特殊性和艱巨性,在具體的生態公益林管理過程中應以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定期進行病蟲害防治措施,建立監測預報體系,從源頭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傳播與蔓延。與此同時,還要嚴格執法,加大林地監督檢查力度,對各地非法侵占林地行為進行查處。重點保護珍稀物種、鄉村樹種、大徑級林木,禁止進行商業性采伐,打擊濫砍濫伐、亂占林地、偷牧毀林、開墾開礦、采石筑墳、挖沙取土、修建房屋、修筑道路等破壞生態公益林的違法行為,加強征占用林地審批流程控制,堅決避免不經審核批準就擅自侵占或變相侵占林地的違規行為。加大法律宣傳力度,讓廣大干部、群眾了解和掌握違法占用林地的嚴重后果。
3.提高工作人員素質
生態公益林的管護落實關鍵在于相關工作人員的執行與實施,應加強相關人員的技能、法律法規、職業道德的培訓與教育,提高認識,使其明確工作職責與使命。同時,還要對工作中出現的濫用職權、徇私舞弊、違規操作、弄虛作假、不作為或濫作為的工作人員,依法追究責任。推行責任管理制度,簽訂《保護和管理生態公益林資源目標責任書》,層層落實森林資源保護責任制,將個人的經濟效益與工作成果掛鉤實行績效考核、責任承擔,對不履行管護責任,造成生態嚴重破壞的依法追究責任。
四、結語
目前,我國已經從法律層次加強了生態公益林的保護,包括《環境保護法》、《森林法》等,體現出國家對生態公益林的重視程度。生態公益林保護工作本身屬綜合性較強的工作,我國生態公益林涉及范圍廣、業務量大,林業站必須通過有效措施加強生態公益林的保護。
參考文獻:
[1]姚新紅,劉朱燕,魏娜,等.如皋市生態公益林管護現狀及建議[J].寧夏農林科技,2016,57(7):52-54.
[2]李世金.加強生態公益林保護促進生態文明建設[J].中國農資,2013(28):107.
[3]楊明.淺談如何加強生態公益林管理[J].農業與技術,2014(9):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