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兵
摘要:實驗是探究自然學科的法寶,對于初中生來說化學現象和概念都比較抽象、難懂,如果我們借助實驗讓同學們親自動手操作和體驗化學知識生成和發展的過程,就能產生形象認知,利于知識到能力的遷移。本文結合一線教學實踐對怎樣用實驗引導學生認知化學知識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體驗;操作
實驗是探索自然學科的必由之路,對于初中生來說,化學學習中許多化學概念、現象和規律他們都沒有見過,對陌生的事物認知往往感到困頓,即便記住也無法達到深刻理解。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及時設置課堂實驗,一方面激活學生興趣,啟發他們通過動手實踐延伸思考,另一方面培養他們科學的實驗探索習慣,掌握基本的化學實驗探究技能。初中生多以形象思維認知為主,我們只有合理整合讓學生通過實驗體驗化學知識生成過程,就能真正還原以生為本的學生地位,真正完成知識到能力的遷移。鑒于此,我們聯系教學實踐對怎樣以實驗來引導學生體驗和探究化學知識進行例析。
一、通過體驗啟發思考
傳統的化學實驗教學多是讓學生照著教材中給定的實驗一步步模擬,這樣的實驗方式其實就是死記硬背,根本起不到體驗知識生成的作用。要想讓學生真正能從實驗中掌握化學規律,我們就要在學生實驗的關鍵環節進行層層引導和設問啟發,這樣才能讓他們注意到相關知識細節,有效培養學生尋找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里以“燃燒的條件”教學為例。假如一開課我們就讓學生去記憶燃燒需要的幾個條件,那同學們或者記不住,或者理解不到位,無法實際運用。為了強化學生認知,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筆者通過對比實驗來讓學生通過體驗產生形象認知:先將白磷和紅磷分別放在銅片下加熱,同學們發現白磷燃燒了,紅磷沒有。然后我們讓學生思考:①白磷和紅磷都是可燃物嗎?②為何銅片上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然后再將燃燒的白磷放進水中,燃燒熄滅,這是為什么呢?
通過上面的實驗體驗,讓學生通過對比結合問題進行思考:首先要燃燒必須得是可燃物,同樣加熱銅片白磷燃燒了紅磷沒有燃燒,說明溫度達到了白磷的燃燒點,而沒有到紅磷的燃燒點。那么溫度到達燃燒點必然是燃燒的一個條件;但是當燃燒的白磷放到水中,燃燒熄滅說明與氧氣隔絕的情況下不能燃燒,那么足夠的氧氣也是燃燒的必備條件。這樣以來同學們就能形象認知到燃燒的三個條件:①必須是可燃物;②溫度達到可燃物的燃燒點;③需要足夠的氧氣。同學們經過這樣的探究思考得到的知識經驗就很容易生成運用能力,許多同學們做完這個實驗就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總結出滅火的基本方法,有效達到教學的目的。
二、規范嚴謹的實驗操作意識
實驗是嚴密和嚴謹的,需要什么實驗器材絕對不能用其他代替,先做哪一步后做哪一步都要有嚴密的化學原理論證。所以化學實驗教學我們還要給學生強調認真學習,根據實驗目的和實驗原理嚴密地論證實驗器材和實驗步驟的方法。這就要求我們化學實驗中打破讓學生照著教材準備器材和步驟的方式,要注意在細節和關鍵步驟進行啟發,讓學生通過思考掌握實驗的精髓。
具體教學中我們可以先給學生進行實驗演示,邊演示邊講解,讓他們明白哪里需要注意什么事項,哪里是因為什么原理。然后放手讓學生操作,我們在旁邊給與適時指點。比如在“制取二氧化碳”實驗時,許多同學先在試管中添加了液體,我們就要及時讓學生認識到應先添加固體防止濺出;制取試劑用稀鹽酸不用濃鹽酸,因為濃鹽酸會揮發出氯化氫氣體影響二氧化碳的純度……實際上每個實驗都有嚴密的邏輯過程和嚴謹的操作步驟,我們一定要手把手地指導學生掌握原理,推敲步驟,注意細節。我們只有從實驗細節做起,才能培養同學們嚴謹的學習和探究態度,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鼓勵學生自主實驗探索
自主學習是以生為本學習理念的核心環節之一,是新課改推崇的學習方法。外力強加的知識同學們可能難以理解,為了讓知識完成內化和遷移,我們可以讓同學們在掌握基本知識后,自主設置實驗來驗證和體驗化學現象和化學規律。
這里還以為“燃燒的條件”教學為例,同學們掌握了燃燒的基本條件需要溫度、可燃物和氧氣之后,可以鼓勵他們動手設置實驗,驗證通過怎樣的方式達到滅火的目的,也可以讓他們通過實驗去探索通過怎樣的方式加強燃燒的激烈程度。這其實就是對知識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對學生活學活用,生成運用能力的考驗。同學們根據這三個條件,以實驗的方式體會到滅火的幾個基本途徑:①降溫到可燃點以下(這個不容易做到);②隔絕與氧氣的接觸。這就是用水潑火和用二氧化碳滅火的基本原理。
同學們經過自主設置實驗,以形象、直觀的方式來探索自己對化學反應的猜想,從而培養他們用嚴謹的實驗探究自然科學的基本素養,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本文是生本理念下化學實驗教學是心得體會,總之,實驗是引導學生形象體驗化學知識生成的手段,教學實踐中,我們一定不能沿襲傳統的模仿操作,要能深入到學生體驗中,在關鍵環節進行啟發和指導,讓他們認識到每個實驗步驟對應的實驗原理和注意事項,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養成動手實踐,嚴謹探索的學習習慣,為高效化學課堂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