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
摘要: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習慣對學習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只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對小學生而言,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以后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貧困地區留守兒童較多,很難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文對貧困地區留守兒童缺乏良好學習習慣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對培養留守兒童良好學習習慣的策略進行探討,以有效提升留守兒童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貧困地區;留守兒童;學習習慣;培養策略
貧困地區由于經濟條件差,大部分年輕父母都外出打工,留守兒童十分普遍。同時大多數留守兒童嚴重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其父母不在身邊,學校就需要擔負起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責任。此外,小學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只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夠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更好地掌握教學知識,以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
一、貧困地區留守兒童缺乏良好學習習慣的原因
(一)缺少家長重視
貧困地區的地理位置較為偏遠,人們接受教育的程度較低,并且嚴重缺乏對教育的重視力度。同時因為學習習慣是一種隱性行為,家長對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所以家長沒有對孩子的學習習慣進行監督與培養,致使孩子慢慢形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并且糾正的難度很大。
(二)親友監護不當
貧困地區的經濟條件較差,大多數家長選擇外出打工,而孩子則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等親友進行照顧。但是祖父母、外祖父母都年事已高,并且文化水平較低,不能對孩子的學習進行有效監督,使孩子對自身學習放任自由,從而形成不良的學習習慣。
(三)缺乏學習動力
在貧困地區沒有形成完善的學習氛圍,很多孩子因為缺乏學習動力而輟學,甚至小學都沒有讀完。這樣不僅對其他孩子的學習狀態造成影響,而且嚴重降低孩子的學習動力,從而難以對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進行培養。
二、貧困地區留守兒童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一)提升家長的重視力度
對貧困地區留守兒童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學校需要與家長進行良好溝通。因為家長的受教育水平不高,致使其自身對教育的認識存在偏差。所以學校需要積極地與家長進行交流與溝通,以幫助家長對正確、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進行認識,提升家長對教育的重視力度,使家長與學校的意見達成一致,并讓家長認識到學習習慣的重要性。進而使家長可以對孩子的學習習慣進行有效監督,更好地配合學校對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進行培養,顯著提升培養效果。同時學校還可以通過電話、短信、QQ等方式與家長進行溝通,這樣可以幫助家長在外地也能對孩子的學習進行監督,參與到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教育工作過程中。
(二)增強課余輔導和監督
貧困地區留守兒童的監護人通常是隔代的親友,他們的文化水平與年齡使其不能很好地對孩子進行指導與監督,所以教師需要增強對學生課余時間的監督與輔導。首先,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觀察與監督,在學生出現不良學習習慣時,及時地進行指導與糾正;其次,在時間與條件都允許的情況下,去學生家里進行走訪,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幫助與輔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作業方面,對于成績不太好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地較少作業量,并降低作業難度;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進行適當輔導。但是不論作業量布置的多少,都要求孩子按照要求完成,不能出現拖拉現象。同時字跡要清晰、工整,完成作業之后需要進行仔細檢查,并進行自我評價,以對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進行培養。這樣既可以減輕學生的作業壓力,又可以讓學生根據教師要求完成作業。從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開始,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使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三)豐富教學方式,激發學習動力
對貧困地區留守兒童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以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為依據,為學生創建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選擇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實施教學,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更好的成長與發展。例如:開展與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有關的主題活動、文體活動,以有效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還可以組織相應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可以體會到學校濃厚的學習氣氛,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后的學習奠定結實基礎,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
三、結束語
貧困地區留守兒童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是因為學校教育的不充分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所以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以實際狀況為依據,運用有效的培養教育措施,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使家長可以與學校進行密切配合,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使貧困地區留守兒童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為孩子們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