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信丹
摘要:借助教育信息化優勢,加強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積極探索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模式。信息技術只有深入課堂,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才能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激發興趣;形象直觀;事半功倍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8-0069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的優勢在課堂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凸顯。信息技術的使用,不僅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環境,包括教材的呈現方式、學生的活動方式、成果的反饋形式等,而且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尤其在中職課堂上,信息技術的應用激發了許多學生的學習興趣。信息技術運用于中職課堂教學,其作用主要表現在: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中職學生具有好奇、好動、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等特點,往往影響課堂學習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課件不僅用來傳遞教學內容,而且還會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有利于調節課堂氣氛,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愉悅的現代化學習中掌握知識。比如,在會計課堂上,教師經常會用現實企業工作的視頻、圖片導入,成功創設職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所以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提出重點、突破難點。此時,教師無需更多言語,只須借助多媒體,便無聲地傳遞了教學信息,將不易表達的內容清晰、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二、貼近生活,學以致用
會計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在會計教學中,學生不僅需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而且要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以手工賬務處理為核心的傳統教學實踐模式形式單一,技術手段落后,實踐教學的內容簡單,缺乏創造性。隨著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介入,為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提供了物質技術條件。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學習各種會計理論知識時幾乎沒有什么問題,但一旦接觸真實的原始憑證,就變得非常陌生。還有很多學生在校成績非常優異,但在實習中碰到實際問題就束手無策了。這無疑與其在校接受的實踐教學有關,原因是教師在教學時過分地把知識“純粹”化,忽略了知識與實際工作的聯系。
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把教學內容和工作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既符合中職學生的認知特點,又能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用多媒體創設的工作情境拉近了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距離。例如,在上應付職工薪酬時,如果按照書上的理論,學生也許能記住,但印象并不深刻,因此筆者搜索了很多招聘廣告信息,并利用多媒體把教材內容與工作情景有機結合,讓他們來判斷這些招聘廣告中提到的待遇福利哪些屬于應付職工薪酬的范疇。學生在面對這些實際問題時,抽象難懂的理論知識就變成看得見、聽得到的現實問題,學生就會真正理解相應的理論知識,也體會到學習會計的樂趣。
三、形象直觀,事半功倍
對于很多中職學生而言,由于生活知識面窄、感性知識少、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運用信息技術能直觀形象地把整個過程顯示出來,可以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為他們學習知識架設一座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過渡的橋梁,幫助他們理解知識。對一些知識概念,無法通過文字有效地理解時,利用多媒體為學生鋪路搭橋,逐步降低思維難度,從而達到理解概念的目的。記得聽過一次數學的公開課,內容是《向量的加法》,如果單純從書上的概念去理解,比較抽象,當時溫州正好開通了直飛曼谷的航空線路,那位教師巧妙地運用了一張世界地圖,提出:“如果去泰國曼谷,如果從行程方面考慮,會選擇溫州直飛曼谷,還是從溫州出發,轉機去上海,再從上海飛曼谷?”引出了向量的概念,并利用多媒體技術作圖,使學生對向量的加法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獲取信息和分析處理信息,運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充分領略了數學之美。
信息技術也給中職會計課堂注入了很多新的活力,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將會計中許多枯燥、單調、抽象的內容轉變為生動形象,易學易記的信息,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教學效果。筆者在執教《稅收基礎》一門課時,很多的理論知識都很抽象,關于原始單據的種類、格式、填制方法、傳遞過程等內容,增值稅發票的填制、納稅申報等,若單憑教師的口頭講授和文字說明,對于沒有見過實物的學生而言很難理解,后來筆者以某財務軟件為信息平臺,讓學生動手操作填制發票、并上網體會納稅申報,幫助學生透徹地認識會計工作流程及所形成的原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化靜為動,體驗新知
運用信息技術教學,能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需要化靜為動、動靜結合、直觀生動地展現出來,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而且使學生學得主動,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針對當前很多中職學生動手能力差,就業遇到尷尬的局面,現在的中職課堂也努力與就業接軌。例如,中職會計專業的會計電算化、福斯特軟件等課程就是以企業會計信息化工作活動為主線,按照突出職業能力培養,按照職高學生的認知特點,讓學生在完成具體項目與任務的過程中來構建會計信息化知識,提高會計信息化職業能力,融“教、學、做”為一體。把書本上“靜”的知識轉化為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體會學習的真正意義。
有了信息技術這一平臺的支撐,使原本讓學生感到抽象,甚至有些枯燥的知識、理論變得生動具體、易于接受。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是目前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筆者堅信,只要我們大家共同為之去努力、去開發、去研究,就能真正實現中職教育在“做中學、做中教”,教學做合一;實現理論實踐一體化的目標。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第二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