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
【關鍵詞】 高效課堂;形式主義;表現;根源;危害;
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5—0046—01
近年來,我們的新課程改革實驗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大多數教師的課堂教學都貫徹了新課改理念。然而,我們也看到一些教師對新課程的精髓還沒有真正理解,在教育教學中還存在較為嚴重的形式主義。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課堂教學形式主義的表現
當前許多學校為了加快自己學校的教學改革,努力尋找一些比較成功的教學模式進行套用,現在比較流行的教學模式諸如杜郎口“10+35”模式、山東昌樂二中的“271”模式等,這些成熟的教學模式在全國都有著很大的影響,現在正在被許多學校學習、借鑒,但是很多教師在學習過程中只是注重了模式的操作方法,而模式的內涵卻沒有吃透。例如,有些教師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模式中,先是讓學生去自學,至于學習什么,怎么去學,學習的目的是什么,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等內容都沒有向學生介紹,只是告訴學生去學習,而“后教”卻又不考慮學生學習的情況,當堂訓練也只是隨意地來布置一些題目。雖然“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模式各部分內容都得到了體現,但是這也只是走了走形式。
二、課堂教學形式主義的根源
1. 理解表面化。無論哪一種模式的語文教學,它的產生與發展都有一定的環境,將其精髓總結并進行推廣,只能取其神,也就是說要根據本地的具體情況來改造,使之適應本地的學生。例如,“先學”,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如果學生的自學能力不強,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自學。而一些教師在學習過程中,過于注重理論,但是卻理解不到位,只注重了形式。
2. 盲目跟進。新課程改革已經推行了十多年,但是真正知道如何去實施課改的教師卻不多,許多教師為了順應課改,也只得隨風跟進,便出現了課改外衣下的傳統教學模式,這樣反而使得教師不明白怎樣去上課了。
3. 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果。要借鑒、學習一種教學模式,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根據現有模式、學生情況不斷地去調整、修正,在短時間內是不會取得什么好的效果的,然而一些教師只急功近利,想盡快取得實效,將學習到的教學模式強行地在自己課堂教學中實施,這樣反而造成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脫節,不利于課堂效率的提升。
三、課堂教學形式主義的危害
1. 干擾了正常的語文課堂教學。教無定法,然而為了套用模式,很多需要講的內容教師不敢多講,需要拓展的內容不敢擴展了,怕被扣上傳統教學的帽子,教師反而變得畏首畏尾,有時候不知道如何去教學,模式的學習成了干擾教師正常教學的重要因素。
2. 學生的語文素養得不到提升。現在出現的各類不同的教學模式,都是以發展學生能力為前提,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然而在形式主義教學中,教師只是在教學過程中按照學習模式的形式去做,對于學生的需要卻顧及得比較少,這樣就導致了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被動參與其中,教學變成了教師個人的舞臺,學生的語文素養得不到培養。
四、課堂教學中摒棄形式主義需注意的事項
1. 教學形式要適應教學內容。語文課文有不同的體裁,諸如記述文、議論文、寓言、小說、戲劇等,不同體裁的內容所關注的東西也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學過程中所采取的方式也是不同的,但是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方式,都要做到以下兩點:一要注意學習內容特征;二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學生真正理解了,學懂了,教師的教學才是有效的,如果教師只是按照自己預想的方式去教學,全然不顧學生,那么,教師講得再好,都不能算是一節好課。
2. 教學改革要從實質,不能簡單從形式上來衡量。現在的教學模式應當值得學習與借鑒,但是學習與借鑒并不等于直接套用,而是要根據學生的學情、學習內容來修正、創新。例如,本班學生的自學能力比較弱,要采取“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教師就得先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一些文章,年代距離學生生活較遠,學生理解時就比較費勁,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大量的講解,如果死扣著教條不去講,或者講得不透,就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
3. 教學活動要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教學過程當中所開展的教學活動應當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服務,不能為了迎合某一教學模式而去開展一些無效的教學活動,也不能為之而簡化必要的教學活動。評價更要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不能成為模式的應景之作。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