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平
【關鍵詞】 數學學習;特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5—0053—01
小學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重點課程,具備特殊性、復雜性等特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適時利用這些特點提高教學質量已經成為了一種發展趨勢。那么,如何掌握小學數學學習的特點,進而推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有序發展呢?
一、小學數學學習內容的特點
現階段小學數學學習內容與前幾年的數學內容相比較,大多數內容適合小學生學習的特點,并且也具備生動性與形象性。但是從小學數學這一基本屬性出發與分析,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中仍舊存在高度的抽象性與縝密性,這是小學數學學習內容的主要特點,兩者的結合映射出了小學數學教學的特征。
【結合小學數學學習內容的特點展開教學的策略】
從某種角度分析,小學數學學習內容所具備的抽象性與縝密性對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制約性。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并且還要從根本上保證教學內容的直觀性。筆者認為,教師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一是小學數學學習內容不僅要具備形象性,并且還要體現出教學的本質。通常情況下,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往往會采取比較直觀的方式對內容加以呈現,并且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將數學的本質貫穿其中,對數學知識所具備的抽象性加以強調,這樣才能避免教學內容的直觀化,真正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二是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加強對數學知識本質的理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需要采取案例結合的方式,并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形象化,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其內容,并且要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公式化與符號化,要從小學生的自身發展趨勢分析,避免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厭倦情緒。
二、小學數學學習過程的特點
從全局出發與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其學習過程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是系統性與漸進性相互結合的一個過程。通常情況下,在這一過程中會表現出兩方面的特點:一是整個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往往會受到小學生認識順序的制約。很多小學生初次接觸到數學這一學科的時候,因為受到自身因素的限制與影響,所以會存在不理解的現象。尤其是面對比較抽象的數學概念,往往會表現得比較茫然。如果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違背了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自身的規律,那么則無法保證數學教學活動有序開展。二是從整體角度分析,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是循序漸進的,這一過程中需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因為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并且每一個知識點所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這會導致學習活動分散進行。另外,因為每一堂課都會受到時間的限制,所以學生在這一堂課中所接受到的數學知識是有限的。數學教師不可能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完成數學知識較為系統的傳授,一般一章內容需要多節課教授。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會因為知識零碎,沒有形成系統的認知結構,而容易一邊學一邊忘,所以為從根本上避免這一現象,教師則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數學知識進行回顧與復習,讓學生在溫故的同時而知新。
【結合數學學習過程的特點展開教學的策略】
小學數學學習特點所具備的系統性與漸進性對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與實施會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會形成較大的制約。這種情況下,就要求教師嚴格按照系統性與漸進性的基本要求,采取切實有效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從根本上保證小學數學教學高效開展。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需要對小學數學教科書中的內容順序進行調整,使其更加符合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其次,需要在系統理論的基礎上對小學數學進行設計。小學數學教學是比較系統的工程,所以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首要任務便是將系統與分散之間的關系處理好。但是要想做好這一點,則需要做到兩點:一是將教學過程積極建立在系統性和整體性的基礎上,要以提高學生數學能力以及技能為主。二是在數學課堂中要保證每一項教學活動以及教學內容都具備有效性,將學生能夠學到有用的數學知識落到實處。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