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良俊 柴建安
[摘 要] 種子是重要的農業基本生產資料,種子質量的好壞關系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為此,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強化種子監管工作,穩定和規范種子市場經營秩序,保護農民合法權益,加強對農作物品種的有序管理。
[關鍵詞] 略陽 種子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7)02-0024-02
1 概況
略陽縣地處秦嶺南麓嘉陵江上游,平均海拔680米,全縣有耕地38萬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基本穩定在60萬畝左右,全縣每年還需要大量的農資產品應用于農業生產,糧食收入仍是我縣農民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全縣種子經營門店多達142余家,經營種子品種繁多,涉及17個鎮(街道辦)163個行政村(社區),種子市場執法檢查范圍零星分散,部分偏遠地方與四川、甘肅省接壤,交通極為不便,外地不合格農資產品經常流入我縣偏遠鄉鎮。
2 種子經營戶的分布及現狀
2.1 全縣種子經營戶142戶
其中:城關鎮街道辦21戶、橫現河街道辦4戶、西淮壩鎮11戶、金家河鎮4戶、白雀寺鎮8戶、郭鎮鎮7戶、馬蹄灣鎮7戶、黑河鎮16戶、兩河口鎮4戶、樂素河鎮5戶、徐家坪鎮14戶、接管亭鎮8戶、硤口驛鎮6戶、白水江鎮7戶、觀音寺鎮6戶、五龍洞鎮7戶、仙臺壩鎮7戶。
2.2 種子經營戶及全縣種子銷售的現狀
2.2.1 我縣種子經營人員45歲-60歲占全縣52%,35歲-45歲占全縣37%,35歲以下的占全縣11%。
2.2.2 農學專業(中專)人員占全縣種子經營戶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全縣種子經營戶36%,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全縣種子經營戶62%。
2.2.3 全縣種子經營戶年收入3萬元以上占全縣18%,種子經營戶年收入1-3萬元以上占全縣32%,種子經營戶年收入1萬元以下占全縣50%。
2.2.4 全縣每年銷售雜交水稻種子0.5萬公斤,雜交玉米種子26萬公斤,良種覆蓋率達到100%;據初步統計,近年來引進推廣雜交水稻新品種5個,雜交玉米45個,基本滿足略陽縣農業用種需要。
3 種子市場存在問題
3.1 種子經營人員文化素質低
一是種子經營人員普遍年齡偏大,文化水平低;二是缺乏種子方面科技知識和法律知識、服務意識差;三是經濟實力不強,發生種子質量糾紛時無力理賠。
3.2 品種多農民選購困難
同一種子經營戶被委托代銷多家種子公司品種,農民在購種時究竟選擇什么品種,很難作出決定,主要憑種子經營戶的介紹選擇,而在繁雜的品種中,多數經營戶不熟悉自己經營品種的優劣,僅憑資料給予介紹。
3.3 經營戶對備案工作重要性認識不夠
個別種子經營戶不能主動到管理部門辦理品種備案登記手續和進貨數量追加登記。
3.4 農民自我保護意識差
有的農民圖方便,有時購買走街串巷流動商販的種子,出現種子質量糾紛時,索賠無證據,無法得到經濟賠償。
3.5 種子品種多、亂、雜現象嚴重
現在山區農作物種子品種經營市場比較多、亂、雜,最多一個作物,多的可以達到70多個品種,往往病蟲害嚴重的品種,以及生育特性不適應,而導致減產的情況時有發生。
4 種子市場現狀幾點對策
4.1 加強種子執法隊伍建設
從事種子執法工作人員要懂得農業行政執法的程序,又懂得農業技術、種子知識。在工作中嚴格要求、認識學習、愛崗敬業、堅持原則、辦事公正、提高自身的辦案工作能力和執法水平,才能搞好市場監管工作。
4.2 定期對種子經營戶進行檢查、技術知識、法規培訓
現有的種子經營網點出現多、亂、雜的問題,要改變這種現狀,應重點的對種子經營戶進行法律法規和專業知識培訓,一是提高種子經營者的法律意識,培養種子經營者守法經營的理念;二是提高種子經營戶的經營基本技能,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文化,都能對購種農戶進行解答,避免種植風險;三是有計劃地安排經營范圍,撤銷合并種子銷售網點,盡量將證照發給資質高的經營戶,并對種子經營戶進行網上農資監管信息化平臺統一管理,以便減少經營點數量,改變多、亂、雜的現象。
4.3 嚴格實行培訓經營制度
各種子經銷戶必須進行培訓并頒發資格證書上崗(統一培訓考試后發給),每年進行年度培訓,凡是在種子銷售過程中出現過嚴重問題的,可取消其種子經營資格,如觸及法律的可以移交公安部門。
4.4 把好種子準入關
一是把好種子調入關,防止未審定品種種子流入市場;二是對委托代銷,專門經營不再分裝種子和分支機構要嚴格備案審查,凈化市場主體;三是對不申報擅自調入的品種或未經審定、有質量問題或無植物檢疫證書、證號的種子,由本地種子管理依據種子法依法查處;四是把好種子標簽制度,有條件的地方可實行標簽先行審查制度;五是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生產、經營行為,加強對零售商和邊遠鄉村種子市場監管。通過拉網式檢查和不定期檢查相結合,嚴厲打擊無證照生產、經營行為;六是并進行不定期的突擊監督檢查,對生產或經銷“未審先推”等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打擊,確保農業生產安全的種子質量準入關。
4.5 堅持新品種試驗示范和展示推廣
種子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農民收成的關鍵。山區縣地區復雜,作物生長環境差異較大,有十里一重天的說法,在良種推廣過程中必須堅持先區域試驗示范,后推廣的原則,嚴禁未審先推、未引先售、未試先種,打擊亂引泛濫的違法行為,以區域試驗、展示觀摩、示范引導經種子監管、農技、植保等單位對該品種的抗逆性進行鑒定,并對試驗示范進行進行綜合評審鑒定,經評審適宜本地環境條件下生長的良種才能大量調入,對不適宜本地生長的品種嚴禁調入。讓農民通過觀摩去選擇種子,種植放心的優質品種。
4.6 規范種子經營管理制度
當前,由于種子市場全面放開,種子經營企業不斷增加,建立種子委托代銷點已成為種子經營企業擴大銷售、搶占市場的有效手段。
5 創新種子管理機制
一是引入保險機制,鼓勵在種子經營過程中與承辦農業保險的保險機構合作,在農戶購種時財政補貼農業保險,增強農戶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降低農戶種植風險指數;二是建立全縣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實現農產品種子“從生產到經營”全過程追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