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曉利
[摘 要] 羊在集中大規模飼養的條件之下,其體質與進食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且存在著競爭,導致體質兩極分化。體質方面較差的羊只疾病發生率相對增高,容易染病,近而在羊群中傳播,使得整個羊群發病造成死亡,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所以在大規模飼養時應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本文從疾病發生原因,種類入手,探索羊病預防的方法,為養殖戶減少經濟損失,維護生態環境。
[關鍵詞] 羊 養殖 疾病 預防
[中圖分類號] S8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7)02-0261-02
1 羊病發生主要原因
1.1 營養狀況:羊本身是一種食譜很廣的草食家畜,在自然的放牧條件下,羊得到的營養也較全面。營養狀況不佳的羊比營養狀況良好的羊抵抗力差,更易致病。
1.2 檢疫狀況:未嚴格按照相關規定注射疫苗的羊,羊體對病原體缺乏免疫能力。
1.3 養殖環境:羊舍不通風,衛生環境差,飼料不合格等問題,都會引起羊只疾病,甚至傳染病的發生。
2 常見羊的疾病分類
對羊疾病的研究分類有利于“對癥下藥”、“分類治理”,從而提高治療效益,目前羊的疾病主要劃分為以下三種:
2.1 傳染性疾病
主要是外界的病原體感染了部分羊之后,會通過羊與羊之間的接觸而迅速的在羊群之間進行傳播,從而導致了整個羊群染病。它發展迅速,如果未能及時防控,將會導致病源傳播,甚至出現批量的死亡,給養殖者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2.2 寄生蟲疾病
主要是指原蟲、蠕蟲等寄生蟲,長期在羊的體內或體表寄居,它能吸取羊的營養為己所用,或者產生毒素釋放給羊損壞羊的內臟器官,造成羊的生理機能下降,營養不良。長期會造成羊貧血,免疫力差甚至會造成羊的死亡。
2.3 普通性疾病
普通性疾病是指羊在飼養的過程中,由于飼養管理不當,或者是外界環境的變化引發的疾病,像內科病、外科病、營養代謝性疾病、產科疾病及各類中毒病等一系列疾病,這類疾病一般不會傳染,一般都是散發。
3 羊疾病的預防與控制
針對羊疾病的防控,主要把握好“養、防、治、檢”這4個關鍵環節,各環節都達標,才能實現綜合性管理羊群的目標。
3.1 養
3.1.1 羊舍選址:羊舍選址應在地勢高干燥、背風向陽的區域。羊群活動的范圍內不能有積水。同時要有充足清潔的飲水。
3.1.2 品種選擇:品種選擇時,要選擇健康、強壯的公羊、母羊,并采用自繁自養,隔絕外界病菌傳入。進而提升后代羊整體品質,以及抵抗能力,同時減少各種疾病的引入。如果養殖者想要培育良種的種羊,就必須選擇純種的公羊、母羊;如果作為商品羊培育,則通過雜交來培育出更優質的后代羊,且要嚴格杜絕近親繁殖。是羊的質量整體得到提升,進而提高養殖者的經濟收益。
3.1.3 飼料選擇:飼養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選好飼料,對飼料進行定期檢查,嚴禁飼喂變質、發霉的。羊不同生長期飼喂不同的飼料,且要都各品種合理搭配,使羊全面吸收營養成分,提高自身質量。尤其針對處于生長發育期的羊羔以及妊娠期的母羊,更要合理增加各種所需營養成分。
3.2 防
3.2.1 定期消毒制度
①圈舍日常消毒:首先定期使用機械工具進行清掃;然后更換圈舍內的墊草,并噴灑消毒液。消毒周期為:冬季每隔一月進行一次;春、秋間隔半個月;夏季間隔10天。
②入場消毒:對出入圈舍的人員進行嚴格控制,無關人員不得進入,相關人員進入時也要更換消毒服和鞋子。外來車輛也要嚴格消毒才能進入。
③排泄物處理:對羊的排泄物進行集中處理、消毒,防治其中的細菌或蟲卵傳播;亦可以進行集中發酵,作為作物的肥料,通常需要發酵30小時以上。
3.2.2 完善驅蟲制度
羊養殖過程中,主要通過定期驅蟲來預防寄生蟲病的發生。驅蟲可以防止羊營養流失,或在輕度感染寄生蟲類病后防止病情惡化造成損失。驅蟲一年3~4次,一般選在3、6、9、12月份,有利于羊的安全過冬。驅蟲藥物種類多樣,在實際操作中要根據病蟲種類選擇驅蟲藥物。例如血蟲凈可用于防治羊焦蟲病,左旋咪唑對于取出多種線蟲都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驅蟲藥應該交替使用,長期使用某單一藥物很容易導致寄生蟲產生耐藥性,導致驅蟲效果不理想,以及對于阿維菌素商品往往缺乏穩定劑,所以藥效難以保證,用藥過程中要注意質量。而從外地引進的羊一定要驅蟲后再并入本地羊群,防止傳染病傳播。
3.3 治
如果發現羊只感染疾病,應立即進行隔離治療,并把周圍的疑似病例防止隔離、封鎖,然后將實際情況上報發給上級主管部門,在專業獸醫確診后,再進行合理處理,通常采用無毒化處理。
3.3.1 口蹄疫
癥狀為口蹄部位出現水皰和爛斑,消化黏膜出血,心臟內膜發生病變。可以通過飲水,淚液,口水,糞便進行傳播。一旦發現患病羊只,就要及時撲殺,阻止病菌的大范圍傳播,并向上級部門匯報,隔離封鎖,嚴肅對待疫區病羊和同群羊全部要撲殺并且作無害化處理,最大程度上減小損失。經過一定時期觀察確認再無病羊時,徹底消毒后,經有關單位批準,方可解除封鎖。
3.3.2 羔羊痢疾
主要針對羔羊,危害較重,很容易導致大批量羔羊死亡。通過對處于妊娠后期的母羊的飼料進行合理搭配,保證營養均衡,可以有效降低羔羊患病率。在本病的發生地,母羊分娩前要兩次注射甲醛菌苗,使羔羊獲得免疫力,還需要注意防脫水和護心工作。
3.4 檢
政府部門要加強動物檢疫。針對羊群,期檢疫要求比較嚴格,從羊只的出欄到后期銷售,中間還要經過出場,收買,運輸,屠宰四步檢疫,每一環節都要有序進行。養殖者在選擇種羊時,堅決避免在疫區采購,非疫區采購的,也要經過一個月以上的隔離,才能與健康羊只混合飼養。
4 結語
綜上所述,主要針對羊養殖過程中常見疾病發生的原因,進行詳細論述,并提出一系列防控措施,把握好“養、防、治、檢”四個環節,提升防控效率。
參考文獻
[1]馮學會. 羊的疾病預防與防治措施[J]. 當代畜牧,2014,02:60-61.
[2]康利蕊,楊自全. 舍飼肉羊的疾病預防[J]. 鄉村科技,2011,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