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元旦
摘要:語文知識面比較廣,思維方式也相對開放,所以高中語文教學部能拘泥于讓學生去死記硬背,而是從他們的認知規律出發整合教學內容,讓同學們在知識體驗中獲得科學的學習方法,這樣能舉一反三,生成語文運用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理解;合作探究;設問啟發
語文的知識面比較廣,許多高中生都抱怨語文難學,就是突擊一段時間也無所提高。學生抱怨的確實是實際情況,語文知識是在良好的學習習慣下長期積累的結果。所以我們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能以科學的方法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讓同學們從閱讀理解到合作探究全部體驗知識生成和發展的過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充分激活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有效提高當堂知識認知率。鑒于此,筆者結合一線課堂教學,從學生的實際認知規律出發,總結出語文課堂三步一體教學流程,以期拋磚引玉。
一、閱讀理解
語文是對活的漢語的系統學習,閱讀理解是語文學習的必備技能,閱讀理解是語文考查的重點和難點,在現行高考語文中占有很高的比值,所以語文教學一定要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理解能力。閱讀是信息的輸入,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初步認知生詞和表達句法;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閱讀體味作者的情感表達,這就是上升到的“言志達情”的高度,從而熟能生巧產生語感,能有效為自己的表達服務。下面我們結合高中語文人教版《祝福》教學實例來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和體味語感。
先讓同學們齊讀課文的前半部分。
師:同學們結合預習和閱讀,思考一下魯迅先生在《祝福》開頭對舊歷年底的描寫寄托著怎樣的情感?接下來祥林嫂是怎樣出場的呢?
生1:開頭的背景描寫看似平常實際是用本應該歡快的年與慘淡的背景形成對比,為了造成了濃厚的悲劇氣氛。
生2:從作者用“沉重”的晚云,“陰暗”的天色和“將魯鎮亂成一團糟”很明顯作者對這樣的氣氛很壓抑,為接下來祥林嫂出場烘托氣氛。
師:大家分析的很好,也找到了表現整體氣氛的著重點。作者分別通過視覺、聽覺和味覺寫晚云的閃光、爆竹的鈍響、幽微的火藥香,這樣層次分明,讓舊歷年的氣氛更真實;除了同學們分析的悲劇氣氛外,作者“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買得起福禮和爆竹之類的”通過破折號這個細節讓反映出,舊社會秩序貧富分化差距大,窮人連爆竹都買不起根本無福可祝。這就從根本上揭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基礎。
再次齊讀祥林嫂出場那段,完畢。
師:大家讀到作者遇到祥林嫂有怎樣的感想?
生3:突兀。本來作者要去拜會朋友,突然遇到變化很大的祥林嫂。
生4:吃驚。魯鎮的舊歷年基本都沒有變,而祥林嫂卻已經變成了乞丐,更讓作者吃驚的是祥林嫂沖著他走來,不是來討錢的,而是要問比較深邃的問題“人死了之后有沒有靈魂”,正是這一問承上啟下,引出了祥林嫂的悲慘遭遇。
師:非常好,作者前面的背景都在描寫魯鎮舊歷年“照樣”“自然也是如此”,唯獨祥林嫂已經變成窮困不堪的乞丐,這樣形成反差讓讀者的注意力更關注祥林嫂,從而詳細鋪訴其悲慘遭遇奠定基礎。我們可以在這部分中學到怎樣的描寫技巧呢?
生5: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人物出場前相應的背景渲染很重要。
生6:描寫景物和人物要從多感官、多角度描寫,吃能使文章更生動、形象。
如此深入淺出指導閱讀理解,讓學生有參與感,在充分的感悟和體驗中一遍遍閱讀和思考,能有效制約濫竽充數的消極現象,通過分析掌握經典的描物達情的手法,從而提升閱讀理解和寫作表達能力。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針對的是比較開放的學習內容,而高中語文課堂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語文分析和思考方法,所以就需要讓同學們經過合作探究,交流觀點,相互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認知知識,全面提升語文素養。合作探究中,我們一般參照學生的認知規律以“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原則構建3~5人的學習小組,布置共同的探索任務讓組員分工合作共同學習和探討,這樣才能讓知識交流更充分,吃能實現交叉體驗擴大課堂知識容量。
例如,我們在教學大家都覺得生澀難懂的文言文《鴻門宴》時,我們就可以采取合作探究來化解文言文知識密度大,困擾學生理解的教學難點。
1.布置小組任務。
(1)通過工具書理解基本的文言詞匯含義,然后朗讀全文。
(2)試著復述鴻門宴最精彩的部分,找出其中的典故和成語。
(3)理解句子間的邏輯關系,學習簡單的推理。
2.合作事項。
(1)組長參照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任務分工。
(2)合作學習過程中先完成各自的學習任務,再換角色進行交叉體驗,然后進行相互輔導與啟發。
(3)筆記員記錄學習成果。
3.學習成果展示,師生互動評價。
如此設置,同學們針對學習難點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便于統籌任務安排,在有限時間內獲取更大的知識流量,從而以互動的方式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提高學習效率。
三、設問啟發
問題是啟發學生深入探究知識原理的準繩。語文教學中,在知識銜接或者同學們難以發現的細節部分,我們可以設置問題啟發大家深入思考,有效遷移知識,生成運用能力。
比如我們教學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教學大綱給出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基本字詞句的基礎上,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情景交融寫作手法中的作用。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讓同學們體味情景交融的描物抒情寫作技巧,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問題進行啟發,引導學生思考和體味:
(1)作者從哪幾個角度來寫荷塘月色的?
(2)本文的文眼是哪句?課文分為幾部分?結構有什么特點?
(3)反復體味作者的寫作手法,嘗試仿寫,以臨摹的方式來提升自身寫作能力。
通過問題進行引導和啟發,驅動同學們深入閱讀、體會,對課文的理解和認知上升到更高的層次,懂得景物描寫時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表達,從而連貫了基礎學習到表達運用的知識生成過程。
本文是筆者結合多年的課堂教學經驗對三步一體提高語文課堂認知率的經驗總結。概括地講,語文教學不是沒有邊際,而是需要我們在教學中抓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閱讀分析問題的能力。只有讓知識以契合學生認知的角度展現出來才能讓學生在主動的探索和體驗中掌握分析方法,提升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