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紅
摘要:2014年堪稱互聯網視頻自制元年,各種互聯網長劇、自制劇及自制節目紛紛進入大眾視野。在眾多互聯網自制節目中,由愛奇藝視頻推出的辯論類真人秀節目《奇葩說》,自2014年11月29日第一期播出后,就掀起了網絡傳播上的熱潮。本文將結合節目的綜合特點和網絡媒體的運作方式,以《奇葩說》為例,對網絡自制節目的成功之道進行分析。關鍵詞:《奇葩說》;網絡自制節目;互聯網
一、《奇葩說》獲得成功的原因
1.節目形式新奇
不同于傳統辯論賽的形式,《奇葩說》對其進行了改版,讓觀眾耳目一新。與傳統的辯論賽不同,它所選擇的辯題極具開放性,天南海北、包容萬象。節目給予了辯手極大的自由,他們觀點獨到犀利、有理有據,有時談話雖稍顯任性,但邏輯卻條條清晰,加之導師、辯手個性化的衣著外貌以及極具特點的出色表現,使整個節目從形式上讓觀眾眼前一亮。同樣是辯論類節目,鳳凰衛視的《一虎一席談》就更顯專業性,辯者也大多是老成持重的學者和智庫人士,雖說兩者都是以群口辯論為主,但奇葩說在娛樂性方面更強一些,辯手的觀點更加天馬行空,選題也更犀利開放。
2.觀眾參與性高
《奇葩說》之所以受到年輕觀眾的喜愛,首先,《奇葩說》的辯題是節目組通過新浪微問、百度知道、知乎數據后臺,以及網友投票選取獲得的。其二,辯論的成敗由觀眾決定,并且呼吁觀眾在百度等網絡客戶端發表論點,與辯手一起講解自己對辯題的理解。《奇葩說》在每期節目中都會提示節目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上的活動。每位辯手起立發言時,字幕都會顯示該辯手的微博賬號,吸引觀眾與辯手進行微博互動。《奇葩說》還巧妙地利用了百度這一平臺,用百度貼吧為辯論雙方進行投票,還聯合了微博、微信等平臺合力聚攏年輕收人群。
3.節目內容多元化、包容性強
《奇葩說》的辯題內容既貼合受眾主體的生活實際又極富爭斗性,正反雙方的激辯,很容易帶動起觀眾的情緒,參與感、可看性十足。再加上臺上雙方辯手們的激烈爭辯和“奇葩”言論在給觀眾帶來樂趣的同時能夠牢牢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節目看淡辯論的規則,給辯手極大的話語空間,嬉笑怒罵,輕松自在,符合“網生代”追求自由、追求個性的意識。比如有一期辯題是關于“偷看伴侶的手機對不對”?馬薇薇說:“隱私,OK,你說偷偷摸摸像一條緝毒犬。但是,愛一個人,就是要低到塵埃里。別說是輯毒犬,草履蟲我都愿意做。上廁所給你遞手紙你不跟我講隱私,看一下手機你跟我講隱私。人家說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你跟你的器官講隱私啊”!這樣無厘頭且娛樂性強的話語,在節目中比比皆是,足以說明該節目的包容性之廣。
4.受眾定位精準
《奇葩說》作為一檔在互聯網播放的綜藝節目,其受眾群體主要是善用網絡的年輕人。它鎖定九零后為其主要收視人群,無論節目命名、節目風格、內容設計、播放時間等各個方面均迎合年輕受眾群的口味,投其所好,有的放矢。《奇葩說》中辯手的選擇,大多是以80后90后的年輕人為主,他們的言語表達風格也大多能為當今年輕人所接受。節目設計不拘一格,隨性自然,大家圍坐在一起暢所欲言,也符合年輕人追求自由的個性特征。
5.嘉賓及辯手的選擇
高曉松、蔡康永、馬東或博學多才,或機智儒雅,或幽默活潑,三人在新媒體上有著龐大的粉絲群,受到年輕人的歡迎和喜愛。此外,節目組每一期都會邀請一位娛樂圈中的當紅人物參與到節目中來,比如金星、海清、趙又廷、趙薇等。嘉賓們自身的粉絲群以及他們身上的話題性為《奇葩說》的高收視率做出不小的貢獻。當然,《奇葩說》的眾辯手也是各具特色,每一位選手都代表了一類年輕人,特色各異的選手能吸引不同的收視人群,聚沙成塔,最終實現覆蓋人群的擴大。最具有代表性的有馬薇薇、范湉湉、肖驍、顏如晶等。馬東曾這么評價肖驍:“沒有肖驍的《奇葩說》,還能算奇葩說嗎?”就可見辯手對節目的影響力了。
6.現實環境的施壓與減壓
視頻網站長久以來一直是電視媒體節目的搬運工,依靠轉播與引進各大衛視及海外電視臺的影視綜藝節目吸引網絡用戶。而隨著各大衛視發展策略的調整以及廣電政策的出臺,視頻網站既面臨著壓力也迎來了機遇,就在施壓與減壓之間,愛奇藝等視頻網站找到著力點,自己進行節目制作,《奇葩說》就是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環境下誕生并最終在各綜藝節目中成功突圍。
二、網絡自制節目給電視節目帶來的影響
1.內容開放競爭
在“限娛令”的大背景下,傳統電視媒體多多少少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這就導致一些電視節目,在內容開放競爭上受到了網絡節目的強力沖擊。這種內容上的競爭,會造成網絡自制節目與電視節目之間出現大量相似度較高,同類型,同題材的節目競爭。比如網絡自制電視劇的大量出品,因其制作周期短、劇情內容尺度較大,娛樂性更強,與電視上播出的電視劇相比,更容易受到觀眾的青睞。
2.觀眾的轉移
相對于傳統電視節目而言,網絡自制節目管理標準寬松,審批難度小,使得網絡自制節目可以在內容創意,表現形式,節目編排上進行大膽創新和突破,其節目也會更吸引觀眾的眼球。就此而言,電視節目的一部分觀眾就會被分流過去。
3.合作之路
現如今出現的另一種形式是網絡自制節目反向輸出于電視臺,例如《愛上超模》在湖北衛視的獨家播出,開創了另外一種網絡模式與傳統模式結合的路徑。還有優酷自制節目《曉說》《侶行》先后也反銷電視臺,《侶行》是一檔紀錄片與戶外真人秀相結合的節目,于2014年3月改編成兩集劇場版的形式在央視一套播出。這說明優酷網在自制節目反向輸出電視臺的運作上已漸漸成熟。電視與網絡的雙平臺播放有利于達到傳播覆蓋的最大化,能夠滿足不同受眾以及廣告主的需求。視頻網站自制節目對電視臺的反向輸出,是電視臺和視頻網站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