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文東
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組合作學習是時代賦予數學教學的要求。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打造數學的高效課堂成為當前課堂教學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打造;小組合作學習;高效;課堂
隨著小組合作學習不斷廣泛應用,它的教學優勢也不斷得到體現。它有利于形成探究學習的情境,能促進學生社會化發展的進程,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但相當一部分課堂教學的小組合作學習取得的效果仍是十分有限的,存在較大的研究和改進空間。本文就如何打造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高效課堂提出三點自己的看法。
1 小組合作學習要恰當處理好“合作”與“個性”的關系
在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必須處理好合作學習和個別學習的關系。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盡管強調群策群力的效果,但并不排斥學生個性思維的展現。走進數學小組合作課堂,不難發現,教師往往熱衷于教學過程中形式上的小組合作,更趨向于教學上的統一,這樣看起來表面上的結構完整、連貫流暢,但學生個性思維的展現卻被無形地削弱了。在這樣的數學學習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不到發揮。這樣一種由傳統教學到小組合作學習的轉變只是一個表面的變化,而非實際性的變化。
如在教學“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時,有的老師設計了如下問題:“1、利用工具,可以把圓柱體轉化成什么圖形?它們之間的體積怎樣?2、這個長方體的底面積和高與這個圓柱體的底面積和高有什么關系?3、你能推導出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嗎?”縱然這是小組合作學習的討論。但這樣的討論是一種有限性的設計,教師這樣為學生畫出固定的“圈圈”,學生個性的思維是沒有想象的空間。設計有價值性的問題是處理好“合作”與“個性”的關鍵。為此,我作出了以下嘗試:“1、通過實踐操作,在轉化過程中什么發生了變化,什么保持不變?2、轉化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圓柱體之間有怎樣的內在聯系?3、你能發現圓柱體的計算公式嗎?”兩者對比,這樣學生的思考的廣度就不同了。實踐證明,后者的討論就會出現水到渠成的見解:方法1:v=c/2×r×h;方法二:v=sh。這兩種見解其實都是正確的。教師只要正確引導學生繼續討論,學生就不難貫通這兩種方法的聯系:v=c/2×r×h=2∏r/2×r×h=∏r2h,也就是和v=sh是統一的。這樣學生就真正體會到了殊途同歸的教學效果了。因此,在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必須重視個別學習的成果,在組織小組討論前,應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小組討論才能激發出個性的火花。
2 小組合作學習要科學處理好“主體”與“主導”的關系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因此解決數學問題是數學學習的重要任務,這就決定了學生是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主體地位。由于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擔當“主角”的緣故,教師的主導作用往往容易被淡化,所以小組合作學習更容易走向一個極端——放任自流,教師的主導作用未能得以發揮。事實上,因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復雜性;學生的認知結構和理解水平等方面的原因,理想化的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是難以維系的,這就需要教師適時的點撥與幫助,把學生的思路引導在正確的軌道上。首先教師必須明確自己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作為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地位,激發學生自然而然地形成合作學習的動機,并自主地合作學習。其次當學生在合作中有困難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合作學習的技能,可以對小組提出明確的合作學習要求,也可以參與到小組中去,與學生平等地提出自己的見解或解決問題的策略。
如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經常會呈現出不同的解題方法,這時小組之間,學生之間經常會出現激烈的爭論,這正是開展數學小組合作的好時機。如“用一根鐵絲可以圍成一個長8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如果用這根鐵絲圍成一個正方形,它的邊長是多少?”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多數學生是這樣解答的:(8+4)×2÷4=6(厘米),但也有(8-4)÷2+4=6(厘米),還有(8+4)÷2=6(厘米),甚至還有8-(8-4)÷2=6(厘米)。這時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說出解題思路,多種解題方法就迎刃而解。當然,如果學生在理解上仍然有困難時,教師應給予適時的指導和點撥。“合作學習”正是師生全員參與的有效學習,這其中就要充分協調好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3 小組合作學習要正確處理好“結果”與“過程”的關系
在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學生很容易不自覺地陷入重結果輕過程的現象。具體表現為:1、教師只重結果或結論評價輕視問題解決過程的評價。部分教師以學生是否能正確得出結果為標準來衡量學生的合作學習是否成功,面對學生回答出現錯誤時,未能讓學生說出其思考過程,再作評價。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教師也容易忽略合作學習中的很多細節。如每一個小組中學生的參與度,學生的合作意識,思維的靈活性,是否認真聆聽同學的發言等等。2、學生更重視數學結論或問題結果而非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不難發現,在數學小組合作課堂中,全班的學習經常會少數幾個優秀的小組學習所取代。在這種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是不一定完整的。相對弱勢的小組在學習中難以高效學習,久而久之會造成惡性循環。
在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只有正確處理好“結果”與“過程”的關系,才能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第一,在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應更多關注學習的過程,要善待學生出現的錯誤,要讓學生說出其思考的過程,找出優勢再作出合理的評價。教師還要注重作合作學習中的細節。針對每一個細節作出合理的評價,讓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導向正確的發展方向。第二,在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不僅要追求結果,還要注重內容的落實,即考慮問題的過程。特別是新舊知識的聯系,不僅是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還要注意知識點之間的干擾。不但要關注優秀的學習小組,更要關愛弱勢的學習小組,讓他們有用武之地,體驗成功、高效的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教學手段,它對促進學生銳意進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小組合作是一把雙刃劍,使用得當有助于我們提高課堂效率,相反,如果使用不當,非但不能提高課堂效率,甚至會使課堂效率大大降低,因此,我們還應繼續在實踐中摸索小組合作的合理做法,讓小組合作學習真正為打造數學的高效課堂服務。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
[2]李春華.合作教學操作全手冊[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62.
[3]蔡祖泉.小組合作學習是高效課堂最主要的學習方式.
[4]張嵐.美國合作學習的理念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