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偉
摘 要:“互聯網+英語翻譯教學”是利用互聯網平臺、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傳統的英語翻譯課堂結合起來,創造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互聯網和英語翻譯教學的有機結合,不僅能夠滿足學生對新知資源的獲取,而且還成為傳統課堂教學的擴展和延伸,成為以項目為導向的現代商務英語教學與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將結合作者的教學實踐來探討互聯網+概念下高職英語翻譯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英語;翻譯教學
緒論
英語翻譯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其功能就是傳播一種文化和思想,兩種語言的彼此碰撞就涉及到了語言的翻譯。語言翻譯本身源于社會需求,又要回歸社會。翻譯課自然與我們所處的“互聯網+”時代無法分割,任何翻譯過程都離不開對原文的理解和有目的地產出新文本。既然如此,占信息加工主導地位的理解和產出過程最需要借助互聯網資源及互聯網終端設備。因此,互聯網+下的英語翻譯教學模式是時代的召喚,是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大進步。
1 互聯網+下的高職英語翻譯教學理念
1.1 充分利用互聯網。在互聯網時代下,面對隨處可見的智能手機和無線網絡,我們可以充分利于二者的便利性,完善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在恰當的文本情境下,有效利用師生的移動終端設備,鼓勵學生搜索與選擇,積極參與文本的轉換與交流互動,從而呈現符合翻譯規范、非統一答案式的目標語文本,最終促進翻譯學習的意義構建。首先,教師利用移動終端設備將課堂、課下翻譯文本內容的選擇、課堂相關背景知識的介紹等發給學生,讓學生對課堂內容以及翻譯文本做到心中有數。其次,學生要通過移動終端設備和互聯網資源來完成翻譯任務的相關工作,在翻譯的過程中,學生之間、甚至師生之間可以適時地交流與團結協作,更好的將源語文本轉換為目標語文本。最后,教師要鼓勵學生不要視標準答案為目標語文本的唯一標準,在翻譯過程中要符合翻譯規范,同時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而不斷提高翻譯能力。有效地利用互聯網資源和移動終端設備進行高職英語翻譯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
1.2 有效學習為中心。在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英語翻譯課,其課程存在的價值在于為學生翻譯能力的有效提高提供廣闊的平臺,但與此同時,對互聯網資源的過分依賴以及移動終端設備不為學習所用等問題也隨之出現。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該堅持以“有效學習為中心”的理念,在課堂設計上堅持雙重主體的原則,將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有機結合,師生共建和諧課堂,不是僅僅追求教學活動的形式多樣、課堂氣氛的熱烈等效果,而是要針對所選擇的源文本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合理利用移動終端設備,一切以達到有效學習為最終目的。
1.3 交互活動的多樣性。互聯網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好處,其中之一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容易和便捷了,并且不會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影響。將互聯網的這一優勢應用到高職英語翻譯教學當中,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依托于各種社交平臺和在線學習平臺,通過翻譯課堂和課下種種精心設計的交互活動,對于學生來說可以提高自身的翻譯能力,對于教師而言,能夠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并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對教學進度做出相應的調整。
2 互聯網+下的高職英語翻譯教學模式構建
2.1 立體化教學模式。立體化教學模式是指綜合運用“教室+語言實訓室+網絡+智能手機”將英語教學的視角從課堂延伸到課外豐富多彩的互聯網空間,突破英語課堂時空的限制,使學生幾乎可以隨時隨地地與同學、老師、甚至是網友(在網上一同在線學習的朋友)進行溝通和交流,形成高效的多重互動,提高學生參與度的教學模式。在立體化教學模式當中,教師所承擔的角色更多的是設計者、引導者和輔導者,以互聯網為載體,對學生適時地予以點播、指導,思維的引領和興趣的激發。這種模式能夠發揮信息技術的開放性、交互性、自主性與協作性等優勢,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生能力的提升,滿足學習者個性化語言學習的需求。
2.2 情境教學模式。“海量信息”和“知識碎片化”是互聯網時代的顯著標志,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高職英語翻譯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實現高效學習的前提條件。為了增加翻譯課堂的吸引力,教師可以將教材與網絡資源很好的搭配在一起。在講授完翻譯理論授之后,教師可以將本學期的翻譯課根據具體內容分為若干個情境,如經濟、政治、文化、旅游、教育以及日常生活等,將典型的翻譯技巧分別融入到每個“情境”當中,同時要注意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每個主題的文本為一個單元,每個單元包括至少兩篇該類文本,一篇來自教材,用于課上互動講解;一篇來自網絡資源,用于課下學生以小組的方式來協作完成并在課上進行展示,教師要注意選材的時效性和興趣性。在課前階段,教師先利用網絡將本單元的背景知識圖文并茂地發布在微信公眾號里面或者是微信、QQ群里,讓學生有閱讀、學習的欲望。在背景知識的后面隨即附上一篇文章,難度適中,內容與課上即將講解的文本密切相關。學生4-5人組成一個翻譯小組,在課前完成談論、翻譯,并將翻譯過程當中的想法、問題隨時與其他同學或教師進行分享。課上,各個小組以成果展示的形式將各自的譯文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展示,小組代表要講訴翻譯過程的具體細節,包括翻譯思路、翻譯技巧、遇到的困難以及解決的辦法等,并且還要說明每個成員的貢獻。小組展示完畢之后,全班可以展開頭腦風暴,對各組的譯文進行口頭評價等。最后,教師在本單元的翻譯教學當中,要特別針對學生在翻譯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翻譯文本進行重點講解。
2.3 學生自主學習模式。除了前面提到的課前翻譯階段的自主學習形式之外,教師可以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中英對照的新聞報道或者文章發到班級群里,供學生課余時間來閱讀,幫助其進行中英文之間思維的轉換。此外,教師要幫助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語言應用能力來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如對于語法不好的同學,教師要為其準備一些語法方面的翻譯練習,諸如此類。
結束語
將互聯網技術和資源融入到高職英語翻譯教學當中,能夠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促進教學資源的共享、創設輕松、合作式翻譯學習情境,實現學習交流的實時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各環節中來,提高其翻譯技能和職業素養。教師要當好引領者和陪伴者,用心傾聽學生的需要,全力支持學生的英語翻譯學習。
參考文獻
[1]高鵬,基于“互聯網+”的高職商務英語翻譯教學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17.
[2]李安娜.“互聯網+”時代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建構,2016.04.
[3]王雪群.基于“互聯網+”高職商務翻譯教學模式的構建[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