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兵++董少卿++石宏波++閆寧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在企業的發展中一直發揮著生命線的促進和保障作用。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企業的形勢任務發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如何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形勢新任務,創新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為企業的生存發展穩定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和智力支持,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亟待回答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思想政治;創新機制;改進機制
一、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
在今天這個日新月異的變革時代,社會經濟成分、利益分配、組織形式、就業形式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日益多樣化,這就對人們的思想認識和思想活動產生各種復雜的影響,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復雜性和難度。大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社會經濟成分多樣化及其發展,在思想政治方面會反映出各種各樣的要求,有的甚至會背離正確方向;在意識形態領域表現為多種思想觀念相互碰撞,矛盾錯綜復雜。特別是隨著企業改革的深入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調整,產生了下崗和待業人員增加、勞動就業壓力加大問題。經濟利益多樣化驅動著人們利用各種途徑去實現自己的物質需求,容易誘發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會使一些人行為失范,做出危害社會和他人的事情。而不同利益主體和利益實現形式的差異及收入差距,又會使部分人群心理失衡,甚至會由此產生不利于社會穩定的因素。
其次,生活方式多樣化使部分人在紛繁復雜的、各式各樣的生活消費觀念上不能明辨是非,盲目追求模仿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好逸惡勞,精神空虛,導致“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沉渣泛起。
第三,組織形式多樣化之下的各種社會組織,良莠不齊,活動頻繁,容易滋生有害社會的自由放任、分散無序現象,會削弱企業整體合力,有的甚至會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用來與我們爭奪群眾、爭奪陣地。“法輪功”問題,充分說明了新時期思想領域矛盾和斗爭的復雜性、尖銳性和長期性,有時還表現得相當激烈。
最后,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多樣化會使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系統難以覆蓋,形成不少無人問津的盲區和死角。
二、適應新形勢,創新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
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思想政治工作在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必須在內容、形式、方法、手段、機制等方面努力進行創新和改進,特別要在增強時代感,加強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上下功夫,只有這樣,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真正發揮好作用。
一是從加強入手進行機制創新和改進。眾所周知,傳統的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機制相對于新形勢而言有模式呆板、內容缺“新質”、“要素”有缺項、途徑單一、方法陳舊、覆蓋面小、任務在加重、隊伍在縮小等矛盾。因此,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問題是機制創新。
要加強就必須充實。首先是“要素”充實。應根據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在規律和新形勢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系統中的各方面“要素”,如領導體制、教育內容,陣地載體、途徑方法、隊伍建設,制度保障等“要素”方面的缺項填平補齊。同時,我們要結合企業實際把這些“要素”構建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其次人力充實。人力充實不僅僅是增幾個人或減幾個人的問題,重要的是為政工人員增加新知識,樹立新觀念,提高綜合素質,增強工作能力創造條件。再次是硬件充實。面對飛速發展的信息社會和企業政工隊伍必須少而精,工作效率必須提高的現實,我們必須跟上時代步伐,充實硬件設施,否則,很難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潛能。
要加強就必須更新。傳統思想政治工作的“要素”中有很多只要稍加更新就可發揮效用。我們要堅持“揚棄”原則,將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強制性,指令性更新為參與性、指導性;說教式、注解式更新為誘導式、解惑式;單向被動性更新為雙向互動性;手段單一性更新為融法治和企管為一體的綜合性工作。我們還要學會從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規律相結合的角度,從現代社會各層次人員特點出發,分層、分類更新思想政治工作形式與內容,因人施教,以追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最大化。
要加強就必須樹立“大政工”意識,形成“大政工”格局。思想政治工作不僅是全黨、全社會的大事,也是企業的大事之一。它事關改革發展穩定,不能只靠政工部門和少數政工人員去做,要在企業內樹立“大政工”意識,把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管理、企業文化建設緊密結合,融為一體,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多方面人員參與的思想政治工作網絡。通過各級各部門的相互配合,齊抓共管,形成企業協調發展的“大政工”格局,上下聯動、齊心協力以保證黨的各項中心任務在企業得到很好的落實。
二是從拓展入手進行機制創新和改進。隨著單位人向社會人的轉變,以企業為單位的思想政治工作網絡受到了挑戰。對于下崗、退崗等關系仍在企業,但各項活動均已基本脫離企業的職工群體和在崗職工八小時以外的“第三空間”的占領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課題。因此,拓展思想政治工作領域,成為機制創新的又一重要問題。
要拓展必須與企業聯合。基層企業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機制正在形成和發展中,它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相對企業而言,它又是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這一點企業必須有足夠的認識。首先,企業要切實弄清思想工作對企業的特殊作用,把握其特殊地位:其次,企業要樹立聯合、依靠、互融意識,在促進和推動基層文化建設方面積極創新,充分發揮基層的作用,切實把握不在崗職工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推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全面發展。
要拓展必須與社團組織加強聯系。群眾性社團組織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員工參加群眾性社團組織,利用業余時間開展各項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是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補充。因此,我們要加強與社團組織的聯系,真正發揮群眾性社團組織的優勢,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渠道,擴大思想政治工作覆蓋面,切實把握職工八小時以外的“第三空間”。
要拓展必須研究受眾心理。拓展領域不僅需要在區域上下功夫,而且要注重對人的精神關懷。“法輪功”從所謂人的身體關懷入手,使一群開始只想參與健身的中老年職工群眾,在后來的交流互動中發展成為信仰群體,最終被反動邪教所利用。這一教訓是慘痛的,我們務必引起高度重視。我們要有針對性的做好特殊群體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僅要在教育上做到入耳入腦、循循善誘,更重要的是傾聽職工群眾呼聲,了解職工群眾情緒,關心職工群眾疾苦,解決職工群眾困難,讓他們能真切地感受到黨的關懷,社會的溫暖。
要拓展必須強化宣傳教育。不僅要在企業內部強化宣傳教育,而且要擴大企業的對外宣傳,強化輿論先導作用。要加強企業基層文化陣地建設,讓職工有受教育、受感化、受熏陶的載體和陣地;要充分運用新聞媒體,擴大宣傳,形成輿論導向;要強化唯物論,無神論和基礎科學教育,抵制迷信和偽科學的侵襲。
三是從方法途徑入手進行機制創新和改進。面對正在產生深刻變化的社會轉型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徑和方法必須創新。如果我們墨守成規,無視巨大的變革,繼續重復著老方式,老方法,就很難收到效果,甚至適得其反。
創新就要克服形式主義。不同層次的人有不同的精神追求、價值取向和文化要求。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強求一律,必須深入研究,加以區別,有針對性。這就需要我們克服形式主義,實事求是,分層施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制度約束人交替并用。要克服一般性號召動員的工作方式,學會借助中介載體抓落實。要克服注重墻上貼的,本上記的,口里說的等一般形式,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滲透到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滲透到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中;滲透到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中。還可以通過扶植、發揮群眾性組織和群眾性文體活動組織的力量,從不同層次,不同側面樹立典型,用典型引路的方法,引導職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創新必須運用科技新成果。電腦入戶,網絡連萬家。互聯網這個被稱作“第四媒體”的信息傳播載體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喜愛。我們應該盡快掌握和運用這一“傳媒”,展開對內對外的宣傳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通過不斷充實更新網絡內容,強化精神文明建設的信息傳遞和宣傳教育。同時,還應該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傳播媒體,擴大宣傳力度,強化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