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進
摘 要:大學英語口語課程一直是英語教學改革的重點。為了滿足時代發展要求,我們采用模塊化教學改革來提升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口語教學質量。模塊教學改革成功的關鍵之一在于模塊內容設置和功能銜接,結合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學英語口語課程可先從內容與技能整合開始,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一系列改革,口語教學才能煥發新的生機,教學質量保障才有根本依托。
關鍵詞:模塊化教學 英語口語 能力目標 教學內容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1(b)-0180-04
Abstract:Spoken English 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among the top concerns for reforming th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odular instructions can be applied in a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due to the callings of the times. One of the core aspects is the matching between module contents and goals of capabilities.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s for College English and the demands from the society,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can start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module contents and capabilities, followed by a series of reforms in teaching method and assessment. Teaching quality of Spoken English course can be guaranteed with these reforms.
Key Words:Modular instruction; Spoken English; Goals of capability;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quality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和國際交流機會增多,英語交流能力愈發顯得重要。然而大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一直較弱,畢業求職時也膽戰心驚不敢用英語表達自己。口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自2004年英語教學改革后,大學生口語狀況有所改觀,但社會發展速度飛快,有必要繼續開展更為深入系統的改革,以更好促進我國大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水平,為此模塊教學理論被引進,走入教師和學者的視野。
1 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現狀
我國大學生英語口語水平一直備受社會關注,2002年5月中國外語教學研究中心課題組專門對國家教育部屬重點院校進行了測試調查后發現:非英語專業大學畢業生口語能力不容樂觀,73%大學畢業生口語水平不能達到及格標準[1](劉潤清,戴曼純等2003:247)。2004年國家頒布了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正式對大學英語實行教學改革,要求大學生畢業生應基本具備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教師們在教學中對口語教學的改革促進了部分學生口語提高,近10年全國范圍內培養了大批高水平且具專業知識的復合型英語人才。但大學生英語口語整體水平并未達到預期也是事實,存在地區和院校發展的不均衡現象。徐琳等(2012)在調查研究中發現北京某大學非英語專業學生口語學習狀況并不樂觀,僅有13%學生表示可以用英語表達自己想法[2]。一般本科院校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現狀則更需引起重視。方曉(2007)[3]調查表明,“46.5%的學生在課堂上總是等待機會練習口語,25.6%的學生在練習時只是敷衍了事。課后有58.1%的學生很少和同學或朋友練習口語,27.9%的學生根本不練習。39.5%的學生偶爾參加英語角等第二課堂活動,44.2%的學生根本沒有參加過。結果顯示學生在口語課堂上表現不積極,口語學習氛圍差。”這樣的學習狀況無法保證學習效果。筆者在應用型本科學院四級考試通過后的學生班級調研后發現,即使學生通過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也仍有86.9%學生無法順暢用英語交流,如加上未通過四級考試的學生人群,測試結果與國家及格標準則更相差甚遠。這些調研結果告訴我們,應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對現有大學英語口語教學進行改革,滿足國家及社會發展人才需求。
筆者借鑒文獻資料和德國模塊化教學改革理論及實踐經驗,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口語課程進行了模塊化改革嘗試,力求解決目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目標不清晰,內容較散亂,口語活動簡單隨意,考核反饋缺失等問題,幫助應用型本科院校進一步規范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提高大學生英語口語水平。
2 模塊化教學的特點和意義
自2004年胡壯麟(2004:345)提出“我國大學英語改革開始走向個性化,協作化,模塊化和超文本化發展方向”[4],模塊化改革也正式進入英語教學改革領域。多所高校相繼進行模塊化改革,如研究型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開設了科技英語和商務英語模塊課程,或應用型高等院校如合肥學院,在德語教學領域也引入了模塊課程,并新增開設了財經英語寫作等模塊化的選修課程。但必須看到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領域尚且沒有較成熟的模塊改革課程。有些口語模塊課程雖已冠名模塊課程,但仍需繼續探索弄清模塊教學的定義和特點,才能更有利于課程模塊改革的準確實施。
2.1 模塊教學的定義
模塊教學(modular instruction)概念來源于西方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70年代,加拿大麥吉爾大學Barbara GoldSchmid(1973:15-32)曾定義模塊:為滿足學生實現特定學習目標,組織有計劃且能以獨立單元存在的一系列教學學習活動[5]。高丹(2001:111)描述:“模塊教學就是指由若干個不同但互相聯系的功能部件組成的動態的教學過程[6]。”李君奇(2001:158)指出“所謂“模塊教學”,是指按照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職業崗位規范、技能要求,調整課程設置與結構,將課程內容分解成若干個專業模塊,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于一體的教學模式”[7]。
可見模塊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使之以較為獨立且相互關聯的模式進行動態組合構建。不可忽視,內容的構建和劃分需要遵照人才培養目標,并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
2.2 模塊教學內容設置的特點
根據各位學者對模塊的基本定義,我們可嘗試總結模塊教學的內容設置特點為:有特定學習目標;有若干不同但互相關聯的功能部件,且每一單元也可以獨立存在;可以動態發展。這些定義描述和對模塊內容特點的解析可以幫助我們界定口語課程模塊的改革方向,即將大綱目標、課程、教材進行整合,將散亂的知識點和能力發展相銜接,以目標為導向,用改革后重新整合的課程內容為教學依托,引導學生一步步提高英語口語水平。
筆者按照《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和《新視野》教材的要求,嘗試將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目標及功能簡單分為:(1)人文素養及跨文化交流素養(人文通識教育);(2)學習及生活方法論(科學或學習方法通識教育)(3)職場素養(滿足學生及市場對職業能力的需求)。依據大綱教育目標和口語能力目標相結合,教師需對口語教學內容進行準確理解和功能銜接,有的放矢。以新視野聽說教程第一冊第一單元How Is Your College Life?為例,即屬于第一種類別目標,應引導學生融入新環境,培養其跨文化交流素養,開展人際交流對話。或以新視野視聽說教程第三冊第一兩單元為例With Alzheimers,you meet a lot of new people,屬于第二種類別目標,引導學生掌握記憶方法,提高英語學習能力;以新視野視聽說教程第三冊第四五兩單元為例則屬于第三類,引導學生走入職場,應對工作面試等,提升職業意識和職場應用英語的能力。各重新組合的單元充分實現了知識內容與能力目標的統一。如果教師只按傳統教法,只是做聽力練習和模擬口頭會話,內容非常散亂無序,且無具體能力目標要求。學生學習非常盲目,缺乏興趣和成就感。通過教師的整合,內容服務能力目標而教授。對教材內容重新篩選和目標設定,緊密圍繞能力目標開展任務或項目教學。每一子模塊學習完畢,學生都既收獲了知識內容,也增強了不同學習能力。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也得到極大提高。
3 大學英語口語模塊化教學內容改革
模塊教學理念已經較廣泛地運用在我國各學科教學領域,尤其是理工科,在英語教學領域有部分學者進行了改革嘗試。宏觀領域的專業模塊設置改革實踐或推介,如袁翠[8](2006),徐理勤等[9](2008),侯繼紅等[10](2011),劉進[11](2012),蔣麗平[12](2014)等,其中袁翠介紹了商務英語專業模塊改革,“借鑒澳洲SWAN TAFE模塊教學法,把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按外語語言類、商務知識類和職業技能類三大模塊進行細化、組合,并以不同的權重予以實施:外語語言類課程定為穩定模塊,商務知識類課程定為彈性模塊;職業技能類課程定為可變模塊。”[8]通過改革教學方法和評價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以上研究對宏觀專業課程設置方面皆具有參考借鑒意義。具體到大學英語口語課程教學的微觀領域也有相關研究,如賀翠玉(2013)[13],羅紅霞(2015)[14]等,但部分教學實踐只簡單提供了模塊范式,模塊教學理念的充分運用還需要更進一步的實踐探索。
筆者在綜合考量模塊教學的定義和特點后,對大學英語口語課程實施優化整合,將教學內容主題化、能力要素明確化、教學過程任務化、考核評價過程化,也即把口語模塊課程再進行子模塊細化,每一模塊獨立成章,循序漸進,符合學生學習規律及需求,也與其未來生活和工作所需能力緊密相連。學生在興趣和個人學習需求的引領下,按部就班或跳躍進入下一模塊學習,完成模塊學習后,基本能到達到國家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或更高要求,適應未來生活和工作需要。對教師而言,模塊教學也更有利于教師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效果,不再是隨意教學,靠運氣被動接受教學效果。明確的教學目標、科學的方法和系統完備的操作過程可以更加保證教學效果的基本穩定,確保了教學質量。具體如下。
3.1 模塊的設置依據
大學英語口語課程是大學英語課程的模塊之一,也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和素質的重要課程。正因為它要求學生具備的能力和知識儲備較綜合,所以對教師而言達到相應教學效果和目標就更為困難,需要考慮的因素也更加多元。依據周慧(2012)的問卷調查,我們可以了解到社會用人單位對英語人才的需求,“一是知識結構需求,二是能力結構需求”[15]。因此我們可以立足高校口語教材,仔細分析教材內容,且針對大學生英語口語普遍的薄弱點構建學習內容模塊;再針對社會對大學生英語能力的具體要求構建能力模塊,并對兩者進行恰當匹配。
口語課程可以按主題內容、任務難度再次細化,形成新的內容任務子模塊。學生在完成各個子模塊后,知識量得到擴大,能力得到提升,且分級分層逐步提高,將寬泛無章可依的目標變得具體可行,在教師指引下逐步達到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的基礎級、較高級或更高級。各個子模塊的內容可以選擇具有模塊化教學思想的教材來得以實現。這些教材根據社會需求、學生興趣特點和學習規律進行選材和設計,教師要充分領悟教材思想,將子模塊內容與相關技能緊密結合,通過任務教學法、仿真模擬情景教學法等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
3.2 模塊的設置
根據模塊設置依據,模塊化后的課程可分為四大模塊,十個子模塊,并分別對應相應學習能力要求,完成各個模塊的學習后,基本具備了日常交流和基本工作的英語綜合能力,且在學習策略的指引下具備一定的語言自學能力。高級階段的模塊學習還對學生的思辨能力提出了要求,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判斷和綜合思維能力,對學生語言能力又有了進一步提升。對口語課程進行了細化和目標導向明確后,教師在口語課程設計時,也應與社會、職業、學生、教學規律等要求相掛鉤,明確目標,創新教法,合理評價反饋,增加實踐和職業生活技能訓練,使學習成為學生自己樂意參與的事情,主動探索。
模塊化課程具體板塊劃分如圖1。由圖1可清晰看出模塊化口語課程的內容板塊和相對應的能力發展脈絡,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有的放矢地開展口語教學。針對英語口語能力薄弱點產生的緣由設置學習內容模塊,針對社會對學生職業相關能力的要求設置能力對應模塊,以內容教學為起點,以能力發展為目標,引領學生逐步建構英語口語能力發展所需的各部分知識,并通過教學方法改革實現知識向能力轉化。
3.3 模塊內容整合的意義
英語語言學習涵蓋內容廣泛,學生在迷茫探索中容易灰心喪氣,望洋興嘆。明確的學習目標如同燈塔,可以指引學生順利找到航向,最終抵達理想的目標。鮑繼平(2003)曾專門調研證實“人無目標,學無動力,目標一旦模塊化,學的動力便能夠較好地保持”[16],并積極推進英語課程模塊化改革。
模塊化后的英語口語課程教學目標更加明確,知識結構要求更加具體,既包括傳統意義的語言單詞句型等學習內容,也包括學習策略和日常生活及職場相關場景內容。能力要求則具體到相關職業技能要求和職業綜合能力要求。教師需在學期初始階段即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內容目標和相關能力目標,幫助他們了解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掌握學習內容和具體學習方法,學生學習才更有目標意識,更有路可循。這是模塊教學實施的重要步驟,據學生訪談反饋表明:缺乏學習目標和具體實現路徑是學習無成效的主要問題之一。
學習內容和能力目標的制定需要綜合考量學生入學水平和期望預期,可以先期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需求和水平。我們一般可以將學生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對應國家大學英語教學大綱要求達到一般、中級和高級水平目標。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水平,筆者將普通班級學生設定為一般和中級水平目標,少數班級或優秀學生需設定達到高級水平。
依據模塊教學的定義和特點,各模塊可以單獨講授和考核,獨立成子模塊,也可以根據學生情況選擇講授或選擇不同學習模式,如網上學習和測試等。各模塊也相互聯系,口語詞匯學習及詞匯學習策略可相互照應,通過詞匯學習掌握學習策略,或通過提高學習策略增加詞匯量。
4 討論及啟示
模塊化改革是現代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提升教學效率的重要步驟,低效率的口語教學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因教學缺乏目標、方法、程序、教學手段和合適教學評估方案等諸多因素,其中教學內容的優化整合是整體改革的基礎,缺乏基礎導致教師學生雖耗時但無法完成英語教學現代化改革目標。只有對課程內容重新整合成體系,充分利用現代媒體技術,將學習重心轉移到“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內容更系統實用、有針對性,且以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為目標,才能更好地提升整體口語教學質量。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語教師需要對教材和能力培養方向有更好的把握,更加重視課堂教學科學管理,主動創新教法,開拓學生職業生活體驗,增加學生“我要學”的動力,提高學生社會需求和崗位需求的意識,變被動為主動,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有目標有方法有效率的學習,方能達到國家教學要求水平標準。
5 結語
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模塊改革需循序漸進,有的放矢,其中內容整合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未來教師仍可針對不同學生群和其不同學習需求,繼續探索新的知識模塊與能力模塊的組合,實現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具體目標。教學方法改革和評價模式改革也是模塊教學改革的必備部分,相輔相成。這些方面都需教師在未來教學和科研工作中繼續探索和實證研究。
參考文獻
[1] 劉潤清,戴曼純.中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247.
[2] 徐琳,蔣春麗.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現狀調查 [J].三峽大學學報,2012(6):205-207.
[3] 方曉.三峽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現狀分析與應對[J].雙語學習,2007(12):37-38.
[4] 胡壯麟.大學英語教學的個性化、協作化、模塊化和超文本化-談《教學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9):345-350.
[5] Barbara GoldSchmid and Marcell L.GoldSchmid.Modular instruction in Higher Education:A review[J].High Education,1973(2):15-32.
[6] 高丹.模塊教學—二十一世紀適合社會及人發展的教學形式[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01(6):111-115.
[7] 李君奇,李蘇平.模塊教學和高等法律職業教育[J].河北法學,2001(2):158-160.
[8] 袁翠.借鑒澳洲模塊教學模式改革商務英語專業教學 [J].中國高教研究,2006(4):90-92.
[9] 徐理勤,趙東福,等.從德國漢諾威應用科學大學模塊化教學改革看學生能力的培養[J].高教探索,2008(3):70-72.
[10] 侯繼紅,蔡敬民.德國模塊化教學對應用型德語專業建設的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11(2):95-96.
[11] 劉進.“模塊+選修”:轉型期專業碩士公共英語課程改革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2(144):31-35.
[12] 蔣麗平,申保才.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核心能力的構建模式研究[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4(3):84-89.
[13] 賀翠玉,李博.使用英語口語及寫作大賽培訓標準的模塊教學[J].海外英語,2013(2):99-101.
[14] 羅紅霞.基于模塊教學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模式[J].海外英語,2015(4):76-81.
[15] 周慧.商務英語需求和商務英語教學調查研究[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12(6):47-51.
[16] 鮑繼平.模塊化勝學法淺談[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3):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