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許多家長和教師也開始培養學生的素養,尤其是音樂上的素養,他們希望孩子可以學習一種樂器,而鋼琴就成為了首選。同時也促進了鋼琴教育的推動和發展,對鋼琴教師的要求也就相應的提高了。學習之初就是打基礎的時候,能夠打下牢固的基礎,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很重要的意義。鋼琴的基本功,實質上就是手指的基本功,手指的支撐能力又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所以,本文主要探討了手指支撐力的訓練方法。
關鍵詞:鋼琴教學;手指;支撐力;訓練方法
J624.1
鋼琴是一門需要技術和實踐的學科,在演奏過程中,技術是表達思想和情感的手段,而實踐則是使技術更加的完善。雖然每個人在鋼琴上的先天基礎因人而異,但是后天的訓練也是不可或缺的。鋼琴演奏中,最重要的部位非手指莫屬。有些人指尖很軟,支撐力不夠,致使演奏時音符不夠明亮、不具有彈性,影響了整個彈奏效果,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學生手指的支撐能力進行訓練,為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手型和手指的支撐能力關系
手型和手指的支撐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形成正確的手型就意味著有了手指支撐能力。手型就是彈奏過程中,手指碰觸琴鍵的姿勢。只有鋼琴的演奏水平到達一定的高度,手型才不會有正確與否的區分,對于剛接觸的學生來說,正確的手型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說手指的支撐能力訓練是很有必要[1]。
二、每個手指的支撐能力分析
人類的每一只手都有五個手指,長短粗細都不盡相同,承受能力當然也不一樣。大拇指的分量比較重,相對來說靈活性不高。其支撐點是放在掌腕關節上的,而其余四指是放在指掌關節的,這個特點要特別的注意。此外,在大拇指的支撐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第一關節向里凹或者向外凸這兩種情況;食指是兼具力量和靈活的手指,它的支撐能力是手指中比較強;中指相對來說比較粗壯,有著不俗的力量,同時也是人們使用最多的手指,所以,其活動能力和支撐能力都很強。由于中指的長度較長,其第一關節很容易彎曲和塌陷,在訓練過程中要注意這個問題;無名指與中指、小拇指是由腱結合連接在一起的,倘若中指和小拇指不動,那么無名指就很難進行活動,在平常的生活中,無名指也很少使用,在鋼琴彈奏過程中無名指也顯得特別無力。沒經過訓練的無名指在進行獨立支撐時,肯定會對中指和小拇指產生依賴,所以要通過訓練來克服這種依賴;小拇指分量輕、體積瘦小,支撐能力是最差的,所以就經常看見有人讓小拇指平躺著去彈鋼琴[2]。
三、鋼琴教學過程中手指支撐力的訓練方法
(一)手指放松訓練
手指能夠放松是手指具有支撐力的前提,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們學會手指的自然放松。
具體訓練方法為:教師讓學生站立,讓讓他們的雙手自然擺動,在擺動過程中,讓學生們感受力量的傳遞順序,同時感受到指尖有沉重的感覺。在此之后,就可以通過鋼琴來訓練了。讓學生的雙手和鍵盤處于同一水平線,其身體站立要自然,先從中指開始訓練,手臂依舊自然擺動,經過幾次擺動之后,讓中指停落到琴鍵上,這個停止動作要堅持一段時間,使學生們感受力量由身體傳遞到琴鍵的過程,然后,對其余的手指依次進行訓練
(二)斷奏訓練
此時所說的斷奏與演奏過程中存在的斷奏是完全不同的,這個斷奏就是進行單音訓練,斷奏能夠讓學生快速的學會手指站立在琴鍵上[3]。此時的斷奏訓練,是建立在前文提到的放松訓練上的。
具體訓練方法為:教師要確保學生的手腕與手臂是一起運動的,由手臂帶動手腕,進而帶動手指落鍵,整個過程手臂和手腕都要放松,在手指碰觸到琴鍵的時候,手臂部分就要完全放松,與此同時,手指的第一關節要挺住,還要保證是由指腹最厚的部位接觸琴鍵,避免是整個指腹或指甲接觸琴鍵,此時的手腕要與鍵盤平行,從側面觀察,可以看到手指關節都稍顯凸出,按照這個過程,依次對手指進行訓練
(三)音程訓練與和弦訓練
音程訓練是指由兩個手指組合后進行觸鍵,并要停留到琴音消失,還要保證所有的組合都進行訓練。和弦訓練是由三個手指組合后進行觸鍵,剛開始時可以在黑鍵加白鍵上訓練,熟練之后,在全白鍵上訓練。這兩種訓練時,學生的雙手抬起的高度不要太高,讓雙手很自然的放到鋼琴鍵盤上,之后稍微把手臂抬起,手腕沉下去,手指應該處于掛在琴鍵的狀態,很放松的感覺。
(四)不發聲訓練
所謂的不出聲訓練就是使手指及其緩慢的按鍵,確保琴弦不發聲,也可以稱之為啞鍵訓練[4]。訓練方法:學生的手指一直要接觸到琴鍵,之后手臂緩慢的用力,力量通過手腕傳遞到指尖,整個過程手臂及手腕要完全放松。慢慢從一個手指的訓練,發展到五個手指同時進行訓練。
(五)脫離鋼琴的訓練方法
訓練方法:讓學生把十指在很放松的狀態下,支撐到桌面上。之后有同學或老師對其指關節進行敲擊,敲擊的力度要適當,不宜過大也不宜過小,當敲擊后手指的第一關節沒有軟塌,就可以說明學生的手指有了相當的支撐力。
四、訓練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和對應的解決措施
(一)手指的第一關節存在塌陷問題
在鋼琴演奏中,手指是介乎于人體和鋼琴之間的,在當中起著構件的作用。對于手指來說,第一關節以及第三關節是很主要的支撐構成,在這兩個關節上,初學者往往會有塌陷的現象出現。這就導致了指尖在傳遞力量的過程中,有力量浪費的情況出現,進而影響了音色。
解決措施:在學生的手指落鍵前,要讓學生首先有一種抓握東西感覺。同時,這種感覺能夠促使第一關節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形狀,可以在承受重力時,手指能牢牢站穩。要想體會這種抓握的實際感覺,學生可利用和手型大小差不多的球,做輔助練習,進而有利于學生去體會正確的手型。專心于手指下鍵前的準備是克服手指關節塌陷的另一重要方面。觸鍵時,手指的力如果往琴鍵外拉,手指容易塌陷,反過來,如果力往琴鍵里推,則易于凸起,有用力方向上適當注意了可以幫助防止和克服第一關節的凹陷[5]。
(二)大拇指和小拇指在接觸琴鍵是形狀錯誤
在對大拇指進行支撐練習過程中,容易出現塌陷或者勾彎凸起的不正確形狀。這主要是因為大拇指和小拇指特有的生理結構決定的。大拇指與別的手指最大的不同點,是它只有兩個關節,而它的支撐點不像其他手指那樣放在指掌關節,而是在掌腕關節,這樣就使得大拇指缺乏真正支撐。在大拇指觸鍵練習過程中,應注意讓大拇指保持自然放松的狀態,觸鍵部位在手指外側肉墊處,不可以用大拇指躺著或一關節處觸鍵。另外,大拇指容易出現掌指關節塌陷。
解決措施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將塌陷的關節摳出鼓起,用外力幫助它以正確姿勢完成支撐。經過一定訓練骨肉能力增長了,就可以改變過來了。
小拇指比較短小且分量輕,在手指中的支撐能力是最差的,時常出現彈奏時小拇指是平躺著的。
解決措施:用外力協助小拇指的第三關節向外鼓起,對其支撐的能力進行強化。
(三)無名指軟弱無力
無名指的獨立性最差,支撐能力最弱,靈活性也是最不好的,相比其他四指來說,整體能力是最弱的。它的生理結構決定了,它在進行獨立支撐時必須依賴于中指和小拇指,這種依賴所形成的任何形狀,前提都要無名指能夠獨立支撐的站立,并且努力的保持其他手指的形狀是正確,通過反復的練習和和能力的不斷強化,無名指的軟弱無力情況會得到很大的改善[6]。
結束語:
音樂作為聲音藝術的一種,在鋼琴彈奏的過程中,許多演奏者,都在追求可以彈奏出動人的聲音。只有在開始學習鋼琴演奏的時候,打下良好的基礎,才有可能實現這個愿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手指的支撐力進行訓練,強化其手指的支撐能力,為以后的發展提供很好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戚化怡.針對鋼琴教學中手指進階訓練與選材的研究[J].大眾文藝,2015,32(13):252.
[2] 孫方潔.鋼琴音樂演奏表現中觸鍵在音色表現上的作用[J].藝術科技,2015,24(7):160-160.
[3] 王霞.鋼琴演奏技能對即興伴奏的影響——評《鋼琴演奏與即興伴奏技巧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5,38(19):后插1.
[4] 孫凌曉.關于少兒初級鋼琴教學的幾點思考[J].音樂時空,2015,33(22):180.
[5] 何川.淺談鋼琴教學中手指訓練的要點闡析[J].音樂時空,2015,37(19):144-144.
[6] 叢琪.兒童如何在游戲中訓練手指的靈活性和協調性[J].音樂時空,2015,34(22):94.
作者簡介:李穎,出生年月 1984 09 16,性別 女,籍貫(省市) 天津,民族 漢,學歷 雙碩士研究生,職稱 :助教,研究方向: 鋼琴教學,鋼琴藝術指導,從事的工作: 鋼琴主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