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莉
摘要:通過文獻資料、調查訪問,專家訪談等研究方法,結合筆者在高校乒乓球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總結與分析,提出要合理選擇乒乓球課教學內容、運用分層次教學、增加理論課學時、增加球感練習與游戲內容以及比賽法等幾個方面,來優化高校乒乓球課的教學內容,達到增強學生體質,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高校;乒乓球;教學內容
G864-4
一、前言
乒乓球運動素有“國球”之稱,它具有球小、速度快、變化多、趣味性強、鍛煉價值高等特點,在我國高校中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也是我國體育教學中的主要內容之一。但這一運動專業性和技巧性較強,技術繁多、戰術復雜多變,具有擊球時技巧性和心理素質要求高的特點,需要投入較多的學習時間和精力才能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達到乒乓球技戰術學習的目的。通過調查發現,在高校教學中,學生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很難掌握乒乓球全部技術,攻球技術也需要長時間的重復練習才能鞏固,這也給高校的乒乓球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因此,在乒乓球課上,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與手段來提高教學效果,符合大學生鍛煉體質掌握乒乓球技戰術的目標,就應該對乒乓球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與改革,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安排上,應該更加注重精簡實用的教學內容。
如何讓乒乓球課堂更加吸引學生,擺脫專業訓練的枯燥,幫助學生達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以及學習技能的良好效果。如何讓沒打過球的學生學會打,會打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使學生都能從乒乓球運動中找到樂趣,得到鍛煉。通過期刊網檢索得知,乒乓球教學改革近年來也受到了各大高校學者較高的關注。因此,根據乒乓球運動項目的特點進行教學內容的改革,使得其更適應于當今社會發展以及高校學生個體素質的培養顯得十分必要。本文從以上問題出發,對選擇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進行探討。
二、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
筆者通過文獻法、調查法、專家訪談法等,掌握近幾年我國高校乒乓球教學的總體發展狀況,結合成都中醫藥大學體育學院乒乓球專項學生的上課情況以及乒乓球隊訓練中教學方法中的問題,通過專家訪談,向各前輩、專家請教,以此為依據分析如何優化高校乒乓球教學內容,如何上好乒乓球課以及如何解決乒乓球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在高校乒乓球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與教學經驗,結合近幾年乒乓球教學方面的論文與部分資料,從而提出相關建議與對策,幫助乒乓球運動在我國高校中的發展,為今后我國高校乒乓球教學的發展提供依據。
三、優化高校乒乓球課教學內容的對策探討
1.因材施教,根據技術等級采用分層次教學內容
乒乓球對其基本功與球感要求甚高,學生的乒乓球基本功參差不齊,要想在大學階段培養較高技戰術的學生非常困難。乒乓球技戰術多,其推、打、彈、拉、拔、搓、削、挑、滑、抹等技術在高校課程中很難全部涉及與掌握。因此,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的選擇教學內容是關鍵。首先,通過測評進行分組。分層次進行教學內容的制定,針對不同的技術進行不同的教學安排。教學重點放在推擋、搓球、攻球和拉球上,從易到難的灌輸,使學生逐漸接受,這樣精簡的教學手段既有助于學生對其興趣的培養,也有助于動作技術的逐步提高。
在運用不同層次的不同教學內容上,筆者將其分為三級:第一級的學生接受過專項訓練,有基礎;第二級未接受過專業訓練,喜歡打有一定球感;第三級以興趣和學分為目的。第一級的以攻球與弧圈球為主;第二級的以攻球與落點訓練,結合實踐為主;第三級的以球性練習,基本功練習為主。每一個組的教學內容要循序漸進,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因材施教,優化教學內容,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同時強調教材的合理性、科學性、創新以及有趣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自身能夠完成的練習內容,在體驗成就感與收獲感的同時才能獲得更高的教學效果。
2.加強球感練習內容,增加學習興趣
在球類的練習中,專項球感非常重要。在高校教學中不能忽略球感練習,球感對于球類運動來講是必不可少的一種專項感知覺。而對于零基礎的學生來講,短時間要掌握乒乓球專業的球感非常困難。因此,筆者認為,高校乒乓球課中球感練習,應該是逐漸增強對球的控制,增加學習興趣這一要求就可以了。在教學中,通過一些球感練習以及乒乓球相關的小游戲,在提高學生的手感的同時還可以鍛煉身體,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達到鍛煉身體,增加學習基礎的目的。在球感練習中,可采用繞臺接力、正反面顛球訓練、對墻打、拋接球等練習。
3.在課程中穿插游戲內容,豐富課堂教學
游戲的合理選擇與運用,可以較大的提高乒乓球課學習效果。不僅可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作為課前熱身,還有助于動作技術、技能的形成,以及專項素質的提高。此外,通過游戲可以培養學生團結互助,遵守紀律的集體注意精神,從而提高乒乓球課的教學效果。游戲可采用運球接力、打準練習、條件性比賽、擂臺賽等,個人對抗比賽以及分組比賽結合進行。
4.乒乓球技術與理論的相互融合
乒乓球教學內容應該包括技術練習和理論學習兩部分。由于受競技體育的影響,高校體教師在乒乓球教學中較少涉及理論知識的傳授,輕理論學習的現象在乒乓球教學中也比較突出。筆者在乒乓球的教學實踐中感到,如果在教學中過于強調技術學習,會讓很多學生在課程中難以掌握,也會使學生在理論方面也是一無所獲。乒乓球是我國的國球,理論課內容可以涉及國球歷史、“乒乓外交”,還有裁判以及基本擊球知識,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乒乓球的學習方法,還能夠融會貫通政治、經濟以及體育勵志方面的內容作為補充,達到乒乓球知識的拓展。大學生思想已經比較成熟,通過講解技戰術的原理,也能較好的幫助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增加自學基礎,在思想上充分認識乒乓球技術的要求,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既要抓好技術練習,使學生達到一定的技術水平,懂技術、懂戰術,也要通過加強理論教學,能夠加深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甚至對整個體育的認識[2]。
不僅如此,還可通過多媒體課件以及教學與比賽視頻,使學生很好的理解乒乓球技戰術的構成,擊球方法、動作要求、易犯錯誤以及擊球的路線、制勝方法。實踐證明,理論課的學習能夠更好的提高體育課課堂教學效果。還可以使學生快速掌握乒乓球運動基本的技術,了解乒乓球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比賽規則,并從中培養學生對乒乓球以及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和基本知識的認識,最終達到改進技戰術,增強基本知識,拓展思維,鍛煉身體的教學目的。因此,技術課與理論課在高校乒乓球中應該相互補充,共同發展。
5.注重引導學習,在實踐中不斷更新教學內容
6.合理運用比賽法,增加乒乓球運動的魅力
體育運動的魅力與活力來自于競賽,它能激發人的潛力,增加集體榮譽感。乒乓球學生都不陌生,在教學中合理運用比賽,可以通過可行的娛樂化教學方法來實現的。乒乓球是一項隔網對抗類運動,需要結合競賽來鍛煉學生的實際技戰術能力。例如在乒乓球教學的課堂,充分利用乒乓球的競爭性和學生好比拼的心理特點,安排一些乒乓球的比賽。通過比賽可以更進一步認識與理解乒乓球競賽規則,鍛煉心理與技戰術的運用能力,從中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并使學生在參與練習的過程中親身體會到乒乓球運動所帶來的快樂。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應根據學生不同組別安排不同的競賽內容。高級別的,可以分組比賽,個人擂臺賽、條件性比賽,循環賽和淘汰賽等。基礎差的進行打準競賽、接球競賽以及水平差不多之間的比賽。在教學內容上,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競賽方案,增加娛樂化的競賽,增加創新,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乒乓球學習效果。
7.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靈活選擇學習方法
通過搜索期刊網相關資料,房杰等人以自主學習為研究對象在乒乓球教學過程中做了實驗研究,學生對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持積極認可態度,表現出理性化、活躍化、個性化、多樣化、娛樂性、主題性和競爭性等諸多優點[4]。王汝英,以探究型教學方法在大學乒乓球教學中的作用效果進行了對比實驗。結果表明:探究性的學習可促使學生通過其他渠道獲取知識、信息、技術,可以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參予性和探索性。乒乓球雖是個人項目,但是也需要合作學習。學習之處,通過教師的集體講解,使學生了解乒乓球練習方法與要求,技戰術的基本特點與訓練方法。然后從導入、認知、學習、糾錯以及鞏固練習這幾個階段,讓學生達到學習目的。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主動尋找問題,不斷調整來達到乒乓球課的目標。合作學習是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成員間互相幫助,共同學習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5]。乒乓球課中要注重應用能力,從開始由教師主導集體練習,到相互合作、分組,到每個小組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延伸問題-總結”這一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在乒乓球教學中,在技戰術學習的各個階段,培養學生理論結合實踐、解決和創新問題的能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體會到自己的努力換來的成功經驗,總結失敗教訓,也就是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過程,讓學生有所收獲,這樣就能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僅在乒乓球課上,還能在業余時間堅持鍛煉,達到增強體質,提高乒乓球技戰術的目的。
四、結論
在乒乓球教學中,教學的目的都是要讓學生達到鍛煉身體,掌握乒乓球基本技術與鍛煉方法,在教學內容的制定上要以增強學生體質為核心。高校乒乓球課中,對教學內容的選擇需要教師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更新和總結,才能達到持續更好的教學效果。高校教師應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不斷研究教材和教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著力引發培養學生的乒乓球興趣,然后再在體育教學中強化、引導,使這種動力保持長久,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選擇方法和實施教學評價時要不斷創新,提高教學效率。僅僅從課堂上的練習還是遠遠不夠的,都要把當前的教學活動和終身體育的目標相結合,為終身鍛煉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普通高校乒乓球選修課教學特點及改進對策探討.賈智豐.淮海工學院學報.2011年2月第9卷第3期
[2]高校乒乓球選項課教學效果探析,王 英,內蒙古體育科技,2009年04期
[3]高校乒乓球教學實踐探討,宋浩(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No4
[4]我國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學發展趨勢綜述,宋崇麗,2007年第23卷 第6期,吉林體育學院學報
[5]Cohen E G.Restructuring in the classroom:conditions for productive small groups[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4,6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