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一門抽象的、邏輯性很強的學科,3-6歲的幼兒處于前運算時期,其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剛剛萌芽,因此幼兒對數學知識的學習需通過親身體驗、探索、才能把所接受的內容,獲得數的經驗。對幼兒來說,數學活動跟生活息息相關。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體現數學。現代教育觀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孩子親身經歷參與特定的教學活動,獲得一些體驗,并且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實際問題變成數學模型,并對此進行理解和應用。數學是培養和鍛煉思維能力的基礎,人們形象地把數學稱人類思維的“體操”幼兒在對事物的探究和通過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不僅獲得豐富的感性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到其他活動,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為主,應注重一道幼兒通過直接、親身體驗、觀察發現和理解事物,觀察事物當中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積累經驗,并運用到其他的學科,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從而打破傳統的教育方式,老師是主導者,幼兒是受教者的這種枯燥又不能達到教學目標的教學方式。
一、感知生活中的數學的重要性和趣味
“ 宇宙之大,粒子之,火箭之速,地球之迷,生物之迷,日月之,無處不用數學,這是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名言,其實有人卻認為,只有算數或者是跟數量有關的才是數學,但是你卻不知道數學一直都伴隨在你的左右,小班的孩子年齡都在三歲左右,他們能按物體的某一特征進行分類,能認識各種圖形,4歲的孩子可以用數開描述某些事物,5歲的孩子能發現事物簡單的排列規律,并能發現生活中很多問題都是跟數學有關系,所在教學活動中老師門應當支持幼兒接觸自然,生活事物和現象中的直接經驗,適當引導幼兒在探索中思考,大膽嘗試簡單的推理分析,懂得發現事物之間的關聯。
二、大膽實踐、探索生活中的數學
《綱要》中指出:“數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過程中,我們以幼兒已有的生活實踐經驗,將數學知識融入其中,讓幼兒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使得幼兒學習起來更感輕松、自然和真實。
在班“學習手口點數1的時候,我們通過在幼兒自身尋找1、逐步擴展到在生活中尋找1的物;通過 “逛超”的情節,讓幼兒在超室里選1的物品,。由于活動內容來自生活,活動情節豐富有趣,激起了幼兒參與活動的極大興趣,滿足了幼兒自我探索的愿望,體現了個性化的魅力,實現了幼兒快樂學習的理想。
1、遷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數學來自生活,最終必回歸生活”,這句至理名言充分強調了數學教育的最終歸宿——用幼兒在生活中獲得的去發現和解決數學實際問題。在幼兒經歷了發現、實踐、探索、認識、反思,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經驗以后,鍛煉提高他們運用生活中的經驗去解決數學中的成了必然。
比如:小幼兒在學習比一比的時候,老師可以學習自主權交給了孩子,讓孩子在生活中尋找高與矮的標準和參照,探索的實踐,教師只在幼兒因自身經驗和能力的局限使探究活動遇到障礙時給予幫助和點撥。比如:排隊時、戶外……將數學教育活動滲透到幼兒的現實生活活動之中。又如:在幼兒在學習數數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老師鼓勵幼兒在一對一配的過程中發現兩組物體的多少,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激發幼兒學習的內在動機,引導他們相關的經驗來理解和解決問題
2、要重視滲透性的數學活
幼兒園是以說教和觀察的數學活動,傳遞幼兒數學教育的內容,為幼兒積累數學學習的經驗,培養思維。專門的數學活動通常為介紹某方面的概念,例如,相鄰數、自然數、高矮等,幫助孩子學習掌握某個知識,例如,分、比較多少等。皮亞杰(1953)以為幼兒得的數學概念只有通過教師教學一條途徑是錯誤的。相反,兒童的數學知識是在自己獨立的、自發的活動中逐步把握的。數學的學習應該是自發的、獨立完成的。所以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要注意結合具體的情形,組織的方式要豐富、靈活,結合現實的生活,讓幼兒在輕松、自然的情況取得數學知識,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3、給幼兒提供探索的材料
一方面是在活動室設立數學角,為幼兒平時探索、發現、提供條件。另外一方面是在幼兒的數學活動中創設良好的環境,使幼兒被環境所吸引,為環境所感化,因而,環境成為數學教育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成為幼兒探索與操縱的工具,供幼兒操縱和探索。
4、鼓勵幼兒進行探
當兒操縱物體時,教師可以通過發問孩子這些東西可以用來干,你怎樣做,這類題目能夠擴大幼兒已有的探索活動。例如孩子用積木搭出一個房屋,老師可以了解孩子的想法,為什么要搭這個房子,除了可以這樣做還可以怎么?并鼓勵孩子跟同伴合作完成。
當孩子會用各種方式來探索和利用物體時,教師應對幼兒所做的事表示理解和支持,并鼓勵他們做出新的嘗試。
三、幫助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建構數學經驗
“生活和游戲”是幼兒學習的基礎和重要方式,因此在生活中抓住時機,只要教師善于觀察和把握,就能抓住教育的時機,幫助幼兒建構數學經驗,學會解決問題是我們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的重要方法。
1、生活中善于發現和把握數學教育時機
研究使教師發現:在早操、進等許多尋常的生活環節都有數學教育時機,只要教師善于觀察和把握。就能抓住教育的時機,幫助幼兒建構數學經驗,學會解決問題。從而使幼兒獲得主動發展。
2、游戲中有目的創造條件促進幼兒建構
心理學表明:幼兒是通過活動,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發現和建構數學關系的。游戲是幼兒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也是幫助幼兒積累數學經驗的良好途徑。
3、幼兒喜歡學數學用數學
一年的研究,幼兒積累了一些數學經驗,他們不僅喜歡談論有關數學的話題,而且也在悄悄的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解決自己遇到的生活中的問題,滿足自己好奇、探索、想象、創造、生活等的需要。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許多有趣的數學現象,它們時刻伴隨在孩子左右,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注意或接觸到一些問題或現象,但孩子往往屬于無意識狀態,可能不會太過在意。這時,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抓住有力時機,把數學教學自然地滲透在幼兒生活實際中,就能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數學知識。
4 、幫助教師在支持引導幼兒活動中獲得成長
研究同樣也使教師得到了成長。她們不僅能夠敏感的發現數學和其他教育時機,而且能夠引導幼兒主動學習,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積累各種經驗。這種成長,是我們和教師一起不斷的反復學習《綱要》等各種文獻,研究數學教育學科特點,幼兒學習特點,根據教師不同的問題和需要采用:“管理者先行思考、運用案例分析……”等支持策略,才得以實現的。
四、數學實踐來自于生活
數學來源于生活實踐、也用于生活實踐,越是貼近幼兒生活的內容幼兒更加容易接受和明白,因為他生動、自然,在生活中幼兒時時能捕捉到數學的影子,幼兒在假象生活情景中學數學,作為教師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一個思考的腦袋,一顆對生活充滿美好向往的心靈,把握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數學知識。滲透生活中的時時刻刻,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引導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家園互動才能更加有效地引起幼兒對幼兒的興趣,這樣就更能凸顯數學的教學意義。總之在幼兒園的數學教學中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讓幼兒運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創設適合幼兒生活情景刺激幼兒的數學思維,將幼兒數學生活與現實生活互為整合,讓數學活動運用生活經驗解決,實現內容、組織上的新突破,以綜合的思路構想生活化的數學活動,使幼兒能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解決數學問題,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快樂得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