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躍林
【摘 要】初中階段學生的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學生對數學學習有比較大的恐懼。不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表示,數學是所有學科中最難的。這樣的認知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明顯的發展,存在這樣的認識的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積極性都有比較大的問題,因此,現代初中數學教學首先要改變學生的這一認識,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比較積極的認知。筆者認為,游戲教學法可以比較好的完成這一目標。在現代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游戲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多的了解數學學習的內涵,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現代數學教學的質量才能夠真正的有所保證。
【關鍵詞】初中數學;游戲教學法;運用分析
在現代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的將游戲教學法運用到實際教學中來,通過運用游戲教學法,教師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其次,教師還可以利用游戲教學法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精髓。
1游戲教學法的概念
游戲教學法就是初中數學教師在授課時,創建一定的情境,設定一種數學的教學環境和數學游戲方法,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課程的學習中去,通過游戲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游戲中掌握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游戲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是一項創新,是幫助教師教學的一種良好措施。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游戲教學法,不僅可以降低數學授課的難度,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水平,保持上課進度;還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改變初中數學教學的不足,同樣這也是素質教育所提倡的。
2用游戲導入新課
課堂導入環節是一節課的開始,導入效果好壞直接影響到初中生接下來的學習積極性。為了有效地在課堂導入階段激發初中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我們完全可以運用游戲進行課堂導入。
例如,執教“有理數加法”的時候,在課堂導入階段我讓同學們完成這樣一個游戲:①游戲規定向前走為“正”,向后走為“負”,選擇某一個點作為起始點。②請一名同學上來做這個游戲。例如,向前走四步,向后走九步,最后該名同學站在離起始點后五步的地方,教師在黑板上列出數學算式。做完游戲示范之后,我還請了很多同學上來做游戲,并且列出相應的數學算式。③做完這一切之后,我要求同學們把游戲中所列出的算式進行分類,最終有效總結出有理數加法法則。上述數學游戲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游戲,雖然簡單,但是同學們的參與積極性卻很高。在游戲的過程中他們變換著各種方式來完成游戲,課堂中充滿著陣陣歡笑。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游戲的過程中掌握了有理數加法的法則,并且記憶深刻。正式進行新課學習的時候,學生由于受到之前游戲的刺激,表現得也非常積極。
3數學游戲在數學知識中的應用
除了以上幾個方面,數學游戲還可以應用在課后習題以及例題的講解當中。可以讓學生分組來進行游戲的設計,老師對其創意進行點評。因為數學游戲能夠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實踐當中來,并可以在實踐過程中獲得相關數學知識,所以對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發展方面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因為數學游戲的進行方式不同,所以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還不可避免地要進行團隊合作,這就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以及集體榮譽感等。不斷地競爭也會引起學生學習的欲望,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能夠激發他們學習的潛力。
教學當中加入游戲帶來的好處有很多,但是萬事有度,過猶不及,所以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引入游戲的目的是為了教學,游戲只是教學的一種方法,不要讓學生沉浸在游戲帶來的快樂當中而忘了學習數學知識。所以在游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注意引導學生,盡量讓學生去積極探索知識。
4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師
下面這個數學游戲會使許多初中生著迷,“請你想好一個數記在心里,現在將它加5,然后減去你記在心里的那個數。結果得到的數是什么?請你算出來,但不要告訴我,因為我已經知道它是什么了!請你猜我是怎么知道的?”學生們立刻對這奇妙的數學現象表現出極大的好奇,迫切地希望知道答案,于是就會非常投入地進行研究活動。經過討論分析,學生得出這個問題的運算流程并且印象會非常深刻。
5有趣要和實用緊緊相連
“學以致用”是我們教學的基本要求,數學游戲教學要注重有趣,不能只停留在游戲的表面,與學習內容相聯系的、精心設計的游戲既要符合學生興趣,又要切實落實教學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的達成。
現代初中數學教學中,游戲教學法的運用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質量的提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現代初中數學教學應該積極的運用游戲教學法進行教學,在運用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避免因為游戲教學法的運用而使得課堂教學紀律出現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得到真正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莊玉婷.數學游戲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6(6).
[2]童鵬.數學游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價值及實施策略[J].成功:教育,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