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斐儒
【關鍵詞】 班主任工作;學習共同體;自我管理;小組合作;目標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4—0037—01
“學習共同體”是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提出的一個全新的理念,如何通過班組文化建設,促進學生的自我管理,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團隊意識,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促進學生創新人格的形成,在教育教學及學生管理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促進學生從自主走向自律,從自立走向自強,使每個學生的個性素質得到發展,是促進良好高效的班級學習共同體建設成功與否的關鍵。
一、科學組建小組,保證和諧均衡
尊重學生,建立一種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之間、任課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關系,是班級建設學習共同體的重要保障。班主任、任課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生活背景,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態度、行為表現、學業成績、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別、性格等因素,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三個層次,在此基礎上組建若干個學生學習共同體。各組應該有人數大致相等的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保證各組之間整體水平均衡,有利于各組之間展開公平合理的良性競爭。在小組內部,各組都擁有不同水平的學生,有利于不同層次組員之間的學習互動和合作探究,實現人員組合的最優化。分組時,在保證各共同體基本均衡的前提下,還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意愿和群體意愿。一是不把彼此排斥的學生編入一組,以免矛盾激化,影響共同體的活動開展。二是對學困生應編入對他們持中立態度或歡迎態度的共同體內,以滿足他們的集體歸屬感。學習共同體確立以后,人員構成大致不變,以維持共同體的相對穩定。必要時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調整的條件是有利于營造和諧融洽的共同體氛圍,確保共同體能夠持續有序地發展。
二、確立學習共同體,促進自主學習
各班可以由班主任牽頭,根據自己班級實際情況,廣泛征求學生和任課老師意見,根據組間同質和組內異質的原則,將學生每六人分為一組,建立起若干個共同體,每個共同體內又結成若干個學習對子。為了激勵小組成員,可以請各學習小組成員根據當代初中生的個性和自己小組的特色,合作商定一個屬于自己小組的名字、口號、目標。盡量簡短,朗朗上口,健康積極,勵志向上。同時,每個學習共同體設立一位行政小組長和若干名學科小組長。行政小組長經選舉產生,學科小組長由組員擔任,原則上每名成員至少擔任一科學科小組長。
三、建設合作體文化,優化過程管理
班級要著力打造學習共同體文化建設,引導學生樹立“組強我榮組弱我恥”的觀念,努力營造“和諧團結、平等互助”的氛圍。初期的共同體文化建設包括四個方面。一是組名,各組成員集思廣益,為本組取一個積極向上、富有新意的名字,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團隊目標和團隊精神。二是口號,各共同體成員通過討論,可選擇名言警句,也可自我創造,形成口號。三是組規,共同體成員需達成共識,形成本組組規,內容涵蓋一日常規、協作學習、自我控制等方面,形成書面材料,各成員簽字認可并遵照執行。四是標志牌(或標志貼),可將組名、口號、組規、個人奮斗目標等制成標志牌(或標志貼),置于桌面上,時時提醒、鞭策共同體成員共同進步。
學生自主學習的核心是小組學習。小組學習涵蓋了班級小組管理、教師小組教學、學生小組學習等基本內容,強調班主任的管、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都以小組形式進行,因此,加強小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小組建設不同于小組建立,建立是一個即時動作,建設是一個持續過程,是一項長期而又復雜的艱巨任務。
學習共同體必須高度重視學習過程管理和日常行為規范管理。學習過程管理,成立學習聯系會,由年級組統一管理。學習聯系會由學習委員、學科小組長組成,負責對共同體成員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表現進行統計和評價,并完成統計表的填寫和統計工作。同時,學生日常行為的規范管理可以成立管理聯系會,由班主任統一管理。管理聯系會由班長、行政小組長組成,主要針對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行為進行管理,填寫相關表格,一周一統計,一周一評比,并在德育課上進行公布。
(本文系張掖市十二五課題《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憑借班級文化建設創建學習共同體的實踐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ZY2015_399])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