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軍
【關鍵詞】 數學教學;應用題;線段圖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4—0063—01
小學數學應用題既是教學中的重點,也是教學中的難點。有不少應用題文字敘述比較抽象,數量關系比較復雜,對于小學生來講,是很難理解的。如果教師一味地從字面上去分析題意,用語言來表述數量關系,則往往事倍功半。如果教師能在適當的情況下引入線段圖,就能化解這一難題。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從中低年級培養,從簡單題入手
教師要講清線段圖的重要作用,并從中低年級入手,開始培養學生的畫圖能力。如果低年級學生基礎打不牢固,到高年級遇到比較難的應用題需要畫線段圖輔助解題的時候,就會畫不出來或畫不正確,從而影響思維的發展和解題的正確性。只有打下堅實的基礎,到高年級學生才能如魚得水,應用自如。
二、教師的指導要得法
剛學習畫線段圖時,學生往往不知道從哪里下手,如何去畫,此時教師的指導、示范就尤為重要。教師應幫助學生獲得畫線段圖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像“對稱點撥法”“集中會聚法”“分層對應法”等。那么,怎樣讓學生學會畫線段圖呢?筆者是這樣做的:
1. 在學習的初始階段,可以指導學生跟著教師一步一步來畫,也可以教師示范畫出以后,讓學生仿照重畫一遍,即使是把教師畫的圖照抄一邊,也是有收獲的。
2. 教師教學的目的不是告訴學生怎樣畫圖,也不是把畫成的圖展現給學生看,而是讓學生在畫圖的活動中體會方法,學會方法。
3. 畫圖的目的是理清數量關系,可以根據題目的條件和問題畫出線段圖。如果解決問題時遇到困難,暫時想不到解法的時候,可以先畫線段圖來幫助思考。
4. 畫圖要與數量關系相統一,可以把畫圖分成三步進行,每步畫的圖分別表達一句話的意思,這樣畫成的線段圖就會很完整。
5. 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后,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畫,教師給予適時的點撥,要注意讓學生講清這樣畫圖的道理,可以自己講,也可以分組合作講。教師一定要讓學生體會用圖解題的直觀、方便、易理解的特點,從而提高應用線段圖解題的自覺性、主動性。
三、教師的指導應“循序漸進”
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可以采用“看線段圖編應用題”的方法,達到“眼見為熟”的程度。教師通過讓低年級的學生看圖編應用題,說出線段圖表達的意思及數量關系,從而來鍛煉學生的理解與口頭表達能力;到了中年級,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該怎樣去畫線段圖,這對學生熟悉解題的思路是很有幫助的,因為畫和說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到了高年級,教師可以多讓學生畫線段圖(特別是中高年級中的一些行程問題、分數和百分數應用題),一有機會就畫,一有困難就畫,讓學生有“不會做就畫線段圖”的習慣。久而久之,學生就能逐步掌握方法。
四、畫線段圖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線段圖不是盲目地畫,隨心所欲地亂畫,要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教師要指導學生畫圖,重點做到以下幾點:1.認真讀題,全面理解題意,所畫的圖要與題目中的條件相符合。2.圖中線段的長短要和數值的大小基本一致,不要長的線段標出小的數據,而短的線段標出大的數據。圖要畫得美觀、大方,結構合理,具有藝術性。3.要按照題目的敘述順序,在圖上標明條件。對于雙線段并列圖和多線段并列圖,一定要分清先畫和后畫的順序,要找準數量間的對應關系,明確所求的問題,這是分析題意和列算式的重點。這需要進行大量的訓練才能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非一日之功。
實踐證明,線段圖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實用性,如果學生從小掌握了用線段圖輔助解題的方法,不但會使學生解答應用題不再困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如一題多解能力的培養、根據線段圖來編應用題、進行說話能力的培養,還可以直接根據線段圖進行列式計算。線段圖美觀大方,結構合理,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審美觀念、藝術能力等方面的訓練。
編輯:謝穎麗